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電影大導監製潮,質量提升也更捧人了?

文│經緯

近幾年,電影大導做監製已成為行業的普遍現象。

或為扶持新人導演,或在專案碼盤時吸引投資和演員,或掛名助力影片的宣傳。但“大導監製作品”的質量和效果卻參差不齊。前有王家衛監製、張嘉佳執導的《擺渡人》口碑撲街,後有甯浩、徐崢監製,文牧野執導的《我不是藥神》口碑票房“雙封神”。

今年這種“大導監製”的趨勢尤為明顯,出爐的作品似乎更是有了質的提升。

年初,由甯浩監製、路陽導演的《刺殺小說家》取得了超10億的高票房,並被譽為“代表了目前國內電影工業的最前沿水平”;年中,由管虎監製、徐展雄導演的主旋律影片《革命者》也在十分冷清的檔期中斬獲了過億的票房,並取得了豆瓣7。5分的較好口碑;年末,由韓寒監製、劉循子墨導演的《揚名立萬》成為一匹黑馬,良好的口碑助力其票房迅速躥升過8億。

接下來,由陳思誠監製、戴墨執導的《誤殺2》,由刁亦男監製、張驥執導的《平原上的火焰》,由徐崢監製、邵藝輝執導的《愛情神話》等一系列“大導監製電影”也即將和觀眾見面。

在這一片“監製熱潮”中,大導監製究竟能給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

強大的資金、資源支援

大導監製,最直接參與影片的方式即其所創公司出品或聯合出品,為電影專案帶來極為切實的“真金白銀”。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甯浩和徐崢。

由甯浩創辦的壞猴子影業及

“72變電影計劃”

此前已推出包括《繡春刀2:修羅戰場》《我不是藥神》《受益人》《熱帶往事》在內的頗具票房號召力和口碑影響力的新人作品,培養了

路陽、文牧野、申奧、溫仕培

等眾多優秀的青年創作者。定檔於2022年大年初一上映的《奇蹟》同樣是由甯浩監製、壞猴子出品的電影作品,其更是甯浩+文牧野的“二搭之作”,或將在春節檔再次產生口碑和票房“奇蹟”。此外,甯浩和“壞猴子”還於今年5月開機了由王子昭執導,於和偉、郭麒麟、倪虹潔主演的黑色喜劇《二手傑作》。

徐崢和其創辦的真樂道前些年曾推出過《幕後玩家》《超時空同居》《我不是藥神》《寵愛》等電影,即將於今年聖誕檔上映的《愛情神話》是徐崢扶持90後女性新導演邵藝輝的監製作品。定檔於大年初一上映的冬奧主題獻禮片《我心飛揚》同樣如此,由徐崢監製、真樂道出品,王放放執導,孟美岐、夏雨主演。

甯浩和徐崢之外,“大導監製作品”幾乎都會如此操作。《平原上的火焰》背後是刁亦男和綠光影業,《誤殺2》背後是陳思誠和壹同傳奇,《揚名立萬》背後是韓寒和亭東影業,《革命者》背後是管虎和七印象,《我要我們在一起》背後是陳國富和工夫影業,《明天會好的》背後是賈樟柯和暖流文化……

“真金白銀”砸錢監製的同時,大導演監製作品更會利用其行業影響力和豐富的人脈資源為電影專案拉來十分可觀乃至豪華的演員陣容。

早些年,王家衛就曾給《擺渡人》拉來了梁朝偉和金城武這樣的超強明星陣容。

而徐崢作為演員出身的導演,其監製作品絕大多數是由他本人擔綱主演,進而吸引到更多知名演員加入。《愛情神話》即是如此,由徐崢、馬伊琍、吳越、倪虹潔等明星主演。而在今年上映的其他電影中,與韓寒多次合作過的尹正出演了《揚名立萬》;刁亦男則為《平原上的火焰》吸引來了劉昊然和周冬雨……

