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丹江口:“桶式養魚”,打造綠色、智慧養殖場

在丹江口市均縣鎮關門巖村金陂水產養殖場“智慧漁業”基地,40個藍色“大桶”分兩排整齊排列著,湊近一看,裡面全是密密麻麻的魚苗。“這是我們用來養魚的養殖桶,直徑從8米到5米不等,你看我這個養殖桶裡剛剛投放的2萬尾鱸魚苗,長得多好!”說話時,漁場負責人張開剛抓起一把飼料向桶中灑去,一眨眼,就被魚兒搶食殆盡。

記者現場看到,每兩個養殖桶之間有一臺類似“淨水器”功能的機器在不停地運轉著,張開剛告訴記者,這是水產養殖水迴圈再生利用系統。“一臺裝置可以管理兩個‘大桶’,我們配備了24套。這個裝置智慧化程度高,具備自動過濾、殺菌、微迴圈、增氧等多項功能。運用養殖桶和迴圈水模式,養魚佔地少、產量高,而且節水環保,真正做到了零排放。”

成立於1968年的金陂水產養殖場,原址位於丹江口市均縣鎮蓮花池村,主營魚類養殖、育苗培育。2000年3月,張開剛來到金陂水產養殖場工作,當時,養殖場不景氣,員工的工資都發不出來。

“2000年剛接手的時候,由於天氣乾旱,場裡200多畝魚塘乾涸,大家只有種上小麥。培育的魚苗賣不出去,不少人把魚苗曬乾後打成飼料餵豬。”那時候,養魚對於軍人出身的張開剛來說是個全新的領域,他看在眼裡急在心上,暗自下決心,一定要闖出一條路。

為提高漁場技術含量,張開剛不僅自己加強學習,還不定期讓員工外出學習新技術、養殖新品種。在他和工人們的努力下,養殖場在鰱、鱅、草、鯿四種家魚的基礎上,孵化養殖鱸魚、翹嘴鮊魚、鱤魚等多個品種,生產總值實現了較大增長。

2009年,因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移民搬遷,養殖場在均縣鎮關門巖村九組整體遷址復建。2014年,新建的養殖場投產。緊接著,網箱、漁場上岸,張開剛和工人們又一次開始了“創業”。

“我們出去學習其他地方的養殖模式,2021年,我們開始了‘智慧養魚’模式。以這兩萬尾鱸魚為例,5月投放,11月即可上市銷售。按照市場價每斤17元、每條1斤計算,這兩萬尾鱸魚的市場價值在34萬元,利潤大約在20餘萬元。我們場裡40個‘大桶’全部投產後,每年可新增產值400餘萬元,和2021年相比,相當於新增了一個金陂漁場”。張開剛告訴記者,預計到“十四五”末,金陂水產養殖場將建成集原種保護、休閒觀光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態漁業企業,年綜合生產產值將達到1000萬元以上。

(湖北之聲記者李慧,通訊員周鋒、殷何卿)

【來源:湖北之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