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除了價值投資和技術分析,還有哪些厲害的投資方法?

本文關鍵詞

量化投資 |

投資科普

| 事件驅動

最常見的投資方法主要有兩種,分別是以巴菲特、格雷厄姆等人為代表的“價值投資”和以江恩、利弗莫爾為代表的“技術分析”。

小白瞭解的方法少,往往以為這就是投資世界的全貌,其實不過是冰山一角而已。

實戰中的投資方法還有許多,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兩種新的門派,供諸位學習參考。

這兩派的名字叫做

“量化投資”

“事件驅動”

先說說量化投資。

所謂量化,就是把一切交易行為轉化為各類數字資訊,然後在數字資訊中尋找影響價格變化的規律,最好還能夠全自動化下單買賣,這樣一來,做得好的話,就可以把自己的一臺電腦,變成一臺合法的印鈔機。

量化派是在計算機出現以後,逐漸被人們開發出來的一種投資方法,我們可以粗略地理解為技術分析的延伸和發展。

不過,傳統的技術分析最多隻能做到月、周、日線級別的技術指標分析,最多也就做到5分鐘甚至1分鐘級別。同時,技術分析的理論現在已經幾乎沒有創新,畢竟面對蠟燭圖,真正能提取出來的無非只有五項資料:

高開低收量。

分別對應每根蠟燭圖的最高價、開盤價、最低價、收盤價和成交量。

這五項資料再怎麼倒騰,也不可能搞出來更厲害的東西。因此,市面上目前看到的“技術指標”,也就只有比較低門檻的均線和量價指標。而且,技術派的功夫,還面臨一個使用人數的問題:看的人太多則走向反向,指標失靈;看的人太少則沒人接盤,類似於買了獨自看好的冷門股,結果長時間沒人來接盤。

量化派的交易更注重演算法的有效性和資訊的速度,能夠從市場提取分析的指標有成千上萬,這些指標放到一起,理論上可以對市場進行更高階、更精準的預測,不但可以做技術派的事情,還可以幹數學家、統計學家的事情,這顯然就比技術派高階。

在美國,許多搞量化交易的頂尖公司,都是要把自己的公司開在交易所旁邊的,就是為了能夠更快地獲取交易資料,交易資料的週期能做到毫秒級別以下,可能在你打了一個噴嚏的工夫,計算機已經完成了幾千次交易決策。

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吉姆·西蒙斯。他建立了文藝復興公司,他公司旗下的大獎章基金在過去的30年的年化回報是60%以上,即便扣除了各種稅費,投資收益率也有年化39%,遠超一代宗師巴菲特,吊打華爾街。

undefined

再說說事件驅動型的投資。

這也是我個人最喜歡使用的一種投資方法。我常常會把各種事件想象成石頭扔進水裡產生的一圈圈水花,當內圈的漣漪確定後,外圈的漣漪也就確定了但卻未發生,只要我們掌握了預測的技術,就可以提前下注,佔據先機。

所謂事件驅動,就是當市場遇到某些特定事件的時候,事件驅動裡面的“事件”,指的不是那些還未公開的內幕訊息,否則事件驅動就是違法的暗箱操作了。事件驅動派的核心功夫,是利用市場公開資訊來進行分析、歸納、總結、預測。

這裡的公開資訊可以是企業財報,但不僅僅侷限於此,還可以是網店銷售數量、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產業鏈的利好利空政策、論壇裡的帖子和評論、甚至是蹲在人家公司門口天天統計人流量,目前我聽說逼格最高的事件驅動資料,是和航天局合作,收集人造衛星的拍攝資料,對露天工廠的活動進行24小時監控……

從這個角度來看,事件驅動投資,又像是價值投資的升級版和精細版。

例如,渾水公司做空瑞幸咖啡之前,就進行了大量的市場調研,利用一個個微小的事件,去推算瑞幸咖啡的財務造假,之後發了一份沉甸甸的報告,將瑞幸一擊退市。

undefined

歷史上,A股發生的很多事件,其實也都有事件驅動的影子。

例如,2012年的白酒塑化劑事件,把中國的白酒股打入股價的地獄,但現在回過頭去看:中國人愛喝白酒、愛要面子的毛病沒有改變;茅臺作為白酒一哥的地位也沒有動搖;白酒的價格和產量也在逐年提升。

一個投資者即便是在2012年的股價最高點買入茅臺,假如能持有至今,那也是一筆非常幸福的投資。

除此以外,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幹倒了三鹿,卻讓伊利的龍頭地位變得更加夯實,伊利從那時至今,大概漲了30倍。

2018年的非洲豬瘟事件,雖然短期內打擊了人民消費豬肉的意願,但從長期來看,也讓牧原股份完成了彎道超車,把溫氏股份遠遠甩在身後,成為了養豬一霸。

綜上來看,事件驅動又不需要投資者有深厚的財務功底和專業技能(當然有的話更好),但要求投資者具備較強的想象力和邏輯推理能力,最重要的是尊重常識,願意在常識的基礎上進行投資。

畢竟大多數人其實看不懂財報,但對於現有事件在未來產生的影響進行合理的推理想象,好像就沒那麼難。

這方面的代表人物,我認為索羅斯算是一個,無論是狙擊泰銖還是英鎊,都是建立在現有的事實和未來合理的想象之下進行的豪賭,然後賭對了。是不是很酷呢?

投資的本質,或許就是輸出自己對這個世界未來的看法,並獲得獎勵的過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