創作和藝術上的指導

正如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所說,“內地電影監製的職能更多的是‘監’而非‘制’,剝離了預算把控,財務和資本運作職能,保留平衡導演的藝術創作和電影的商業屬性職責,且擔負起了培養新人的責任”,源自香港電影工業的“監製”一職在被引入內地的最初幾年,曾經歷過“掛名監製”、“名為監製,實為出品或製片”等不甚規範及職權不明的混亂狀況,近些年在逐步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中,其職能和責任已基本明晰。

在大導以其強大的資源、資金對自己監製的專案進行支援之外,更多還是將重心放在創作和藝術風格上,對作品進行指導和把控。

“韓寒老師在看完《揚名立萬》劇本後非常喜歡,就決定投資”,劉循子墨此前曾對骨朵談起過監製韓寒對他的幫助,“他在看完成片以後,給了我們很多建議,比如哪些情緒可以再順延下來,不破壞觀眾的體驗。”《平原上的火焰》導演張驥也曾向骨朵表示,每寫完一稿劇本都會發給監製刁亦男閱看,“他會提很多建設性意見,也和我們一起呆在東北很長時間進行拍攝。”

王小帥也曾在監製《老獸》時表示,“在導演周子陽完成了電影劇本的原始狀態後,我提出了一些敘事結構上的建議,讓劇作結構更完整,張力更強,更吸引人。”他認為,

監製很重要的一點是對創作介入的分寸感,在前期劇本階段要提供更多如監護人般的幫助和把關,需要預知一個劇本和一個導演在想象一部電影和實際操作之間會出現哪些差距和問題,欠缺什麼。

在創作層面,大導演監製一部作品多數情況下會在劇本初期就介入,他們或憑藉自己的過往經驗及對作品的深刻理解而為新入行的創作者提供創作方向、敘事手法、畫面風格等方面的參考意見,或在後期剪輯、成片宣傳等階段為影片平衡藝術性和商業性,從而保證電影的藝術質量與可觀賞性。

因此,儘管《擺渡人》的故事在張嘉佳的編劇和執導下顯得非常浮誇與空洞,但依然能夠看出王家衛的那種抽幀、獨白、色彩斑斕的藝術特色。《鋌而走險》整體也是“曹保平擅長的犯罪型別質感”,《受益人》體現出了“甯浩式的平民黑色喜劇神韻”。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一方面,在大導普遍做監製的行業大趨勢下,許多優質的作品被拍攝出來,許多有才華的新人導演被廣泛關注。另一方面,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行業現狀亦不可忽視。

電影大導監製作品最為撲街的案例莫過於王家衛監製《擺渡人》了,當年電影一上映,被罵得最慘的並不是作為導演的張嘉佳,而是作為監製的王家衛。馮小剛監製的《命中註定》《壞蛋必須死》,黃建新監製的《萬萬沒想到》《冰封之重生之門》,賈樟柯監製《明天會好的》等都是作為負面影響的例證。

而當近些年網生影視的崛起,諸多大導紛紛涉足網劇領域,一時間電影大導監製網劇蔚然成風,卻在“風起”後不久多跌落神壇。陳凱歌監製《民初奇人傳》、王晶監製《冒險王衛斯理之支離人》等都是不成功的案例。在熱度口碑雙失利的情況下,大監製被罵,“小導演”更是鮮為人知。

而口碑較好的則有陳思誠監製的《唐人街探案》、管虎監製的《龍嶺迷窟》《怒晴湘西》等。

這些較好口碑的網劇不僅進一步提升了監製們在觀眾心中的好感,更讓行業關注到諸如柯汶利、戴墨、費振翔等一批優秀的青年創作者。柯汶利在執導《唐人街探案》後順利接下了大IP劇《女心理師》,戴墨也接替柯汶利執導了《誤殺2》,費振翔則更是一連執導數部《鬼吹燈》IP系列劇。由此可見,電影大導監製的作品無論是電影還是網劇都並不必然一定有正向加持的作用,而在內地電影導演中心制的大環境下,一部影視作品的品質更多與導演的敘事水平和審美水平相關。

大導監製風潮或將不斷內卷,但當作品的品質提升不再只依靠監製光環,能逐漸提升導演、編劇、製片人在創作閉環上的成熟度,也是好事。大導既然能直接或間接地為行業有效造血,也就更有“深藏功與名”的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