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如此不起眼的一塊小光餅,為何讓千百萬的福建人如此掛懷

前言:

到過福建的閩東和閩北的人,對當地那種用麵粉製作的烤餅,也就是光餅,肯定印象深刻,記憶滿滿。在車站、碼頭、高速服務區、街頭巷尾都有它的蹤跡。它不僅好吃出名,並且頗有歷史淵源。然而對光餅的情感認知,閩東片的福州、福清、福安、周寧包括浙南都說他們的光餅地道,閩北片區的建甌、建陽、武夷山、尤溪等地說他們的正宗。於是乎大家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爭得不亦樂乎。

別看這小小的光餅,來頭可大著呢,大家雖爭得不可開交,但對光餅的來歷一說倒是眾口一致,那就是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

一、戚家軍福建抗倭

話說在明朝,倭寇(日本海盜和浪人組成的強盜)經常侵犯福建沿海,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給福建沿海一帶的百姓帶來沉痛的災難。那時候閩浙沿海的人們聞倭色變,人心惶惶,深怕被倭寇侵襲乃至殺害。雖然各地縣府和民間也有組織義士進行反抗鬥爭,但倭寇團伙性出動,又非常兇狠好鬥,加之有內奸作祟,致使多年內倭患難平,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在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朝廷派戚繼光率軍進入福建剿寇,三年內大小戰役幾十場,依靠義烏兵的勇猛善戰,採用鴛鴦陣法,連戰連捷,基本掃清了福建境內的倭寇。

主要戰役有:

橫嶼島渡海之戰(現寧德20公里處),消滅倭寇1000多名,斬首348顆,俘虜29名.犧牲陳文彪等13人。

奇襲牛田(現福清市龍田):擊潰上萬倭寇(包括假倭和真倭),斬首688顆,己方無一人犧牲。

林墩之戰(福建莆田東20裡):燒死和淹死倭寇3000名左右,斬首960顆,俘虜26人。己方陣亡90人。

福清葛塘之戰:消滅300多名倭寇,斬首150多顆,犧牲20人。

平海衛戰鬥(現莆田秀嶼):斬首2622顆,己方犧牲金漁等16人。

仙遊之戰:擊潰10000餘名倭寇,殺死倭寇1000餘,斬首498顆,生擒1名,己方犧牲童子明等24人.

王倉坪戰鬥(現廈門同安):擊潰倭寇近萬名,斬首177顆,己方無一人陣亡。

蔡陂嶺戰鬥(現漳州):擊潰倭寇7000餘名,殺死1000多名,斬首160多顆.己方犧牲31人。

從以上輝煌戰績可以看出戚繼光用兵如神,他將一套鴛鴦陣戰法運用得爐火純青,以較小的代價大殺四方,重創倭寇,倭寇視戚家軍為“戚虎”,從此再也不敢來了,為沿海人民贏得了幾百年的安寧,直至近代的侵華戰爭,這是後話了。

鴛鴦陣

二 、光餅的由來

兵法雲: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為了襲擊敵軍,戚繼光經常運用閃電戰術,軍中常常不舉火燒飯,如何在運動戰中保障士兵們的肚子成了亟需解決的問題。

不愧是足智多謀的戚繼光,他讓伙伕按其山東老家制作燒餅的方法烤制面食乾糧,這種烤餅結實易飽耐餓,簡直就是現代軍用壓縮餅乾的古代版。其中間有孔,可穿上細麻繩,掛在胸前,可即食,這太利於行軍打仗了。後來,士兵發現烤餅雖可以充飢,但常吃易燥火、便秘,不易消化,且口味差。戚繼光又和幕僚們在製作過程中加鹽以增口味,加鹼以助消化,加芝麻以潤腸胃、去燥火。改良後的烤餅成了戚家軍們最喜愛的一種乾糧,為戚家軍徹底打敗倭寇、趕出中華大地立了大功。

