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佛之精品世界第一

原創2010一枝花

重慶潼南大佛,身高八丈,佛如一座金山,金光燦燦,宏偉壯觀,被譽為佛中之冠,也是世界第一室內金佛。

潼南大佛寺氣勢恢宏,光彩奪目!

潼南城區定明山草木蔥綠四季,滔滔涪江水山腳流淌,金佛面向涪江,背靠定明山,陪伴青山綠水1400餘載。

據潼南、遂寧、蓬溪縣誌,大佛大像閣後山是定明寺,又名南禪寺,始建於公元860——875年。舊有石佛首,宋靖康九年,即公元1126年,道者王了知,命展開身像。建炎元年即1127年,主僧德修為閣,飛簷復之,又上建三層,宋賜定明院,即南禪寺,就是今稱大佛寺。清同治年間,文姓重灌大佛金飾,至今光彩照人,燦若寺巖。

南宋趙夔有詩摩巖鐫刻於仰視萬仞石壁:“成佛經千世,鐫石已一章。為憐塵世病,故作大醫王。黃面無苔蘚,青螺耐雪霜。灘聲門外轉,萬古閱枯舟。”

公元1064——1067年,有小溪人,文閣學士馮楫補記大佛寺: 賜定明寺,有岩石,面江,有石鐫大像,白頂白鼻,不知何代開鑿,俗呼大佛,是歲王了之,自潼中江來,仕邑人,命展開。明年丁未,即公元1127 年,大水流巨木至巖下,遂以為大殿,圖才建一層, 王了知乙卯去。即公元1135 年 ,主僧德修於紹興壬申即公元1152年,道者蒲志用協力增道佛圖,更為五層,頂用琉璃瓦護百尺像。 以金彩飾,成佛如金山,頂琉璃閣金碧爭光,晃耀天際,遐邇其瞻,感嘆稀有!

潼南金佛是儒、道、佛三教共同開鑿鐫刻完成,開始鑿鐫於唐宋兩代,其5次穿金,佛像面容豐滿圓潤,譽為金佛之冠,民間有‘看大到樂山,看精到潼南’的說法

大佛古建築高33米,依巖而建,重簷起翹,七簷佛閣建造獨特,巍峨壯觀,柱、梁、檁、枋交界處,沒有用一鐵一釘一鉚,此高大建築千年宏偉氣勢不變,其建造技藝令人拍案叫絕。且最早使用琉璃作頂。

大佛寺景觀有迴音壁、石蹬琴聲、海潮音、翠萍秋月、黃羅帳、鑑亭、合掌石等八大景觀。石磴琴聲又叫七步彈琴,是我國古代四大回音壁之一,其中有7級 ,每登上一級石梯,就發出琴一般動聽的美妙音樂,實屬罕見。有高近9米,寬近7米,佔石巖壁面積60平方米的,巨大的‘佛’字鐫刻於仰視萬仞的丹巖絕壁是我國最大的摩巖佛字。在萬仞丹巖絕壁下,能聽到如大海漲潮時發出的海水漲潮的聲音,距海洋千多公里的內陸,能夠聽到大海漲潮的聲音,實屬難得。鑑亭碑隸書‘鑑亭’二字,為宋魏文靖公了翁之真跡,實屬稀有。元遂寧州牧陳有詩:“河山走蛟虯,荒廢而來幾百秋,神物護持射牛鬥,何人為我把亭修

七步彈琴

最大的摩巖佛字

鑑亭

摩壁詩詞

大佛寺內有唐宋元明清長達1400年的儒、釋、道造像126龕928尊,件件栩栩如生。歷代名人墨客都在仰視萬仞丹巖絕壁摩刻詩、詠、題記、序、碑等83件。如宋理學家魏了翁、明代著名學者席書、清代名臣張鵬翮、以及東陵閻禹錫巷野撰並書,紹興1152年秋,宋楊知遠等題:楊知遠能可,鮮于大受謙臣。淳熙辛丑即1181年仲夏,十有三日來遊。宋趙夔御守紹興年間正書,詩前有字型:到過下縣,泊舟,瞻大像有作等。

潼南大佛寺具儒、道、佛教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十分深厚,是華夏曆史文化宗教不可多得的遺產,得到高度重視和有效保護,其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實屬國之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