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寫給失意的於正:成功不可複製

一、

初識於正先生,他身上的爭議與話題要比他的才華和作品更早一些。

即便那個時候由於正編劇、導演的清宮穿越劇《宮鎖心玉》收視飄紅,更是將楊冪、馮紹峰兩位年輕演員推上事業巔峰,但觀眾在樂此不疲刷劇的同時,還不忘拉踩這位“大才子”,譴責他“山寨與抄襲”。

人們對於“草根”成長起來的編劇、導演顯得尤為苛刻,尤其在他翻拍了《笑傲江湖》和《神鵰俠侶》以後,更是被冠上了“山寨導演”的名號,加之於正“獨闢蹊徑”的佛系選角和出挑言論,大家對於於正的評價,更是多了幾分笑虐。

其實,縱觀於正的成名之路,大家往往忽視了他身上“韌勁”的一面。

1999年,年僅21歲的於正在大學畢業後,選擇了自己最喜歡的“創作”之路,他跟隨香港導演李惠民學習編劇,一學就是三年,自他2002年獨立成立工作室後,便以每年一部小說作品的速度高產輸出。這個時候,他還沒有出名,直到2011年《宮鎖心玉》、《唐宮美人天下》播出後,大家才慢慢熟知這位自帶話題的導演於正,更是被他“獨寵”袁姍姍的“大條發言”給震驚,導致他與袁姍姍在“黑紅”的道路里摸索了好一陣。

小編大學時期,記憶猶新的是袁姍姍在劇裡被全網群嘲的“西紅柿蛋花湯”沐浴造型,導致在後來的幾年裡,每每喝起此湯,都會想到P圖後的照片,忍俊不禁。

言歸正傳,當我得知,小時我們和父母輩一同看的《最後的格格》、《大清後宮之還君明珠》以及《美人心計》等諸多電視劇均是出自於正編劇之手時,小編心裡是敬佩的,那些曾帶著偏見看到的問題,在慢慢了解於正之後,似乎都有了答案。

在於正意氣風發的20多歲,“於正劇”的橫空出世,無疑為傳統影視劇注入了新的審美切面。

它或許不夠正劇,甚至有些無厘頭,加之早些年拍攝手法的不成熟,運鏡、構圖、造型、推理等重重問題在“於正劇”裡都有體現。亦或者“於正劇”的多元化,它融合了周星馳的喜劇、瓊瑤劇的煽情、港臺劇的宮心計等諸多元素,讓觀眾詬病:看於正劇的人都不夠高雅,通俗來講就是“俗氣”。

故而人云亦云,誰都不願被貼上“俗人”的標籤,每每探討起於正本人以及他的劇,便跟著大家一同嗤之以鼻,從未試著真正去了解人與劇。

近年來,於正越來越讓大家感受到了“驚喜”,尤其是2018年的那個暑假,古裝宮廷劇《延禧攻略》大火,劇裡精緻的服化道讓觀眾讚歎不已,莫蘭迪調色的影感畫面極度舒適,以及環環相扣的劇集情節,於正在這個暑假終於收穫了大家對他的改觀。

網友們紛紛稱讚:於媽原來是偷偷學習了……於媽這次真的是“良心劇”了……

二、

2021年9月3日上午10點,電視劇《玉樓春》超前點播劇終收官,於正為此專門發了微博,既是道別劇的“圓滿”,也表達了網路上“黑嘲”對自己的影響,他甚至有反思自己是否真的“脫離時代”。

從於正與網友們的互動可以看出,於正親自下場回覆網友“好與壞”的評價,說明他很在乎每部作品在觀眾心中的反響與評價,直白來說,他渴望被認可。

於正道出創作《玉樓春》的初心,是為了給所有正處於低谷中的朋友們一點安慰、一點歡樂、一點希望。

不可否認,這部劇作為長輩們或一大家人飯後聚集觀看,確實是一部很有氛圍感的家庭好劇,但放在電子產品倍速播放的現在,尤其是獨立看劇的年輕人眼中,這部劇似乎邏輯硬傷太多,顯得小兒科了些。

