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宋朝有包青天包拯,明朝有海青天海瑞,為何張居正當權時拒不提攜

明朝的海青天海瑞之名雖不及包拯聲名遠播,但在大明歷史上,這是一位絕無僅有的清官。通常來講,他身上最大的標籤是“清廉”二字。這樣形容,大家會一致認為,這是一位好官。“忠臣”、“良臣”、“好官”、“清官”,這些都是大眾意義上的褒義詞,不過,歷史是錯綜複雜,霧裡看花的。海瑞的一生跨越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從他在官場沉浮的表現,以及史學家的評價,海瑞算得上清官,但不能完全說好官,他絕對是忠臣,但絕不是良臣。《大明王朝》中張居正道一句“國之利器”,但這位未來的首輔,在掌一朝之政時,並沒有好好任用海瑞這位清廉之官。

海瑞,自號剛峰,表明他立志做人要剛正不阿,不懼奸佞。明朝這個朝代,十分尊崇宋代朱程理學,加上王陽明先生心學提倡君子“立誠”,以及開國皇帝朱元璋頒佈的律令,這些都成為海瑞一生奉行的教條。他的剛正和清廉,都來自這些人生信念,同時,另一方面也給他帶來了另一種極端的處世方式。

當海瑞任命淳安知縣,算是正式走上官途,但一上任就給所有人帶來鮮明的立場和處事。

他在處理淳安疑案糾紛時,十分受百姓愛戴,是因為海瑞處事公正,斷案清白?在此之前,可以先說說海瑞入官場後的幾件出名之事,一則是,浙直總督胡宗憲之子路過淳安縣時,排場十分盛大,官員爭先上前巴結奉承,海瑞知道此事後,令人將胡公子捆起來倒掛,“胡總督是一位名聲清廉的好官,這人貪汙受賄,一定不是胡總督的兒子。”因為海瑞為人清廉節儉,最厭惡官場貪汙腐敗,上下勾結之事。他做出這樣的事情,完全出自他人生信念,不畏邪惡,敢於抗爭。

第二件有名的逸事是,當時嚴嵩黨下的一位貪官鄢懋卿出巡地方,正是他大撈一筆的時刻,等著地方官員互相賄賂,海瑞卻早早下通令表示“接待一應簡樸,不可過於奢華”,由於海瑞清廉剛正的名聲早已遠播,這位欽差大人竟然聽聞訊息後繞淳安縣而去。

這兩件事使海瑞十分出名,再者,海瑞處理公務時,既不懼官場權貴,自然也不畏鄉紳富豪,強權無畏,賄賂無用,所以海瑞斷案時一向站在百姓這邊,這使他成為百姓心目中的大好官。但這不代表海瑞斷案真正符合公平之說,假如一個富豪與一個貧農打官司,即使這個富人是對的,海瑞也會偏向貧農一方,他不以公正法律來作為斷案標準,而是以封建道德觀處理。

“與其屈兄,寧屈其弟;與其屈叔伯,寧屈其侄;與其屈貧民,寧屈富民;與其屈愚直,寧屈刁頑。事在爭產業,與其屈小民,寧屈鄉宦;事在爭言貌,與其屈鄉宦,寧屈小民”

這就是為何“海青天”和“包青天”在後世眼中地位不同的緣故,而他這種以封建道德好惡判斷公務,加上以自身道德言行影響他人,一律節儉行事的法則,使得當地經濟並沒有良好發展,甚至衰弱。從這種意義上說,他為官絕對是個清官,但不能算個好官。

之後,他又做出另一件驚駭世俗的大事,給嘉靖帝上了一份《治安疏》。他在上面直道皇帝在位數十載,尸位素餐,乾綱獨斷,地方各處貪汙成風等等激厲之言,這份諫言使得嘉靖震怒,從來沒有人敢這樣在這位皇帝面前直言這些事情,但同時他也明白,這是位將名傳千古的忠臣,絕不能殺,以至皇帝雖氣急攻心,最終也只是將人關押獄中十個月。等海瑞出獄之時,聽聞嘉靖帝已逝,他的反應是痛哭號啕,而至嘔吐。上君如父,海瑞是真的傷心不已。這是他的人生道德觀,嚴格遵守封建道德教義,刻入骨髓。

這時,敢於進諫的海瑞,名望已經到了世人讚揚的地步,但當他坐上了上位者的官職時,一切並沒有往好的方向走。毋庸置疑,他對百姓和國家的責任感強烈,可擔任如巡撫這類治理一方之職,海瑞仍然以激烈躁進的方式整治大片地域,遭到許多官員的彈劾,普遍官員認為他“志大才疏”,而最後,隆慶帝也只能將其放到無關緊要的閒職當差。

海瑞此人的一生就是以這種矛盾的形式組成,他的道德名望一度成為當時世人之標杆,但處世治事又顯得太過格格不入,在當時國家關係錯綜複雜的局面下,難以行進半步,這也是張居正當權時並沒有再提拔任用他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