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齊襄公伐衛,周王室兵少不敢救衛。小官我是貴族,我去救!

虢公曰:“兵戎大事,量力而行。王室不振,已非一日。伐鄭之役,先王親在軍中,尚中祝聃之矢,至今兩世,未能問罪。況四國之力十倍於鄭。孤軍赴援,如以卵抵石,徒自褻威,何益於事?”子突曰:“天下之事,理勝力為常,力勝理為變。王命所在,理所萃也。一時之強弱在力,千古之勝負在理。若蔑理而可以得志,無一人起而問之,千古是非從此顛倒,天下不復有王矣!諸公亦何面目號為王朝卿士乎?”虢公不能答——《東周列國志》

這是《東周列國志》中周王室是否救衛的朝堂辯論。這也是這本書中為數不多關於貴族的描寫(另一個貴族故事就是宋襄公的泓水之戰)

上卿虢公(大官)以周王室兵微將寡,不敵齊國聯軍為由拒絕救衛。下大夫子突(小官)卻堅持要救。

子突作為周王室遠方貴族,以下大夫的身份帶兵救衛,而此時的周王室也不過區區150乘兵車。而齊國聯軍有1000乘,單單齊國就400乘兵車。

衛國自從求救五週王室本不報太大希望,原因很簡單,周王室國小兵少,但令人沒想到的是,周王室真的來救了。

子突帶著150乘兵車浩浩蕩蕩殺奔衛國都城朝歌。子突不是以少勝多的孫武,他帶兵來的理由僅僅是我是貴族應該來救。而讓子突帶兵的理由更是“周王壯其言”(周王聽他的講的話很有氣勢)

這其實是一個悲劇故事,《東周列國志》中說,子突本想在戰陣前用言語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各諸侯自動退兵。但子突帶的周兵剛到戰場還沒來得及列陣就被五國聯軍一個衝鋒殘殺殆盡。子突也是殺數人後自刎而死。

看到這裡後我不僅有個疑問,子突的死到底值不值?

作為下大夫的子突本可以不死,他沒有帶兵職責,更沒有責任去救衛。但他卻主動請纓,去做幾乎必敗必死的事情。為的就是一個“理”字。這樣的人我們稱之為榜樣,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做“貴族”。在子突自己看來,自己的一生為了追求真理而死,死得其所。

但在別人看來,在虢公看來,在五國聯軍看來,子突就是一個笑話。你不是講什麼貴族精神嗎?那麼我們這沒有貴族精神的就殺一殺你貴族精神。

所以,子突死了,五國聯軍勝了。周王室不得不面對現實。講理的年代過去了,拳頭才是硬道理。

但是,即便是周王室認了命,還有其他人在踐行“道義”。50年後,又出了一個宋襄公。

我們到底還有沒有必要提倡貴族精神?

西周和春秋的貴族精神被很多人所津津樂道,甚至有人說能與西方媲美的只有東周時的貴族精神。而且有些人更是以貴族為追求。甚至到了崇洋媚外,外國就是好的地步。

其實這是一些人對貴族的曲解,首先來說貴族不是精神,而是血統。在周朝,只有各諸侯國國君的後代才算是貴族,你一個奴隸就算再怎麼遵崇周禮也還是奴隸。

第二,貴族是特權階級,是完全在金字塔的頂端,生活水平和受教育機會並不是底層的奴隸可以相媲美的。

第三,貴族精神就是特權精神,是建立在奴隸血汗之上,為了特權甚至可以付出生命。所以,在我看來,追求貴族精神的本質就是在追求特權。這與當代社會和文化完全背道而馳。

結語:所以,子突維護的是他心中的“理”是他心中的理想,而他的精神也只是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