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為什麼明朝到了末期總是缺錢,“白銀”扮演了一個什麼角色?

公元1644年,京都陷落,崇禎皇帝悲情殉國,大明社稷至此滅亡。

這是當時許多人

意料之外

的結果,

這是一個令好些明朝遺民

倍感虐心的問題

一個好端端的東方大國,怎麼就這樣被

一個小人物

推翻了?

如果倒退半個世紀再看,明王朝的

“造血”功能早已衰退

,一步步滑向失敗的深淵,

而到了崇禎一朝,如果能及時發現問題,也並非無藥可救,

但最終的事實是,明廷不僅沒能審視自身的問題,還

製造出更多的問題,

作為當家人的崇禎帝,雖然已經察覺到了種種弊端,

何總是

疑神疑鬼

,一而再再而三地錯過“機遇”,

節節敗退之中,崇禎帝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他沒有離開這幢即將倒塌的“大廈”,

帶著對朝臣的抱怨,心有不甘地結束了自己的人生。

千瘡百孔的明王朝,最終被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

李自成

推倒。

奇葩“出場”的還有數個流亡政權——

南明

坐擁半壁江山的他們,非但沒有“抱團取暖”,反而爭權奪利,最後也

被清朝團滅

在大明落幕之際上演了一出“

昨日重現

”。

明朝的滅亡,留下太多的遺憾,同時留給我們諸多思考:

究竟

該為大明滅亡

負主要責任

這要從明朝鬧“錢荒”說起。

01

明王朝陷入"錢荒"的泥潭

明朝是在元王朝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但對於開國皇帝朱元璋來說,

這僅僅是走完了第一步,在他面前還是

荊棘叢生

尤其是經濟上,他面臨的問題無疑是巨大的,

就當時的整個世況來說,可謂是人煙斷絕,土地荒蕪……。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他採取了有效的一系列措施,比如大搞移民屯田、興修水利等等,

但在經濟逐漸從元末戰亂破壞中恢復過來的時候,

又一個大難題擺在了朱元璋面前,

這一次他真是束手無策了!

我們知道早在北宋時期,便已發行了紙幣——

交子

,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這可是一項重要的創舉,因為當時宋廷

正在鬧“錢荒”

銅資源開始枯竭了!

看看現在北宋的瓷器有多貴,隨便一件就是天文數字,

就藝術品來說,遮也遮不住

“大美”

氣質,

這正是深受“禁銅令”的影響,“錢荒”鬧得從皇室開始帶頭銷燬銅器,融銅鑄錢……才進入“瓷器時代”,

話說回來,“交子”的出現緩解了這一危機,

同時又能為行商們,避免在路途中攜帶大量金屬貨幣造成的不便,

再加上有充足的金屬貨幣作為本位,北宋紙幣發行之初還算順利,

但“交子”流通的並不廣泛。

到了南宋時期,銅產量更低了,

各種礦大多數都在失陷的北方

,包括鐵礦,

民間“銷銅錢為銅器”來獲利的現象也屢禁不止,銅幣越來越匱乏!

而金銀,最初也多用於製造奢侈品

,但宋朝屢次以金銀向金朝交納賠款,導致金銀也越來越匱乏,

朝中沒金銀了,又勒令民間交官,到南宋時,連金銀首飾都很少見了,

這種情況下,

紙幣

成了南宋時期主要流通的貨幣,

雖說用的材料比較高階,

但前提是金屬貨幣充足的情況下,紙幣才有價值!

舉個例子通俗點來說,

假若你有1000枚銅幣,發行出去1000張紙幣,但是有一天你手裡剩餘的銅幣只有500枚,

而那些握著紙幣的人想找你換回銅幣,你只能收回其中500張紙幣,那麼剩下的500張呢?

相當於成為了廢紙!

而宋朝,包括同時代的金朝,後來的元朝,

只要出現虧空,就會在

金屬貨幣本位不足

的情況下大量濫印紙幣,

當人們忽然發現一張被印上字的紙竟能當錢使用的時候,忍不住

“瘋狂”

看似短時間就解決了問題,

長久來說,這樣會造成紙幣越來越沒價值,而物品價格卻越漲越高,經濟怎麼會不垮。

明太祖朱元璋也遭遇了這個問題,他也同樣沒有吸取前朝的教訓。

原本,元代的紙鈔在元末已經崩潰了,明朝建立之初再度使用

銅錢

作為主要貨幣,

但沒幾年,

明朝也陷入了銅錢不足

的境地,

起初明廷也是責令民間上交銅器,顯然,這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朱元璋無奈之下,還是走上了元朝的老路——

印紙鈔,名為“大明寶鈔”

而且印起來也是無節制的那種,全憑朱元璋個人意願。

02

“大明寶鈔”被拋棄的命運

紙鈔發行後,

朱元璋隨後就下令嚴禁以金銀與實物進行交易

“禁民間不得以金銀貨物交易,違者罪之;以金銀易鈔者斬”

到了洪武二十七年,

連銅幣也被收繳禁用

“宜令有司悉收其錢歸官,依數換鈔,不許更用銅錢行使,敢有私自行使及埋藏棄毀者,罪之”

這意味著,金銀不能當錢用,銅幣要上交換成紙幣,但若是想用紙幣換回金銀或銅幣是不可能的,

戲劇的是

,朱元璋一邊禁止民間使用金銀,一邊又強調部分稅收還要

直接徵收金銀

毫無疑問,這場強制發行紙幣的政策,成了一紙空文。

而且,在金屬貨幣本位不足的情況下,明廷的這種手段,

是用一堆不斷貶值的高階紙,

單方向地從民眾手裡換回了真金白銀貴金屬!

