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掌握這種沖泡方式,泡出巖茶好滋味太容易了,哪怕是水仙、肉桂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作者:李麻花

《1》

上週推出一款老樹黃觀音,裡面介紹了它的泡茶方法。

用蓋碗泡,一次一泡8克。

當然這裡指的蓋碗,預設是標準蓋碗。

到武夷山的三姑,隨便走進一家茶具店就能看到無數款標準的、專門用於沖泡巖茶的蓋碗,並且價效比還特別高。

使用蓋碗沖泡巖茶時,麻花和村姑的立場是一致的,不要悶,快快出。

然後就有茶友不理解了:

“快出水泡茶,香氣好,適合巖茶的小品種。

但真正要泡到老叢水仙、肉桂、 足火大紅袍、正巖鐵羅漢之類的,還是得按悶泡的做法,不然泡出來的湯水不夠厚。”

對此麻花想說的是,“ 不要悶,快快出”式的泡茶方式,適合的遠不止小品種。

但是透過悶泡的法子,不能讓茶湯變得更醇厚。

要想泡出一杯色香味醇的好茶,除了巖茶自身實力條件要夠硬外,泡茶時還要儘量做到快一點倒出茶湯。

《2》

快出水泡茶,香氣更好。

為了喝準一泡巖茶的茶香,泡茶時的水溫和浸泡時間,不容有閃失。

去年天心村鬥茶賽上,連續好幾回看到,泡茶的水溫不夠沸的情況。

每桌派代表去統一的取水點用暖水瓶接了沸水後,再逐次的泡茶。但泡過第一道茶湯後,再接下去的二、三沖泡茶時,暖瓶裡的水只剩下一半,保溫效果不夠好。明顯能看到從暖瓶裡倒出來的熱水不再冒熱氣,水溫不再是沸沸的狀態了。

果不其然,穿過擁擠的人潮,連舀了幾杯茶湯後,喝起來都不是那麼香。按理那些專門被茶農選去參賽選美的巖茶們,大多是都是走香氣高揚路子的,結果因泡茶的水溫不夠沸,導致茶葉內部的中、高沸點的香氣物質難以激發,泡出來的茶湯遠沒有達到香氣高揚的狀態,有些可惜。

另外按鬥茶賽的泡茶規矩,每次投茶5克,每衝要悶數分鐘後再倒出茶湯(第一衝2分鐘,第二衝3分鐘,第三衝5分鐘)。

這樣長時間的悶泡過後,像是給巖茶卸了妝。

此話怎說呢?因為在悶的過程中,有很多香氣其實是已經揮發掉了。那些剛碰上沸水就釋放出來的茶香被悶在蓋碗裡出不去,於是這些高昂、飄揚、濃郁的香型就變淡了。

將一泡巖茶悶過五分鐘後還能在蓋子上聞到香氣,那些剩下來的茶香可是耐力性的選手,香得特別持久,不易變淡。

但和快出水相比,悶泡式的泡巖茶,那些最先釋放出來的“前浪”,已經被拍在了沙灘上。

論茶香的層次,論香型的多變,論茶香的馥郁程度,快出水顯然易見更能拿高分。

同樣的一款巖茶,是105、220、506之類的高香小品種也好,還是叢香凸顯的老叢水仙、桂皮香蜜桃香獨特的肉桂,當歸藥香沉沉的鐵羅漢也罷,快出水沖泡均能讓茶香更突出。

而悶泡式的泡茶對茶香釋放帶來的傷害,實在是太大啦。

《3》

悶泡,會給巖茶的湯水帶來哪些影響?

武夷巖茶,是香、水、韻並重的。好茶除了要茶香持久,湯水還要足夠飽滿、有內容。

至於武夷水仙,特別是老叢這一級別的水仙,湯水更是要達到至醇至厚的狀態,方才能彰顯出實力。

但從泡茶方式來看,在麻花的印象裡,好茶不用悶泡也能泡出一杯極醇的湯水。

用蓋碗沖泡時,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衝,甚至更多的沖泡次數下,都只管快出水便是。

