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天冷小心低溫燙傷 中醫教您禦寒“暖身術”

進入“三九”之後,天氣愈加寒冷,不少人開始使用暖水袋、暖寶寶、電熱寶等取暖用品。長春市中心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三級教授、返聘專家裴智梅教授提醒大家,不要長時間貼身使用取暖用品,最好隔一段時間檢視一遍面板狀況,尤其是老年人、孩子以及糖尿病等患者。

取暖勿大意 警惕低溫燙傷

“大夫,快幫我看看,昨晚肚子受涼隱痛,就貼了幾個暖寶寶,睡著了也忘了取下來,等發現時面板已經出問題了!”診室裡,有患者提起自己如何得了低溫燙傷,頗有點不好意思。解開衣服,面板上一片紅腫!

“每年冬天天冷時,總能遇到幾例低溫燙傷的患者。”據裴智梅教授介紹,低溫燙傷是指人體長時間接觸中等溫度,一般指44℃-50℃的熱源,造成從真皮淺層向真皮深層及皮下各層組織的漸進性損害。“低溫燙傷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像高溫燙傷,我們會馬上察覺到。低溫燙傷的創面疼痛感不明顯,患者面板上會有紅腫、脫皮、水皰、發白等表現。”

裴智梅教授提醒大家,別小看了低溫燙傷帶來的傷害,如果創面深,嚴重者甚至會造成面板的深部組織壞死,處理不當的話會出現潰爛,導致創面長時間無法癒合。

“接診時,低溫燙傷患者以老年人為主,因為老年人年紀大了,對溫度的感知敏感度下降,更容易被低溫燙傷攻擊。”裴智梅教授說,還有些年輕人是因為抱著或者貼著取暖用品睡著了,導致面板長時間貼著熱源而出現低溫燙傷。此外,部分出現低溫燙傷來就診的人,是糖尿病等肢體遠端血液迴圈不好、肢體感覺不敏感的患者。

別相信偏方 別用針挑破水皰

裴智梅教授提醒大家,科學合理的使用取暖用品,“比如說用暖水袋,水溫不要過高,也不要長時間貼著面板,可以購買帶‘外套’的暖水袋,或者自己在暖水袋外面包裹毛巾、軟布隔熱。”

暖寶寶也是,不建議貼著暖寶寶睡覺,因為暖寶寶的發熱時間比較長,面板長時間持續性接觸發熱源容易引起低溫燙傷。在使用取暖器的過程中應該經常更換取暖的部位,溫度不宜過高,時間不宜過長。

“提醒大家,一旦出現低溫燙傷,切勿自行外塗一些醬油、牙膏、醋等偏方,更不要自己用針挑破水皰處理傷口,以免加重創傷、感染的機會。”裴智梅教授說,如果燙傷面積比較大,要到正規醫院進行治療。

“三九”嚴寒 跟中醫學養生

冷在“三九”。“三九”天如何禦寒養生,聽聽裴智梅教授怎麼說——

暖腎禦寒。中醫理論認為,寒與腎相應,冷天最易耗傷腎的陽氣。冬季是養腎的好季節,養腎能增加人體陽氣,起到禦寒的作用。平時可以雙手互相搓熱了,按揉位於內踝與腳後跟跟腱之間凹陷處的太溪穴。或者按揉湧泉穴,在腳趾縫與足跟連線的1/3處,靠近腳趾端的那個點就是湧泉穴,可起到滋腎陰、溫腎陽的作用。

泡腳禦寒。要知道寒從腳底生,泡腳有助於驅寒保暖。泡腳水溫以40℃-45℃為宜,別超過50℃,泡腳時水沒過腳裸,以微微出汗為宜。但要注意的是,飯後1小時之內和空腹都不宜泡腳;兒童、老人泡腳不宜時間過長。準媽媽在晚上泡腳時水溫不宜過高。因為孕婦的體質比較特殊,不建議孕婦在沒有醫生指導下胡亂用中草藥泡腳,尤其是活血化瘀的中藥。糖尿病患者要低於普通人泡腳的水溫,因為糖尿病病人面板敏感度低,水溫高了容易被燙傷。

睡眠禦寒。什麼?睡覺也能禦寒?的確如此。早睡是最好的進補。《黃帝內經》中有記載:“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冬季睡眠不能遲於23點,這樣才能更好的養護肝膽,才能補足人體的陰、精、氣、血與陽氣。中午也要小憩15-25分鐘。

揉搓肚臍禦寒。“不通則寒凝”,肚臍是人體經絡中陰脈及陽脈的交通之處,具有補中益氣、溫中散寒、調經止痛、活血補血的功效。透過揉搓肚臍,可以起到促進陰氣與陽氣交匯,達到溫煦全身的作用。另外,在一天中陽光充足的時候,也可以適當進行體育運動,如快步走等,也可以起到暢通血液、溫暖身心的功效。

適當穿衣,有效禦寒。穿衣保暖,這是大家公認的道理。可不是衣服穿得越多,就一定會暖和。衣服內有空氣層,雖說空氣層越厚,保暖性也就越好,但當空氣層總厚度超過15毫米時,衣服內的空氣對流會明顯加大,保暖性反下降。冬季穿衣要“二分寒八分暖”,適當受點凍,面板繃緊還會減少熱量損失。穿衣講究貼膚一層暖軟,中間層保暖性高但蓬鬆;外層防風,就對了!整體感覺不冷不熱即可。

東亞經貿新聞記者 張莉莉

■專家簡介

裴智梅 長春市中心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三級教授、返聘專家。2011年和2014年分別被評為長春市名中醫和吉林省名中醫,還獲得吉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稱號。主治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功能不全、脾胃病、肝膽及泌尿結石、慢性結腸炎、男女不孕不育、腫瘤放化療後副作用、溼疹等頑固性疾病、風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