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蜀漢:劉備之仁,註定一生成就;劉備之義,盡毀一生戰績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即漢昭烈帝,卓越的思想家、政治家。史家稱之為蜀漢先主,其子劉禪被稱為蜀漢少主。

劉備畫像

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早年顛沛流離,無所根據,也曾投靠過多路諸侯,因志向不同,便終都分道揚鑣。劉備曾參加黃巾起義,率軍救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謙等。陶謙去世後,將徐州讓與劉備,可最終卻落入曹操之手,後終落入曹操之手。後曹操率大軍南下,劉備與孫權聯盟,達成孫劉聯盟,共拒曹操,終在赤壁大敗曹操,後趁勢奪取荊州。奪取荊州之後,在龐統的建議下,入益州,亦終奪取益州。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或蜀。

縱觀劉備一生,從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始,三人三騎走天下,至蜀漢稱帝,擁百萬之師,其已屬功成名就之雄主。劉備一生以仁義為之根本,劉備在即仁義在,並稱仁義之師。劉備之仁之義,讓很多當世名將及才仕投奔於他,死心塌地以建功立業;可以說因為仁義,劉備身邊才會有如此多的忠心義膽之士;亦因為仁義,百姓追隨、俱得民心,劉備最後才會成就千秋霸業。

劉備影視形象

何不知,其仁其義,亦阻礙其發展,徐州之讓,使其前半生無所根據,四處投奔遊走,居無定所。假備提徐州、領荊州,並施以仁政以撫民,用人唯賢,亦不會枉死無數軍士,其作為亦會越發不可擋。關羽荊州戰死後,劉備痛心疾首,稱帝后第一昭便是伐吳,因為劉關張之情義已超越生死。但義亦分大義和小義,劉備為討伐“逆賊”,一生嘔心瀝血,最後才功成名就,難道蜀漢百姓之大義不及關羽之情義嗎,若劉備心繫百姓,心繫天下,為何揮師伐吳,最後被陸遜火燒戰敗。若劉備,放下心中怨念,屯田養民,治理三軍,以待時機,也許北伐曹魏、南伐東吳,統一天下亦指日可待。由此可見,劉備成其仁義,最後敗也仁義。

劉備影視形象

《三國志》中這樣評價劉備“機權幹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無論劉備最後成功與否,不可否認的是劉備亦是一代雄主,其也功成名就,一生戰功累累,亦為後人學習之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