關於《玉樓春》這部劇,我的觀點是褒貶各半。

作為一部宅鬥喜劇,從服化道來說,很難挑出瑕疵,針對網上評價“像《紅樓夢》的服飾及場景”,恰恰說明於正這部劇想走的“輕熟路線”。

只能說:他學了,但沒學好。

我想說,於正先生,或許你錯把《延禧攻略》上獲得的成功,“如法炮製”的應用到了這部劇裡,你以為的大女主一路“升級開掛”的“爽文爽劇”這次依舊能被觀眾買賬,便“處心積慮”的為孫家制造了各種矛盾,然後被白鹿飾演的林少春“無所不能”的全都給化解了。

或許在播出之前,你甚至期待著網友們的“誇獎”與“讚賞”,因為那時,你還沒有意識到這部劇裡的問題所在。

對比後可以發現共同點:

電視劇《延禧攻略》講述了少女魏瓔珞為尋求長姐死亡真相進入宮中,憑藉機敏靈活的頭腦,過人的膽識,化解重重困難的故事。

而電視劇《玉樓春》講述了少女林少春為尋求父親死亡真相,陰差陽錯間進入孫家,憑藉聰明才智化解全家所有人物矛盾的故事。

摒棄了大家厭煩的“傻白甜”形象,同樣的大女主“爽文”套路,升級打怪,一路狂撕,最終圓滿解決。

兩部劇都集合了一眾演技“爐火純青”的老戲骨,再加上辣目洋子等喜劇人物的加入,更是“如虎添翼”,於正預想了這樣的劇,觀眾肯定更愛看。

但對比後就能發現不同點:

電視劇《延禧攻略》人物性格設定飽滿,劇情娓娓道來,人物關係穿插進行,危機推理解決合理,哀與怒、喜與悲拿捏準確,一切的時機都把握得剛剛好,讓觀眾在跌宕起伏的劇情裡有“爽感”,在人物鮮明的性格特徵裡有“喜怒”,在宿命般的結局裡有“共情”。

而《玉樓春》呢?

通觀網友們的評價,開頭男女主“初識與申冤”就用了足足十集來交代背景,有多少人沒有熬過這十集就被勸退了的呢?前十集很多觀眾都在質疑這部打著“宅鬥喜劇”名義的劇,到底演了個啥?

真正的重頭戲應該從林少春嫁入孫家開始的,然後將孫家各房夫妻之間的矛盾演了個遍,後面不知是為了湊集數,還是想體現女主的“全能”,將嫁出去的三個女兒家裡的矛盾也被林少春“修整”了一番。

而解決這些矛盾都離不開“無處不在”的“百戲班”,敢情林少春學的技藝都用在了家裡人身上。

“反轉再反轉”本應是形容劇情跌宕起伏,讓人意想不到的結果,但在這部劇裡,“反轉”來得太快反而成了“拉胯”的部分,網友們一致認為耗時最久的“桃夭篇”是整部劇最出彩的地方,花費了大量的筆墨言語來塑造這樣一個讓人“咬牙切齒”的小三形象,結局也不是兩集就交代下線的那種,反而是最真實的。

針對結尾的倉促,細節不易推敲,相信於正先生也看到了評論,雖然爛尾談不上,但離全員“團圓”的最後爽感,卻沒有很好的跟上。

例如網友呼聲最高的:孫老爺應該突然出現在門口,呼應孫太太的念想;全家應該回到孫家大宅裡,結尾有個大合影就真的圓滿了等等。

三、

據瞭解,於正迴應網友“希望有第二部”的呼聲,他坦言:有,《畫堂春》。

如此看來,於正在這部戲裡的“挫敗”並未讓他放棄,《畫堂春》或成為他的改進之作,會更加成熟、完善在《玉樓春》裡出現的問題和細節。

人本就是在不斷的學習、摸索中進步,於正也是一樣。

作品於他,更是珍。

相信在未來,於正會呈現給大家更好的影視作品,希望我們也能帶一些包容與欣賞,去尋找他劇裡想要呈現給大家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