民眾手裡攥著的紙鈔,連

官方都不回收

,這哪裡還是貨幣,明明就是

“兌換票”

當初人們急於從戰亂中恢復生活,所以對貨幣的需求不高,如今不同了,

這種大明寶鈔的幣材耐用性弱,易磨損,朝廷推行完就不再負責任,使其逐漸喪失了民心,

民眾在私下裡進行金銀交易的現象屢禁不絕。

明成祖朱棣

明仁宗朱高熾

明宣宗朱瞻基

都採取過寶鈔回籠措施,試圖保住它的價值,

方向沒錯,方法卻用錯了,因為沒有那麼多的商品投放在市場,

朝廷又不願意用金銀回購

他們是怎麼做的?

增加稅種、稅額,個別稅種還指定徵收紙鈔。

這個時期的大明寶鈔的價值已經跌入谷底了,朝廷還在

死死撐著

這樣也沒能制止“大明寶鈔”被拋棄的命運……。。

明英宗

上位時,民間使用金銀交易的現象已經控制不住了,

明廷

不得不向社會現實接軌

,開始承認銀子的貨幣地位。

不過,新的問題又來了,明朝再度陷入“錢荒”的泥潭——

銀礦比銅礦還稀少

金銀礦並不富裕不說,開礦技術也有限,

像成化年間開掘金礦,“歲役民夫五十五萬,死者無算,得金僅三十五兩”(《明史》),

耗費大量人力也沒挖出多少礦,顯然僅靠開採已經不能滿足需求了,

於是,

海外白銀

透過貿易手段源源不斷的流入了中國,

明穆宗朱載垕即位之後,打破了延續近二百年的禁海令,更是對白銀流入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這是發生在

明朝滅亡前近一百年

的事件,巨量的白銀透過海上貿易流入中國,

明朝商業和手工業得以擴張,帶動了市場繁榮與商品經濟的發展,

同時,明廷再也無法壟斷貨幣,緩解了“銀荒”,

原本這是一件好事,

但為什麼幾十年後明朝反而窮得叮噹響?

03

白銀流進了中國,黃金流出到外國

白銀內流,雖說促使明朝成為當時世界貿易鏈中一個重要的角色,

但是,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為這

動搖了明朝政權的根本!

這裡要插入一個話題,就是所謂的

“明朝海禁

”,並不是完全禁止對外貿易,

實際上當時明朝實行的是“朝貢貿易”,也就是

你來“朝貢”我,我才與你“互市”

但這並不是平等的交換,

朝貢的國家帶來的商品,都是皇帝和權貴們喜歡的

觀賞品和奢侈品

而自認為要有“大國風度”的明朝,換出去的可是

與民生有關的實用品

,像農產品和手工業品,

這種朝貢貿易還是定期的,所以,明朝在近二百年的時間,

一直在做虧本買賣,消耗著國力,

直到廢除“海禁”後,明朝才開始盈利。

由於銀子成了主要貨幣,國內匱乏,所以

明朝人與國外進行貿易的時候都要求用白銀支付

但是,外國人不這麼認為,明朝“海禁”太久了,還沒認識到

黃金的價值

當時明朝金銀比是1:10,而歐洲約是1:15,

外國人帶來商品與明朝交易卻要求用黃金支付

,對他們來說這可是大發橫財的機會,

受利益驅使,世界各地的白銀爭先恐後地大量地輸入中國。

就這樣白銀流進了中國,黃金流出到外國。

有觀點認為,黃金被換走造成明朝財政虧損,其實在當時來說,黃金並不是主要貨幣,

它所起到的作用,也只是

加速了白銀的流入

04

白銀內流,為什麼給明朝帶來了政治危機?

當白花花的銀子流入後,大家看到原來絲綢、瓷器、茶葉這麼賺錢,於是紛紛改了行,

導致種地的人越來越少了,糧食儲備自然就不充足了,

若不發生

天災人禍

,到還能勉強支撐,

偏偏明朝末期這兩樣都攤上了,還趕在了一起!

此外,白銀成了流通的貨幣,意味著賦稅勞役也都是要用銀子解決的,

雖然張居正的“一條鞭法”給明朝帶來了“中興”的局面,但是,

推行到北方時就出現了問題

北方是內陸地區,沒法進行海上貿易,經濟也落後,流到北方的白銀遠不及南方那麼多,

但是以後無論是交稅還是代役,卻都要用銀子,

這對當地的民眾來說,可謂是一場不幸,明末動亂的也是北方,南方受到的影響要小得多。

這還不是最麻煩的問題,麻煩的還在後面,

明朝的銀子完全是依賴於進口,但反面來說,也是受制於人,

這是一種潛在的危機,

要說明朝的運氣比較差,又趕上了當時整個世界都在鬧通貨危機,白銀的來源被切斷了,

而現有的白銀,大部分也都被貴族官僚們藏進了地窖裡,

明武宗時期的大太監劉瑾被抄家,居然從他家裡搜出來

黃金24萬綻又57800兩、銀500萬綻又1583600兩

,都是受賄而來的,

可見當時像他這樣的人只會更多。

明末戰事頻繁,僅

萬曆三大徵

就給明朝的財政基礎造成重創,還有崇禎時期連年不斷的天災,

重重危機之下,這一次

明王朝在劫難逃,很快就被吞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