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關於兒童口腔健康,家長往往存在三大誤區

口腔是食物進入人體的第一道關卡,經過牙齒的咀嚼、研磨後,食物才能透過食管、胃、腸道,被進一步的消化和吸收。口腔健康一旦出現問題,將會引發一系列的口腔疾病,進而影響人們的全身健康。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將口腔健康列為人體健康的十大標準之一。

山東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口腔科主任吳迪表示,口腔健康的標準是“牙齒清潔,無齲洞、無疼痛感、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

“兒童時期是人體生長髮育的重要階段,牙病的發生對兒童生長髮育帶來了一系列危害。”吳迪說,牙齒過早齲壞缺失,不僅影響咀嚼消化功能,還會影響生長髮育及恆牙的萌出生長,甚至產生各種牙頜畸形,嚴重者可致化膿性牙源性頜面間隙感染,危及生命。

乳牙的健康,直接關係到恆牙的生長、發育及面部的美容。沒有一副好牙,無疑給一個人的一生帶來諸多不便和痛苦。但是,在孩子的牙齒問題上家長還存在許多的誤區。

誤區一,小孩拔牙傷身體,最好不要拔牙。

吳迪表示,拔牙是為了拔出沒有保留價值的牙齒,以免“壞牙”影響到“好牙”,保護預留牙齒的健康。“特別是在兒童牙病治療中,大部分是為了改善口腔內環境和誘導健全的恆牙列咬合,需將影響口腔正常功能和繼承恆牙發育的乳牙拔除。通常情況下,對人體健康沒有危害。”

誤區二,小孩壞牙,牙齒不疼就不需要治療。

牙齒不痛不代表牙齒是健康的,多數情況下有問題的牙齒不痛,只是乳牙的牙髓感染早期症狀不明顯,這是由於乳牙的牙髓神經結構不完善,對各種感覺反應不敏感。“加上兒童自知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較差,故無疼痛不能作為診斷乳牙牙髓感染的絕對標準,如果早期不治療,等到痛起來時在治療可能會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吳迪說。

誤區三,牙齒正畸會引起牙齒鬆動。

一般情況下,導致牙齒鬆動的最主要原因是牙周炎。吳迪表示,牙齒矯正過程中,牙周膜、牙槽骨等結構也會發生相應的改建。部分患者會出現牙齒輕度鬆動、酸脹不適、咀嚼無力等情況,這都是治療過程中的正常反應。矯正結束後,這些現象都會消失,牙齒會恢復正常的。所以牙齒正畸時只要處理得當,一般不會導致牙齒鬆動。

家長該如何關注孩子的口腔健康?

兒童期是生長髮育的旺盛期,健康的乳牙有助於消化和營養的吸收,有利於全身的生長髮育和健康心理的養成。“首先,要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飯後用溫開水漱口,早中晚各刷牙一次。刷牙的次數不能太多,多了反而會損傷牙齒,刷牙的時間也不宜過長。平時要注意牙齒衛生,保護好牙齒。平時要少吃糖果。尤其是臨睡前不要吃糖,預防齲齒。”吳迪說。

此外,要注意平時的衛生習慣,不咬手指頭,不咬鉛筆頭等異物,不用舌頭舐牙齒。如果牙齒有有問題,應及時就醫。

從預防的角度看,家長務必要重視孩子的第一恆磨牙“六齡齒”。

六齡齒就是第一顆萌出的恆牙,通俗點就是我們咀嚼食物的大牙,同時也是口腔中咀嚼效能最強的一顆牙。

此類牙上面,有很多窩溝,這些窩溝凹凸不平,像個磨盤一樣,能夠起到增大咀嚼面積、增加摩擦力的作用,有利於把食物充分嚼碎。但不可忽視的是這些部位裂隙比較深,容易積聚致齲的細菌,而且不易清除掉,一旦細菌侵入,就能逐漸損壞整個牙齒,縮短牙齒的壽命。

因此,吳迪建議每位孩子都做窩溝封閉,窩溝封閉就是用一種材料(對人體無害也可自凝的合成有機高分子樹脂),在牙齒的十字型窩溝內塗上,液態時它可滲入到牙齒表面的窩溝內,經光照後固化。就如同給牙齒穿上了一層保護衣,使牙齒免受食物侵蝕。6歲是做恆牙窩溝封閉的最佳年齡。

提倡學齡前兒童每6個月接受一次口腔健康檢查,幫助孩子儘早戒除口腔不良習慣。“吮指、咬下唇、吐舌、口呼吸等,牙齒排列不齊應及時診治,剛萌出的兩顆上前牙之間縫隙較大,正常情況下會隨著其他前牙的萌出,間隙自動消失,如間隙過大或不能自動關閉,應到醫院檢查。” 吳迪說。

家長千萬不可簡單地用橡皮筋關閉間隙。吳迪說,通常在12歲左右,乳牙完全替換為恆牙。如果存在牙齒排列不齊等畸形,可在此時期矯治,易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需要提醒的是,接受正畸治療的兒童每餐後均應刷牙,以清除因佩帶牙齒矯治器影響而滯留的菌斑和食物殘屑,建議選擇正畸專用牙刷和牙間刷清潔牙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