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怎麼面對死亡與我們為什麼活著,安利一部好劇《三悅有了新工作》

作者:dcl2501

先說說安利這部劇的原因

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有多久沒在國產劇裡看到

普通人

了?普通人的生,普通人的死,普通人於平凡中蕩氣迴腸的一輩子。

今天我想聊的是豆瓣8。3分的國產職場新劇,

《三悅有了新工作》

,千萬別被這部劇的名字勸退,因為第一印象會讓你錯過一部很敢拍的好作品,這是一個把視角聚焦在殯葬行業的故事,編劇以死寫生,透過描摹衰老、病痛,死亡來講述真實的人間百態,劇中你能看到一群血肉飽滿的小人物,在人生的溝坎裡,經歷著種種分崩離析的至暗時刻,眾生永珍,各有所難,他們在腥臭腐朽的日子裡苟延殘喘。還努力活著,明明100次說著要放棄,又101次擠進公交地鐵,擠進生活風暴的縫隙裡。我們先來簡單介紹一下劇情吧,女主角趙三悅別看有個喜慶的名字,但她日常的底色卻是無盡頭的喪,三悅的家庭不算幸福,他對童年最深的印象就是父母歇斯底里的爭吵。

破裂的婚姻擊碎了三口之家,父親逃避責任,拋妻棄女,母親則把所有過錯都怪罪到女兒頭上,從小到大三悅好像做什麼都是錯,每天耳邊充斥著母親的責罵和貶低,

儘管三悅實習考核成績排第一,但院領導一句話,別人就能輕鬆擠掉她的轉正名額。

本想和家人傾訴這不公平的待遇,可還沒等開口,母親的話語又像刀子一樣刺來……

原生家庭的影響讓三悅變得像一隻應激的刺蝟,她收起柔軟的腹部,拒絕與周圍人交流,拒絕感知和共情,拒絕走出自己的世界。在家待了一年,放任負面情緒蔓延,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躺平和開擺。

趙三悅:為什麼不能讓喜歡工作的人工作,讓喜歡躺平的人躺平,我們雖然沒給社會帶來所謂的價值,那我們也沒有給其他人造成過傷害啊。

這樣一個不討喜不算完美的人物成為了這部劇的主角,一天清晨三悅和母親爆發了激烈的爭吵,她一氣之下離家出走,而後又囊中羞澀,走投無路,陰差陽錯下,她跑殯儀館做了學徒。

趙三悅大學學的是舞美設計工作,乾的卻是給遺體化妝,四捨五入也算是專業對口。就這樣趙三悅當上了一名遺體實習化妝師,青春的靈魂觸碰到死亡的領域,她在黑夜裡獨自面對發散的恐懼,學著修復皮開肉綻的人體,嘔吐,不安,自我懷疑。

對她來說這份職業充滿未知,還沒準備好,就被“推著”去面對生死,而藉由三悅的目光,我們也目睹一場場葬禮,旁觀那些無法言說的生離死別。或悲痛、或麻木、或難捨、或決絕,一副副寫實的眾生相呈現在觀眾眼前,由此便引出了我想安利這部劇的第1個點:

第一個是真實

在當前主流創作環境下,劇裡的角色幾乎沒有一個是完美的,比如一直活在父母期許中的24歲青年,他一邊發著積極陽光的朋友圈,一邊往備用手機裡輸入不為人知的負能量。突如其來的肺病擊穿了他的偽裝,加速了他完美生活的崩塌,靈柩前他的父母悔不當初,神淚俱下。

比如火化完兒子遺體的快遞員父親。

畫外音:我剛火化完我兒子,你說我幹嘛呢?你催什麼催,你有毛病啊?

