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健康養生|另類“熱療”法效果有限風險大

最近,各種奇葩另類的“熱療”養生法大火,有人嘗試坐“熱石墩”調理痛經,有人躺鵝卵石地面想要發汗除溼。一些人還將自己的體驗過程和效果發到網上,引得各路人士紛紛效仿。

然而,專家認為,這些自創“熱療”法不僅效果有限,還存在一定的風險。

坐石墩調痛經?副作用傷身

誰能想到這個夏天,街邊的石墩子竟成了“治病高手”。不久前,一位西安網友分享了自己透過坐石墩緩解痛經的經歷。一時間,很多人紛紛效仿,更有不少人表示“親測有用”。

這個方法真的靠譜嗎?西安國際醫學中心婦科主任郭紅宇表示,坐熱石墩效果和敷熱水袋、多喝熱水是一個原理。當人體受熱血管舒張,疼痛可能會得到緩解。但這個方法並不適合所有型別的痛經。盲目嘗試,可能會雪上加霜。

江蘇省婦幼保健院婦女保健科主任醫師張宏秀提醒,在高溫下,石墩子的表面溫度可達60攝氏度,而夏日女性衣著單薄,很可能會導致燙傷。此外,高溫還會刺激尿道,使尿道充血,導致“有尿意卻尿不出來”的情況,甚至產生更嚴重的後果。日前,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肛腸科醫生張書信在社交平臺分享了這樣一個病例:“21歲小姑娘學著坐熱石墩,不但痛經沒好,反而導致痔瘡出血疼哭了。”

躺鵝卵石“熱療”風險大

“坐熱石墩”火了後,還有人自創了更多的“熱療”方。

最近一段時間,在江蘇常州某公園,每到傍晚,很多人會不約而同趕來躺在鵝卵石地面做“熱療”。面對記著的採訪,一位大媽篤定地說:“三伏天裡,經過太陽炙烤的鵝卵石可以祛風寒,治療溼毒、哮喘、滑膜炎、肩周炎等,起到‘冬病夏治’的效果,屬於民間一種‘偏方’。”

對此,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脾胃肝膽科副主任醫師王磊表示,這種做法存在一定的風險。一般來說,熱療法只適合於虛寒體質(表現為身體乏力、面色蒼白、畏寒肢冷)者,內熱體質(表現為口苦、嗓子幹、心煩氣躁)者隨意嘗試,則會適得其反。在養生效果不明的情況下,隨意躺地熱療還易造成燙傷和中暑,因此不值得提倡。尤其是有基礎病的人群,千萬不能嘗試。

盲目跟風曬背不可取

隨著三伏天的到來,民間還掀起了一股“曬背風”。

許多網帖中提到,三伏天曬背,主要是為了養陽,最佳體驗時間在初伏、中伏、末伏,這樣做不僅能驅寒保暖,還能緩解抑鬱、調理體質、改善膚色。然而,部分網友卻因跟風吃了苦頭。有人表示,自己白天曬背後開始頭疼難受,晚上12點去醫院掛急診,早上8點多才出院。醫生診斷是高溫脫水,導致體內鉀缺失。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朱鎮華表示,曬背確實可以提升陽氣、調理體質。但是,三伏天曬背有很多要點和禁忌,“盲目跟風是不可取的”。

中醫認為,曬背適合虛寒體質、寒溼內盛(表現為腰膝痠軟、畏寒肢冷、大便不成形等)的人群。第一次曬背,應該選擇早上8—9時或者下午3點以後,每次曬20分鐘左右即可。如果覺得舒服,可以循序增加時間,一般體質推薦曬30—60分鐘為佳。曬背的過程中會流很多汗,需要及時補充水分,可以喝點常溫酸梅湯、綠豆湯、淡鹽水。同時攜帶溫水及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人丹、風油精等,以便應急之用。此外,曬背時要注意避免暴曬頭部,否則易出現頭暈、中暑、胸悶等不適,因此建議戴個帽子。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很多人不宜曬背。比如紫外線過敏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患者。

據《武漢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