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下令重建皇覺寺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廟宇是供奉鬼神所在,也是信仰的寄存。皇覺寺於北宋年間被建造,戰爭時期被毀,元代時被一位逃亡的僧人重建,元朝末年,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此出家,在元朝末年再次毀於戰火。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下令重建皇覺寺,並封為皇家寺廟。

廟宇一般都是供奉神佛或者歷史上的名人。最開始的時候則是古人供奉祖先的地方,漢代之後才與鬼神聯絡在一起,不管是哪一種,廟宇都是人們信仰寄存之地。那麼廟宇在大多數人的心中應該有著天然的信任感與安全感,

可是古人獨自在夜間行走時,寧願在荒野墳地休息一晚,都不進可以遮風避雨的古廟,這又是何道理?

古人有一句話叫“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在現代人看來可能難以理解。古時可不是隨處都是修葺好的馬路,除官道,都是人走得多之後趟出來的小路,路邊雜草叢生。荒山野林沒有燈光本就讓人害怕,若是再碰上荒野的墳地,那場面只是想起來就能讓人膽寒。

可即便如此,人們也是願意在墳地將就一晚,不踏足古廟半步,實在讓人費解。

但細思之下,這樣或許才更符合古人人情做法。“廟”在人心中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廟堂”也被用來來代指朝堂。

人們對鬼神都懷著敬仰之心,夜宿古廟,在他們看來會驚擾神明的休息,這是大不敬的行為。

而且荒野的古廟往往都會流傳著一些傳說,由《聊齋志異》改編的《倩女幽魂》中聶小倩與寧採臣的故事就發生在蘭若寺。可見在古人心中,這些古寺多少都和一些傳說扯上聯絡,也更容易招惹那些

亡命之徒在此躲避。

《水滸傳》中就有過這樣的描述:鄆城都頭雷橫下鄉去巡查,一路巡查到東溪村靈官殿,發現赤發貴劉唐正躺在供奉的香案上呼呼大睡,雷橫直接將他直接抓走。這裡也可以看出到

古時那些逃亡的還有盜賊等危險的人物都喜歡在古廟落腳

。為安全,夜晚不願意進古廟也是正常。

古人獨自在外行走,自然要小心謹慎一些,古廟雖然可以遮風避雨,但可能會有危險,相反荒郊野嶺,山間野墳看起來陰森恐怖,但是相較起來反倒是安全的多,自少不用擔心人禍。

畢竟活著的人比死去的人更危險,也不知道古廟裡面會不會有什麼凶神惡煞之徒正在裡面等待著。

至於“二人不看井”,其實也比較好理解,主要的目的就是為避嫌。《西遊記》中有這樣的一段的記載:烏雞國的國王與全真道人一起看井,結果被他推下去,化身為全真道人的獅猁怪變成他的模樣取而代之。

這些名著的情節雖然都是捏造,但是卻很好地反應人情風俗,也是人們研究歷史的依據之一。

民間的很多俗語都是相同的,想表達的意思都差不多,這也是因為這些都是相似的人情世故,產生了不同的俗語。這句話就和另一句典故“瓜田李下”意識一樣。瓜田當中不要彎腰,以免落下偷瓜的嫌疑,李子樹下不能抬手,否則可能被誤會是在偷摘李子。同樣的,

兩個人不能一起看井,是為避免如果一個人不小心落下井,另外一個人沾惹上謀害的罪名。

而“三人不抱樹”便和民間經常說的“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而謎語沒有水喝”是一樣的道理。一個人的時候自食其力,沒有什麼可以推卸的,兩個人的時候可以互相一起合作,共同分力量,

三個人的時候不好使力,也容易使每個人付出的力量不均,再遇上一個小肚雞腸的,很容易導致矛盾。

俗語有時候不僅反應出人情世故,也記錄著百姓的智慧,他們的為人處世。雖說看起來充滿著迷信的色彩,可是何嘗不是百姓保護自己的一種手段,裡面有些說法或許放在現代的社會有些不合適,但還是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

瞭解歷史是為了避免讓我們重蹈覆轍,再犯以前的錯誤,而這些民俗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為人處世。就算我們不用夜宿古廟,也應該明白“

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

蘊含的道理。

參考資料:

《題破山寺後禪院》《岳陽樓記》

《水滸傳》《聊齋志異》《西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