將一壺燒得極沸的水,對準了蓋碗內的巖茶衝進去。快速的注水完畢,注水線在碗沿的位置時,合蓋迅速倒出湯水,並徹底瀝乾。

按一手注水, 一手出湯的左右互搏泡茶法子,將蓋碗內的湯水大部分倒出,用時不過7、8秒足矣。

注入沸水,合上蓋子,不要悶,快快出,茶湯香清甘活,巖骨花香盡顯。

無論是聞香,還是喝湯感,都是特別舒服的體驗,達到了盡善盡美的狀態。

從湯水的醇厚飽滿度看,除了第一衝熱身式的泡茶時,蓋碗內的巖茶條索還沒大部分泡開,浸出的茶湯風味有限外,其餘大部分的茶湯裡,茶葉的內含物質都能勻速有秩序的浸出。

從第一衝,到最後一衝,茶味物質的浸出過程,像一條平緩的拋物線。先是逐漸釋放,風味浸出達到頂峰時,再緩緩的下降,茶湯整體的鮮醇感更好。

對很多巖茶而言,等到七、八衝過後,因茶葉的內含物質漸漸少了,繼續按“快快出”的泡茶法子,容易讓泡出來的茶湯清湯寡水。為了讓後幾沖泡出來的茶湯,更加有滋有味,可以讓茶葉在蓋碗內悶上一會,再倒出茶湯。

不過在一開始泡茶時,可千萬不要悶一會再出湯,不然巖茶內部大量的苦的、澀的物質會浸出到湯水裡,導致茶湯變濃,悶苦。嚐到嘴巴里後,鮮香爽口感覺減少了一大半,反而變得重口味。

泡茶時,所有的茶葉悶過後都容易變濃,哪怕是正巖茶,頂級山場上好工藝的水仙和肉桂,悶濃了後也達不到最好喝的風味!

更何況比起快出水,將巖茶悶著喝的做法,比較消耗和浪費茶味,容易讓過量的滋味物質提前浸出。悶過了兩、三回合後,就直接消耗了近半的滋味。

這樣直接導致的後果,自然是會讓巖茶變得不耐泡、在後幾衝接著泡茶時,味道一下子就淡了下去。

將湯水滋味悶濃+讓沖泡次數減少,對於一泡優質的武夷巖茶而言,可是不能承受之重哇。

《4》

悶泡的做法,不能讓巖茶的湯水更有質感。

更不可能做到,單是悶多一會時間,就能讓一泡巖茶的湯水化腐朽為神奇。

從原來極薄極淡的茶湯,變得又醇又有內涵。

展現巖茶湯水的醇厚感,依靠的是茶葉自身的內含物質積累。內含物質豐沛的巖茶,不必悶,也能泡出醇醇的湯感。(畫外音:不信你用老叢水仙,專門試一試。)

但山場比較外圍,加之製茶工藝平平,茶葉內含物質積累單薄的巖茶,不論是快出水,還是悶三分鐘再出湯,泡出來的茶湯仍舊是薄的,寡的,沒有內含的。

因為這類巖茶裡邊積累的風味物質極有限,哪怕是悶久一點,除了讓苦的,澀的不太好的味道被大量浸出外,也提升不了茶湯的醇厚感。

正所謂,濃非厚,淡非薄。

茶湯的濃淡,可以透過泡茶方法調節。投茶多一些,悶泡久一點,泡出來的就是一杯濃釅重滋味的茶。

而湯水的醇厚與否,依靠的是茶葉內部的有益成分。

內含不夠,悶泡來湊。三個臭皮匠,可頂不了一個諸葛亮。

畢竟一杯湯感醇厚的巖茶,體現的是質。

光是靠將茶味悶濃一些,單有數量而沒有質量的湯水,喝起來也是沒營養。

更何況,這樣悶濃悶苦的茶湯,刺激性很大,腸胃不好的脾虛的睡眠不佳的人,喝這類的濃茶前可要多謹慎!

《5》

武夷巖茶,既喝香,也喝湯感。

小品種的巖茶,除了要發揮它的高香本質外,湯感也要有內涵,才算好茶。

而一款主湯感的老叢、足火肉桂和大紅袍等,香氣也不能太單調乏味。

喝到一杯香,水,韻俱佳的好茶,泡茶時要快出水。

泡好茶,不要悶,快快出。

這樣衝出來的茶湯,香清甘活,各個滋味物的浸出恰到好處,清鮮而潤澤。

不但有香氣,還有靈魂。

比起一杯悶泡出來的濃湯,那些沉悶的乏味濁物,可要有高階感多了!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