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全球缺芯時代來臨,中國元器件產業發展機遇大比拼:產業鏈與供應鏈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陳姝

全球晶片供應緊張從去年蔓延至今年,從手機到汽車、遊戲機、安防等行業無一倖免。4月9日,“首屆中國基礎電子元器件產業峰會”在第九屆“電博會”上舉行,業內專家圍繞基礎元器件產業在“十四五”時期的機遇,如何應對全球“缺芯”,國產化替代的路徑等問題展開討論。嘉賓們提出,晶片國產化必須產業鏈與供應鏈並舉,構建安全穩定的供應鏈依然任重道遠。峰會中國電子展(CEF)組委會、深圳市電子資訊產業聯合會主辦。

政策利好,電子元器件迎發展機遇

電子元器件包括電阻、電容、電感、電位器等,基礎電子元器件廣泛應用於智慧終端、汽車電子、5G通訊等領域,發揮著關鍵作用。我國電子元器件本土供應鏈總體完善,產品門類較為齊全,但行業大而不強的問題依然存在。

今年,工信部印發《基礎電子元器件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為基礎電子行業發展設立了總體目標,到2023年電子元器件銷售總額要達到21000億元,進一步鞏固我國作為全球電子元器件生產大國的地位,無疑給產業注入一劑強心劑,電子元器件作為基礎而有戰略意義的產業迎來發展機遇。

賽迪智庫電子資訊研究所所長溫曉君在會上透露,今年1-2月,我國積體電路產量為533億塊,增長79。8%,產品出口量價齊升,出口198億塊,出口金額88。68億美元,分別增長35%和18。9%,可以看到,前國內市場積體電路自給水平進一步提升,儲存器、大尺寸晶圓、特種半導體等產品借給能力不斷增強。

青島海信寬頻多媒體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首席科學家黃衛平以光電子晶片為例說,這個行業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沒有獲得重視,“十四五”規劃提出後這個問題得到了很好的重新定位,將會有更多人意識到其未來在資訊系統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晶片缺貨,供應鏈安全任重道遠

自2020年開始,晶片供應緊張一直在全球蔓延。“原以為按照慣例,等過了一段時間會趨於平衡,但2021春節後不但沒有,局勢越來越緊張”,西人馬科技有限公司高階晶片事業部總經理周強說,從汽車到手機、遊戲機、安防等無一倖免。

圍繞晶片供應的問題,中國資訊產業商會元器件應用與供應鏈分會近期開展了一項名為“安全穩定的晶片供應鏈問卷調查”,從購銷、標準、產學研、本土化四個緯度,瞭解電子製造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包括元器件製造商、原廠、代理商、貿易商、下游終端集團企業面臨的問題。

該會副理事長吳振洲在會上表示,調查共收到有效回覆1182份,其中終端製造商475家,佔比達到40。2%。從調查資料來看,目前國內元器件供應鏈上海外品牌平均佔比達到52。3%,有超過四分之一的企業非常依賴海外元器件,佔比達到85%以上,而沒有用到海外元器件的僅5。8%。而在海外品牌中,美國品牌佔比超過35%。

受訪企業對元器件國產化替代不太樂觀,認為可實現海外品牌元器件國產替代的平均比例為35。1%,國產元器件最主要的問題還是效能,其次是產品一致性不好以及產品線不夠豐富。相對而言,使用者對國產品牌的售後服務比較滿意。值得注意的是,超過六成的受訪企業稱,在考慮替代時,國產品牌價格必須低於海外品牌。相較而言,國企對於國產替代的需求更為迫切。

調查認為,面對當前劇烈變化的市場,無論是原廠還是終端製造商都將加大備貨、建立安全庫存作為應對首選。晶片國產化必須產業鏈與供應鏈並舉,業界必須提高對供應鏈的重視程度,從目前的情況看,構建安全穩定的供應鏈依然任重道遠。

切忌浮躁,一哄而上引發無序競爭

在會上,相關專家都指出,未來積體電路產業鏈全球化趨勢不會改變。那麼,國內產業鏈的努力方向在哪裡?

中國電子資訊行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董雲庭的答案是“各國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在回答“中國要做什麼”的問題時,他認為是設計和製造,處於產業鏈的中間環節,帶動上下游產業發展。溫曉群認為,產業重點領域的創新在於基礎元器件,而非下游的終端應用,我國應建立多元化的產業體系,適應全球化的競爭環境,同時增強優勢、補齊短板,從終端應用促進上游產業發展。

“切忌浮躁”,董雲庭提醒說,當前各地新上12寸生產線十幾條,一哄而上勢必導致未來無序競爭。做的過程中要加大產業集中度,投資主體可以分散,管理主體必須相對集中,方能形成核心競爭。

周強提出,中國IC產業主要的問題的根源是重設計、輕製造、拿來主義走捷徑,忽視自主研發基本功。黃衛平說,以光電子為例,中國在整機和模組等方面取得了明顯,在晶片方面的差距不斷縮小,但在材料、平臺和新興混合整合與封裝技術方面差距較大。他強調說,應鼓勵和推動高校和科研組織和人員迴歸學術,提出和研究原創性科學技術問題,聚焦有價值和意義的研究開發,“真正做從0到1,而不是1到N的問題”。

中國電子資訊博覽會組委會秘書長、深圳市電子資訊產業聯合會會長陳雯海表示,元件強基是電子資訊產業創新發展的根本,透過聚焦基礎電子元器件的關鍵核心技術發展方向,將促進業界探討交流,助力產業加快創新。

審讀:孫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