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行畫是油畫嗎,區別在哪兒?

畫油畫的瞧不上畫行畫的,其實,行畫裡面也有高下之分。

網上說:從嚴格意義上講,“行畫”不屬於油畫、它屬於油畫工藝品。因其“媚俗”,所以藝術性很膚淺,價值也低。當然,在外行眼中,行畫也是油畫,起碼它也是用油畫顏料畫在布上,也是裝畫框。但行畫與真正油畫的區別主要不在工具上,而在藝術性和原創性上。

行畫是從國外引進的一種藝術品複製的方法,以臨摹世界名畫為主。並不是人人都能買得起畫家原作,就弄點便宜的贗品,裝點家居,附庸風雅,算是文化消費吧。

在中國流行的行畫是從韓國傳入的,傳入香港後統稱韓畫,後傳入廣東,最初稱為行畫﹙國內對於仿製的古玩稱行貨,故而得名行畫﹚,南方主要以廣東、福建等職業畫室以臨摹世界名畫為主,也稱商品畫。北京潘家園賣得也挺火。

有些臨得還挺像,比如英國倫敦的達利奇美術館花120英鎊,透過網購的方式,在中國訂製了一幅油畫複製品,能冒充原畫混在展廳裡,展廳老闆當然是為了圖便宜。像這類行畫,畫到這種程度就算高檔的了,家裡掛這樣一幅也不錯。

依我的看法,這種畫也可以不叫做行畫,每一位畫家都臨過大師的作品,臨摹就是一種學習方法,畫家們投入了不少心血,臨得很像,不是以掙錢為主要目的,可以算正規油畫嘛,但不能叫做創作。

但多數行畫往往比原畫更加色彩鮮豔亮麗,有的甚至達到“豔俗”程度,鮮紅的花,翠綠的葉,不忍卒睹,就跟紅襖綠褲一樣,就為迎合市場喜好,所以被稱“媚俗”。

畫家的創作作品往往是先有文學構思,再透過採風速寫、攝影(現代畫家做法)、然後傾其心血,有時要花幾年才能完成一幅作品,有自己獨特的風格、筆觸,畫出栩栩如生的形象和質感,有主題有思想內涵,那才是真正的“藝術品”。

行畫則是“工業品”,是具有行業加工、流水作業性質的產品,同一幅畫樣,成批大量複製,“生產”出好多同樣的。有時好幾人一起畫一幅畫,每人畫自己熟練的那塊,比如這人善畫樹,那人善畫水,最後拼成一幅畫。甚至採用現代機器印刷技術,先噴繪,再加點手繪。所以成本低,速度快。

這些還都算是比較講究的,好歹臨摹名家名畫,即使不像,也大致是那個方向,能滿足買家向朋友展示“有文化”“有層次”“懂名畫”的心理需求。

(行畫是成批覆制的)

有的大型綜合市場所見的行畫更等而下之,有的連名畫也不臨摹。

眾所周知,風景名畫往往是真山真水的寫生,不少市民看不出這種名畫有什麼好,不就是我們經常見過的實景嗎?所以商家按市民喜好“創作”出市民心中最理想的“夢中家園”,比如這邊在最恰當的地方“建”一座別墅,旁邊來條小河,河上必得排列著整齊的鴨子,路邊開著鮮紅的花兒,旁邊栽著似乎噴過綠水的樹,天空永遠鮮藍,飄著不多不少恰到好處的幾朵白雲,白得耀眼,而且必飛著整齊的小鳥。畫中往往還出現一兩對情侶,或輕輕划著小船,或倘佯在林蔭小道。

這類行畫往往畫技也拙劣,但肯定畫得快,成本低。顯然,這類行畫賣得更好更快,這就是商家策略。

為什麼拙劣?首先是假。那些臨摹名畫的,水平太低,看著就假。而不臨摹名畫,自己編織甜俗的夢,就更假。就像看某些武俠小說,胡編亂造,個個功夫高深,而且情節永遠是巧合。或者看肥皂劇,男女主人公永遠是高富帥、白富美,為點兒婆婆媽媽瑣事吵得震耳欲聾,劇情還到處是破綻。

但“假”並不妨礙行畫賣得好,比如肥皂劇的收視率就比內容深刻的藝術片高,究竟是曲高和寡“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而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市場決定一切。

(北京潘家園行畫之一)

國人現在富了,檔次提高了,家裡不再掛印刷的便宜年畫“胖娃娃”“年年有魚”之類,而要掛真正手繪的“油畫”,畫中還要有別墅,有美女,這畢竟是社會的開放和進步,是好事。對於百姓來說,起碼能分清這是手繪的畫,那是印刷品,這叫油畫,那叫國畫;更進一步,知道油畫是畫在布上,而不是紙上,這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如果再能分清油畫、水粉、水彩的區別,那就算是有“藝術修養”了。

(北京潘家園行畫之二)

畫家的作品畢竟太少太貴,買得起的人不多,而且不大好懂,的確不如行畫既便宜,還更“好看”。我想,透過長年的文化市場薰陶,百姓的藝術欣賞水平會一步步提高,起碼會買點兒真正臨摹名畫的高檔行畫,也算是畫家們的福音。

圖片來自網路

文/閒雲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