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吳質是什麼人?三國時期的一個寒門出身,為何能成為曹丕的摯友呢?

三國時期,吳質與陳群、朱鑠、司馬懿等四人均為魏文帝曹丕的摯友。後三位人物均為士族出身,而唯有吳質是寒門出身,但是最後卻官至振威將軍,死後還被諡為“醜侯”,真正地做到了寒門子弟鯉魚躍龍門,封侯拜相、光宗耀祖。但是縱觀他的一生,他所獲得的的這些榮耀其實來得並不容易,也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自從“九品中正制”開始實施之後,寒門出身的人想要在政治上有所成就,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早年,曹操集團剛剛形成,就頒佈了求賢令,廣招天下有才之人,就這樣,素有才華的吳質來到曹操的身邊,開始了自己的仕途生涯。

那個時候,曹操門下的能人很多,豪門子弟和寒門子弟,競相為曹操出謀劃策,奠定了曹魏集團的根基。這其中,吳質更是翹楚。

曹操晚年的時候,在立嗣問題上始終未下決斷,於是朝中漸漸分為兩個派系——曹植一派和曹丕一派。而吳質則屬於曹丕一派,為曹丕的最終奪權出力頗多。

吳質在爭位的過程中,透過一系列的小手段,讓曹操最終拋棄了曹植,選擇了曹丕。

第一件事,用情打動曹操。“魏王嚐出徵,世子及臨淄侯植並送路側。植稱頌功德,發言有章,左右屬目,王亦悅焉。世子悵然自失,吳質耳曰:‘王當行,流涕可也。’及行,世子泣而拜,王及左右皆歔欷,於是皆以植辭多華,而誠心不及也。’”

第二件事,用計打擊曹植身邊的人,間接打擊曹植,確定曹丕的地位。楊修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與曹植同氣連枝,並且與丁儀兄弟等人一起輔佐曹植。這些人名望很大,是曹丕的心頭大患。“(曹丕)以車載廢簏,內朝歌長吳質與謀。修以白太祖,未及推驗。太子懼,告質,質曰:‘何患,明日復以簏受絹車內以惑之,修必復重白,重白必推,而無驗,則彼受罪矣。’世子從之,修果白,而無人,太祖由是疑。”

透過這兩件事情,曹丕在曹操心中的分量更重了,對於曹植的疏遠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可以說,吳質所做的這兩件事情,居功至偉。

同樣說明了一個問題,搞政治鬥爭,還是需要專業的人士,像楊修、曹植這樣的文藝青年,在文化造詣方面,可能很高,但是一旦在政治成就方面,是遠遠不及吳質這樣的寒門子弟的。

最後,曹操選擇了曹丕作為自己的接班人,將畢生心血託付給了最正確的那個人。吳質的手段,很符合曹操和曹丕的胃口,所以官越做越大。

然而,吳質這個人,在家鄉的口碑卻不怎麼好。因為他向來都只結交權貴,對於鄉里的那些窮親戚啥的,從來就不會正眼瞧一下的。

用現在的話來說,吳質這個人就是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回饋鄉里。如果他能夠像劉強東那樣,每年春節回到老家給每個人發錢,他的口碑或許會好很多。

但是那個時候的吳質,可沒有現代人的“聰明”勁兒。

除了不懂感恩不懂回饋鄉里之外,吳質最大的黑點還在於他仰仗曹氏的權力,做了許多得罪人的事情。

從曹真、朱鑠、陳群、崔林到董昭,這些人都被吳質得罪過,言語上的侮辱那還是次要的,更嚴重的是,作為曹丕最為信任的大臣,有監督百官的權力。

憑藉著這一點,他可以對百官進行任意的殺伐,無數的官員都死在了吳質的屠刀之下,這讓吳質在官場上的口碑也不是很好。

幸好這個時候的曹丕完全信任他,才沒有對其下狠手。

其實,吳質和曹丕,是一種很好的合作關係,有點類似於後世的和珅跟乾隆,大臣專注於得罪人,皇帝負責滅火,積累自己的威望。

正是基於這樣的合作關係,曹丕才會對吳質的所作所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然而,在吳質死後,卻被封了一個“醜侯”,這對於吳質的家人,尤其是他的兒子來說,是一件頗為難堪的事情,為此付出了二十年的心血,來為自己的父親正名。

吳質的去世,發生在公元230年,此時,信任他的曹丕已經死了四年。

接替曹丕皇位的是魏明帝曹睿,這個新上位的皇帝跟曹丕一樣,對吳質的話很是言聽計從,對於曹魏後期的歷史程序有著莫大的影響。

吳質的死對於魏明帝曹睿來說,損失很大。但是隨之而來的煩惱,才是更大的。

由於吳質生前對於大臣們過於嚴苛,所以,等到他一死,先前那些被其侮辱和打擊過的家族就聯合起來,向魏明帝發難。

魏明帝此時才20多歲,還是一個毛頭小夥子,經不住大臣們的連續嘮叨,就給了吳質一個“醜侯”的封號。這樣的封號對於吳質來說,無異於最大的恥辱。

參考資料:《魏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