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劉禪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嗎?劉禪的真實面目,看完後恍然大悟!

大家好,歡迎來到閒壇聽故事,我們講故事、聊故事、論故事,從故事中汲取營養,從典故中一起成長。

在上一期的文末,我們聊到了劉禪,劉禪的民間形象特別不好,如果看了上一期文章的朋友可能還會覺得樂不思蜀情有可原,但他不戰而降,將大好的蜀地拱手相讓,這個事卻怎麼也說不通了,用我們現在流行的網路語言來說,就是看你還怎麼洗白?因此,劉禪也被後人冠以“扶不起的阿斗”這個特殊的名號。但是,劉禪真的是扶不起來嗎?那麼這一期,我們就開始這個故事。

總所周知,蜀國後期的當家人就是劉禪嘴裡尊稱為相父的諸葛亮,諸葛亮貴為丞相,在當時的蜀國政權體系裡是大權獨攬,諸葛亮的能力毋庸置疑,辦事能力強,事必躬親,政事無鉅細,又受先帝劉備的託孤之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就是這樣一個受人愛戴,萬人膜拜的人,為什麼劉禪只是嘴裡稱為相父,心裡呢?

結論是,心裡不爽!為什麼不爽?其實仔細讀過三國志的朋友,也許早已能看出一點端倪。

據三國志裴松之注的記載,諸葛亮死後,蜀國百姓是悲痛萬分,全國各地紛紛上書朝廷希望能為諸葛亮立廟,以表達對這位偉大政治家的紀念,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萬人簽名請願書。結果呢?被劉禪否決了,劉禪堅決不同意。老百姓沒有辦法,只好在街頭巷尾自己設一個靈臺來紀念諸葛亮。這個時候,又有人提議,說這樣私祭弄得全國烏煙瘴氣,大街小巷香火不斷,不僅難看還有巨大的火災隱患,那我們可不可以在成都建一個廟呢,讓百姓有一個集中的祭祀場所呢?結果又被劉禪否決了。如果說劉禪是打心眼裡真正崇敬他的相父,為什麼會拒絕呢?這個事又不難辦,花不了幾個錢,還能順民意,得民心,還能討個好名聲,何樂而不為?

不僅如此,據說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對劉禪是管得很嚴的,在諸葛亮去世之前,也就是劉禪十七八歲之前,估計他都沒有出過宮。同樣是據三國志的記載,諸葛亮去世之後,劉禪去了一趟都江堰,看了岷江的水,三國志用了大量的文字來記錄這一段,足以說明這件事的重要性。而在當時還有人竊竊私語,議論紛紛說:“要是丞相還在世,他能去都江堰?”一個皇帝,被用幾乎軟禁的方式困住宮中十七八年,好不容易出去玩一趟,還被人在後面說閒話,他能爽嗎?

我們讀出師表還可以發現一個問題。一篇出師表,十幾處提到了先帝,也就是劉禪的老爹劉備了,我們將心比心試想一下,當時劉禪讀了諸葛亮的出師表後會有什麼反應?你要出兵打仗了,打給我的報告,卻不停的提我爸,隻字不提我這個在職的皇帝,那我算什麼東西?別說一個皇帝了,就算是一個普通人,有人天天在你耳邊唸叨你爸如何如何,你爸怎麼怎麼好,你心裡高興嗎?肯定不是高興了。

最後還有一個實質性的問題,就是諸葛亮沒有給劉禪親政的機會。

諸葛亮當年受劉備託孤,輔佐尚且年幼的劉禪,按照古代託孤的基本流程,當這個皇帝長大之後,是要還政給他的,諸葛亮是輔政,而不是執政,為什麼當劉禪成年後不還政給他呢?有人會說,劉禪不是傻子嗎?智商低,能力差,諸葛亮不敢讓劉禪親政。其實劉禪不傻,上一期文章聊的樂不思蜀這個故事已經說清楚了,況且據三國志記載,諸葛亮曾經用四個字評價過劉禪——智量甚大。這個不是客套話,而是諸葛亮真正對劉禪的評價。那為什麼諸葛亮不還政給劉禪呢?

喜歡和了解諸葛亮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事必躬親的人,每一件事都必須親力親為,就連普通兵士挨板子這種瑣事,他都要親自到場監督,所以就連司馬懿都說:“諸葛亮這樣辛苦,怕是活不了多久。”正是因為他是這樣一個人,所以他不敢讓劉禪親政,生怕缺少政治經驗的劉禪做出一些無法挽回的事來,再何況當時蜀國內部的矛盾也逐步升溫,各個小團體,小氏族的利益糾紛不斷,如果諸葛亮將手中的權利交出來了,劉禪鎮得住嗎?其實這就好比現在的家長教育小孩,心疼孩子,很多事都不敢讓孩子去嘗試,瞻前顧後,等到孩子長到幾歲了依然什麼都不會時,又會說我的孩子沒經驗。你從小就不放手讓他去做,他怎麼能積累經驗?諸葛亮就是如此,劉禪就是那個被寵著的孩子。

所以說,劉禪是因為扶不起來嗎?不是,劉禪一直沒有機會,諸葛亮也沒有給過他機會,在諸葛亮死後有過一次機會,當時曹魏那邊出現了一點問題,正是出兵的大好時機,這個時候劉禪怎麼說呢?他說:“我們看看孫吳那邊怎麼做,他們出兵,我們就出,兩路出兵,勝算更大。”但可惜的是,孫吳按兵不動,劉禪也失去了這唯一一次可以證明自己的機會,那為什麼劉禪不單幹呢?因為在蜀國末期,已經沒有幾個能領兵打仗的將軍了,有一個驍勇善戰的魏延,還被當做了反賊,那魏延真的是反賊嗎?留個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