比如不管老人遺體,滿屋子尋找房產證的孝子賢孫,

畫外音:趕緊把他拖走啊?要不然這味兒都嗖了……

是不是很想批判他們?可這是老人年輕時種下的惡果,

淒涼的晚景是孩子們長大後的報復。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人善這種一體兩面的人性貫穿全劇,人物在驟然失序的生活中,承受著本心與道德的重壓,正因為不完美,所以才真實,正因為真實所以才能引起共鳴,導演和編劇敢拍、敢寫,藉助諱莫如深的死亡,來撬動生者的社會議題,你能看到他們用正面的筆觸肯定堅持丁克的中年夫妻,肯定互助式養老的單身三姐妹,面對這些人,女主三悅發自內心的說了一句好酷啊,而這份酷在國產劇裡是相當少見的,編劇還用嚴肅的筆觸,去寫道貌岸然的熟人猥褻女童,寫親生父母拋棄女兒。

趙三悅畫外音:奇怪的是靈堂之上,遺棄他的親生父母哭得跟場寸斷浮,撫育她的養父母卻如同兩具被掏空的雕塑。畫外音:女兒啊,女兒,我們當初也是不得已啊,本來家裡就困難,你弟弟又那麼小

有些人啊,就喜歡用眼淚和大嗓門來證明自己沒錯。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名叫劉美蘭的往生者,1942年,年僅15歲的劉美蘭被日本軍抓走,做了隨軍慰安婦,兩年後,她趁著生產時逃跑,結果被日本軍發現,鎖骨中了一槍,雖然命大沒有死,彈片卻留在體內,並在70多年後割破她的頸動脈,要了她的命。

在經歷過巨大的痛苦與不幸之後,劉美蘭依舊憑藉著堅韌之心度過了生命中的至暗時刻,她擺地攤,賣親手做的虎頭鞋,虎頭帽。藉此撐起家中一角,在那些無眠的黑夜裡,劉美蘭老人在枕頭下藏一把砍刀,已近乎執拗的方式對抗著噩夢般的記憶。劉美蘭老人在遺囑中寫道,等我死了把我捐出去,不穿衣服,讓人看到那些傷。忍了一輩子,不想再忍了。

老實講,僅憑這個單元,我就認為這個劇值得一看。

第二個點是用心

這部劇只有13集,每一集都能講的不止一個故事,這部劇的用心,體現在不注水的劇情,不拖沓的節奏,體現在人物的弧光,體現在演員觸動人心的表演,體現在金句頻出的臺詞,體現在精心設計的光影結構,如果它剛好對上你的頻率,你就能明顯感受到這份用心和對觀眾的尊重,在此我就不多贅述了。

第三個點是平靜的力量

這個短語或許有點不知所謂啊,先聽我解釋解釋,開頭我就說過,這部劇是在以死寫生,看似拍的是死亡,實則講的是生的力量,

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

這讓我想起2019年自己經歷過的一場葬禮。家人的一通電話告訴我奶奶去世的訊息,那是我第2次面對至親離世,掛掉電話雖是初秋,身子卻凍得像掉進冰窖,守靈的夜裡,我始終沉默,胸口好像被什麼堵著,但不知如何疏解。在殯儀館,我經歷了人生中許多個第1次,第1次去太平櫃確認遺體,第1次看到父親無法完整的講完一句話,第1次明白再見的重量,火化前姑姑說哭啊,你們哭啊,第1次心如刀割,卻擠不出一滴眼淚。第1次在半年後的夜晚嚎啕大哭。

剛看到奶奶的骨灰從焚化爐裡被推出來時,我第1次知道,原來大骨頭是燒不碎的,需要工作人員用錘子敲,再掃成一堆拿小簸萁裝好,倒入骨灰盒裡,第1次辦理安葬手續,在看見奶奶和爺爺終於團聚時,我回眺 整片墓園,清風拂過葉子沙沙作響,那一刻我第1次感受到一股平靜的力量,它化成光,聚成雲,匯成浪,在生與死的邊界,在宇宙的塵埃中開出一朵美麗的小花,某種意義上來說,我覺得這部劇同樣能給人帶來一股平靜的力量,

人間可不就是個大公園嗎?拿到出生的門票,然後進來逛幾圈看看山水花草,風啊雲啊,太陽啊,等逛夠了離開,走的時候什麼也帶不走。公園還是那個公園,但逛公園的人已經換了好幾波了。

唯有知道怎樣體面的迎接死亡,才能懂得如何無憾的度過餘生

,也正因為如此,我選擇把這部劇安利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