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古人宴席為何配歌舞?中國的食禮到底有多講究?

“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說起我國古代傳統飲食文化,人們總會想起一道道傳統佳餚,卻往往忽略宴席裡的講究與門道。古人宴席常以歌舞助興、美酒相陪,盡興之時還會起身而舞,以表達對主人或賓客的敬意。歌舞何時與酒席成了“標配”?古代有不喝酒的宴席嗎?我國是否也有像西餐那樣嚴格的餐桌禮儀?

《食見中國》作者柏松做客問吧,一起聊聊古人的餐桌禮儀和文化!

食禮中國

@西瓜可樂味:

古代每道美食是否講究食用一道菜,遵循每一個特定的步驟?

柏松:

餐桌,是最能體現生活儀式感的地方。食禮是千百年飲食文化傳承演變而來,“食禮”中的“食”限定了這類禮儀的範圍。

一道美食誕生的情況有多種多樣,古人在進食的時候大多會自然而然遵從食禮,包括筷子禮儀。如果是參加宴會,禮儀則更嚴格繁複。

從先秦時期人們對如何用手“吃飯”的規範上,我們可以推知古人對食禮的重視:飯前必須洗手;吃飯時不能當眾搓手,因為臨飯前兩手摩擦會生汙垢;不能顛簸給飯降溫,應該等待飯自然冷卻再取用;不能用筷子吃飯(先秦時候吃飯只能用手,不能用筷子,如果因為心急,嫌飯燙而用筷子吃飯即為失禮);不能大把摶飯糰爭多,大家一起吃飯時要“共食不飽”,講究禮讓;吃飯不能過飽,吃完三個飯糰,必須在主人殷勤相勸時才能再吃;不能大口吃飯,肆意大口咀嚼。

對美食的享用步驟中蘊含著食禮。對進食方式的規範,一方面體現出文明,另一方面也讓人能以最佳方式開啟美食,品嚐到最好的滋味,這也是中餐的精妙之處。

宴席配歌舞

@小兔兔:酒席配歌舞,這種搭配從何時開始有的?

柏松 :

這個問題好可愛!埋頭於飲食,為吃而吃,從來不是我們的傳統,宴席歌舞的歷史相當悠久。

“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古代歌舞從葛天氏之樂發展到西周時期已經成為宴會的重要組成。《儀禮》的《鄉飲酒禮》《鄉射禮》《大射儀》《燕禮》中都有宴會歌舞助興的記載,在禮儀進行到飲酒階段,往往會有歌舞音樂穿插其中。“升歌《鹿鳴》,……若舞則《勺》”,《燕禮》中就記載了宮廷高級別宴會上有專門的歌舞表演。

宴會上自娛自樂起身歌舞的也不在少數,如《詩經·伐木》:“有酒湑我,無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飲此湑矣。”在陣陣鼓聲中起舞,這樣的宴會是不是有點嗨?《詩經·賓之初筵》:“曰既醉止,威儀幡幡,舍其坐遷,屢舞仙仙。”喝醉了不管不顧離席起舞,此即“前世樂飲,酒酣,必起自舞。”

宴席歌舞發展到漢魏時期還出現一種“以舞相屬”的獨特形式,沈約在《宋書·樂志》中載:“魏晉以來,尤重以舞相屬。所屬者代起舞,猶若飲酒以杯相屬也。”以舞相屬透過舞蹈進行邀請、敬酒、勸酒,是貴族宴會上一種兼具娛樂、禮儀、交際等功能的歌舞形式,魏晉時期此俗盛行。

到唐代宴飲中音樂歌舞助興非常普遍,歌舞的形式豐富多彩,有由伎人來表演的歌舞,有行酒令時的伴奏(類似擊鼓傳花),有勸酒的歌舞,也有自娛自樂的即興表演……“簾外春風正落梅,須求狂藥解愁回。煩君玉指輕攏撚,慢撥鴛鴦送一杯。”李群玉這首《索曲送酒》就對席間音樂作了傳神的描寫。

宋代的宴席歌舞大多由專職的藝人進行表演,不少藝人能歌善舞有很高的藝術造詣。明清時期從宮廷到民間宴席歌舞都很普遍,宴席歌舞從形式到內容也較前代更為豐富。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場宴飲音樂在明代,張岱與親朋好友在中秋之夜到蕺山賞月,酒酣耳熱時百餘人齊聲同唱一首“澄湖萬頃”,聲如潮湧、響遏行雲,仿若大明音樂嘉年華。

無歌舞不成歡宴,千百年來中國人的宴席上有歌舞相伴的美食佳餚滋味更妙,宴席間的歌舞讓飲食的文化意義得以擴充套件。

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第一段)

餐桌變酒桌

小兔兔:

酒與肉橫行宴席幾千年,古代有沒有酒的宴席嗎?

柏松:

酒為天之美祿,現在我們一般把用蒸餾工藝製取含酒精量較高的飲用酒稱“白酒”。在今天的宴席上高度“白酒”很受歡迎,“白酒”也可以與葷素不同的許多酒食搭配,不少人甚至將“無酒不成席”中的“酒”預設為“白酒”。但其實今天的“白酒”與古代的“白酒”有很大差別。

中國酒的歷史實在是悠久,五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黃河流域己普遍造酒。“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或雲儀狄,一曰杜康。”傳說“儀狄作酒”、“杜康造酒”之後,酒成為人們生活中最重要的飲品之一。《禮記》載:“酒:清,白。”說的是先秦時期人們將酒分為“清酒”、“白酒”等,但此“白酒”非彼“白酒”。那時的“白酒”實際上指的是濁酒,因為酒裡有浮渣,顏色發白,所以被稱為“白酒”。李白詩中的“白酒盈吾杯”指的就是這種顏色發白,類似今天的米酒。直到明清時期,濁酒仍然被稱為“白酒”。雖然古代酒的種類相當豐富,但“當時處處多白酒”、“白酒釀來因好客”,這種度數不高的“白酒”,在不同階層、不同場景的各類宴席上仍然受到廣泛青睞。

宋代前近似現代的“白酒”還沒有出現,隨著釀酒技術的升級,到元代蒸餾釀製的“白酒”誕生。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承取滴露。”高度“白酒”在古代被稱為“燒酒”,這種酒製作時採用的蒸餾工藝與釀造酒不同。

“宴席”又稱“酒席”,沒有美酒的美食少些滋味,沒有美酒的搭配談何宴席。今天的宴席上不能喝酒的人常說“以水代酒”、“以茶代酒”,雖然不喝酒,酒意也是到了的。

酒文化是飲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這一點在宴席上體現得尤為鮮明。所以,請乾杯!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