後來,這種製作燒餅的方法傳到了民間,在抗倭的主戰場的福建、浙江等地流行起來。老百姓為了紀念戚家軍的功績,便把這種餅稱為光餅或徵東餅。這就是大家一致公認的光餅的由來。

三、光餅的門派

經過幾百年的進化改良,各地光餅的製作工藝、流程還是大同小異,都是以精麵粉為主要原料,配以適當的食鹽和鹼,加水揉成麵糰,捏成餅狀,稍醒發後,放入事先烤紅的特製的餅爐內,再用薪材燃烘烤到酥脆,再剷下即可。但光餅的口味、品相卻異化了起來,。

福建光餅可大致分幾類:

一、閩東原始派 :福安光餅

幾種福建光餅中,就數福安光餅最忠實了,雖然大家的來源都是戚繼光抗倭,但只有福安光餅,留名“繼光餅”!只有福安光餅,儘可能保持著與400年前戚繼光吃的光餅一樣的樣式。福安光餅講究“銅臉鐵底棉花心”,銅臉——光餅表面焦黃,色似古銅;鐵底——餅底脆而堅硬;棉花心——餅內鬆軟可口,略帶鹹味。隔夜的常吃可以治胃病,可將光餅入水浸泡後製成菜餚。

二、閩北薄脆派

建甌房村、武夷山、尤溪梅仙、永泰的蔥餅為代表,它們變異最大。特點是:薄、脆、香。用麵粉,加入適量楠草(鹼水)和鹽水,待面發透後,用手工揉細、製成餅截,再用木捶研成餅坯,坯中間戳一個小洞,若餅面有加蔥或肉的,則戳兩個洞,然後將餅坯貼在爐壁上,用炭火烤熟。

三、福州傳統派

福州洪山橋光餅。洪山橋自古以來都是水陸交通要道,閩北、閩中長途跋涉的來往福州都要從洪山橋經過,因此人流大,而光餅價廉耐飢,故購者甚多,每日供不應求,隨制隨售,拈手尚有餘熱,深受八方商客歡迎。因此“洪山橋光餅”揚名遐邇。小編小時候最盼望的事就是:捎木排到福州去的爸爸快點回來,福州光餅絕不會少。因此小編潛意識裡最認可的還是這種中間帶孔的,也許是小時候吃過使然。

四、福清昇華派:福清光餅

光餅對福清來說,簡直是神一般的存在,已經昇華到精神文化層面。

高堂酒店、陋野小巷無處不在,巨賈豪紳、市民村夫無人不歡。只要有福清人的地方就有光餅,福清光餅以色、香、味俱備成為福清人的不可或缺的食品,更以其深厚的內涵文化方式融入血脈中。

到福清沒吃過光餅,肯定會被人恥笑,更會留下深深的遺憾。光餅最好趁熱(鮮)就吃,否則變得硬梆梆的,也影響了口味,不過現在電器時代可以用微波爐加熱來解決此問題了。

還有吃光餅有一定的講究,咬的時候,最好要將有芝麻的一面朝下,這樣才不會傷著上顎。許多人由於不懂得這個訣竅,吃多了,往往把上顎弄出血來。

福清人在請客時必上光餅,邊品嚐邊自豪地給客人介紹光餅的傳說和來歷,那種愜意自豪的感覺,沒在現場都無法形容。光餅在福清也變種多多。其中以光餅夾,紫菜餅最為突出。還有福清人在清明祭祖、立夏吃餅、女兒回門都得必須用到光餅。

福清人吃光餅,不只是一種生理需求,但實際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它借“吃”這種獨特的形式,表達了一種心理的自我認同和歸宿,福清的華僑和在國內外做事的人數眾多,每次回到家鄉,第一件事肯定是先搞個光餅來解饞,在這一刻,彷彿一切的辛勞、打拼都值得了,也共有了底氣和鬥志。

結語

光餅小而普通,價格也十分低廉,但它卻承載著我們厚重的歷史、斑斕的童年、打拼的撫慰、前進的希望。

我愛家鄉的光餅,更愛她身後的給予的家國情懷。

“來,來個10塊錢的光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