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高衝、平衝、低衝,用蓋碗沖泡好一杯茶,需要這麼多講究嗎?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有一個茶友來“哭訴”。

身為全職太太的她,在天天收看村姑陳文章的影響之下,對茶藝,對泡茶,對喝茶,產生了非常大的興趣。

於是,平時特別有閒的她,被幾個“姐妹”一攛掇,就去報名了一個茶藝培訓班。

還記得五年前,一位名叫“王小妹”的茶友,是大連附近的,來跟我訴苦,說她對喝茶特別感興趣,也特別想學茶知識,但在她們那個城市,想找個正規的地方學茶、喝茶,真的很難。

唯一的一個茶藝培訓機構,還只是用簡陋的茶具,教她們一些簡單的衝呀、泡啊、茶具的功能介紹等等,特別基礎的東西,在網上隨便搜一個教程就能學會的東西。

她想學深一些的知識,比如鑑茶、品茶等等,然而,身邊的人都說她“有病”,說,學這玩藝兒幹嘛?又不掙錢!

我安慰了這位茶友一番,囑她跟著我的文章學喝茶。

然而,實在是茶友太多,村姑陳也精力有限,後來,雜事纏身,也就沒有再繼續關注這位王小妹茶友。

這麼多年過去了,不知道這位王小妹茶友,還有沒有在堅持喝茶的愛好,以及,實現她想學茶夢想了嗎?

為此,這位報名參加茶藝培訓班的全職媽媽茶友的出現,村姑陳覺得特別欣慰。

至少,在福建以外的地區,想學茶,想喝茶的人,終於多了起來,茶友的年齡也在年輕化,甚至,連茶藝培訓學校,也多了起來,學校裡的配置道具,亦高大上了許多許多。

都能看到建盞了。

雖然那盞看上去並不高大上,甚至跟武夷山三姑街上擺在攤上賣的10元一隻的非常相似,但總之,比起從前的那些器具,是更有格調了。

《2》

然而,哭訴的茶友,自然有她哭訴的理由。

她說,在茶藝培訓班裡,原本是想學一些茶知識的,比如六大茶類的區分,養分的差異,工藝的不同,沖泡方式的異同等等。

以及具體到武夷巖茶的加工流程,工藝,簡單的品鑑方式;福鼎白茶與外省白茶的區別,各自的優劣;茶葉的儲存;真假金駿眉的辨別等等。

這些乾貨,她想學。

是她花巨資報名這個茶藝培訓班的初衷。

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在這個報名費用並不低的茶藝培訓班裡,她整天學的,是如何泡茶、

如何佈置茶席,如何佈置茶空間,如何擺放茶桌上的那些茶具,如何清洗茶具。。。。。

她的老師,教她用各種材質的燒水壺沖泡茶葉,鐵壺,銅壺,銀壺,不鏽鋼壺,陶土壺,潮州砂銚……這些材質各異的燒水壺,全部裝上水,燒開之後,衝進沒有裝茶葉的蓋碗中,練習注水。

教她提壺的手法,注水的高低。

嗯,注水有高中低三種方法,高衝,平衝,低衝。

好多次被燙到手、濺到衣服上。幸好入會的時候還花巨資在老師那裡買了兩身寬大的茶服,否則,她的名牌衣服就要損耗了。

然後她來問我,茶藝培訓學校都是學泡茶嗎?那為什麼在宣傳裡還要教我們學習茶知識?

我菀爾。

掛羊頭賣狗肉的案例,古今皆有。你不是第一例,也不是最後一例。

其實,我可以理解這所茶藝培訓機構。

畢竟,買一些壺回來,水龍頭裡接一些自來水,燒開就可以教學員練習泡茶,這種教學方式,能讓學員感覺新鮮,又沒有什麼技術含量,更加不需要茶知識豐富的人員來任教,從成本上,從招生上,從利潤上,都有極大的便利。

招幾個“講師”,教幾招泡茶的小花招,簡單易行。

要真的教人識茶辨茶喝茶品茶,那就太難了。

別說這種真正懂茶的人市場上請不到,恐怕,這校長自己都不一定會多少,又如何敢教人?

網上搜來的基礎茶知識講一些就夠了,反正學生都是門外漢,不知深淺,也挑不出毛病來。

這種機構多得是。

大多數人,對喝茶,也是這樣想的吧——會泡就可以,泡得姿勢好看就是懂茶,要是能泡出雜耍一般的場面來,更加好看。

唉。

《3》

古人說,買櫝還珠。

說的是一隻裝珠寶的盒子,太好看了,於是那個買了珠寶的人,把珠寶退了,只留下了那隻好看的盒子。

這是一個諷刺的故事,諷刺的是不懂欣賞珠寶內斂之美,反而欣賞盒子花裡胡哨淺薄之姿的人。

現在在茶圈的外圍,也有一部分人,是這樣的,在做著買櫝還珠的事情。

欣賞花裡胡哨的泡茶手法,超過了欣賞茶湯之美。

追求泡茶時的各種花樣,超過注重茶葉的品質內涵。

對外在表象的在意,超過對真正技術的尊重。

一個人,只要穿著茶服,坐在那裡擺弄著茶具,大多數外行,大多數剛入門的小白級茶友,就會以為,這位是茶人,懂茶,懂得喝茶,懂得分辨茶,懂得茶之優劣,甚至,懂得複雜的製茶工藝,更甚至,家裡可以擁有茶園。。。。

看,在現時的各種宣傳手段之下,一個人加一張茶桌,便可以讓不懂茶的茶友,腦補出這麼一場大戲來。

其實真的不是這樣的。

各位茶圈新友,千萬不要有太豐富的想象力,這會讓你變成一棵肥肥的、令人垂涎的韭菜。

最終,你的豐富想象力,會害了你自己。

事實的真相是,泡茶的時候,穿什麼衣服,用什麼茶具,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有人喜歡穿旗袍,有人喜歡穿茶服,有人喜歡穿自己平時的服裝……這些,都只跟個人的興趣愛好有關,卻跟泡茶、辨茶、識茶的水平無關。

並不是一穿上茶服,就懂茶了,就知道分辨福鼎白毫銀針和雲南月光白的區別,就懂得分辨作舊老白茶,就懂得鑑別金駿眉和正山小種,就能喝懂武夷巖茶的山場氣韻。。。。。

這些能力,需要書本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需要不斷地去研究國家標準,省標,地標,茶葉分類標準,茶葉香氣滋味標準等等論文,再不斷地試喝,試喝,再試喝,假以三年五年的時日,方才能有小成。

一穿上就懂喝茶,世上還沒有這樣的“神衣”——如果真有,普通人也買不起。

《4》

喝茶,就是喝茶,不是雜技表演。

每每看人教泡茶,什麼高衝,平衝,低衝,就一聲嘆息。

學泡茶,不是學雜耍好麼?

雜技表演,要用人的肢體,做出各種普通人做不到、完成不了的高難度動作,以體現表演者超強的平衡感,超強的柔韌度,超強的身體技巧。。。。。

這套東西,放到雜技表演這種藝術形式身上,完全沒有問題。

表演,就是要讓人看與眾不同的,富含美感的畫面。

但喝茶,是表演麼?

不是。

喝茶,是一種體會,是一種實操,不是看,是參與,是一件全民都可以拿到門票的民間娛樂活動。

雜技表演,是當觀眾,靜坐在那裡看別人表演。

喝茶,是自己在喝,在聞,在嘗,在感受,在體會,在回味,在想象,在昇華。。。。。

哪怕這茶是別人泡給你喝的,那最終的結果,也是你在承擔——你的味蕾要去承受這泡茶的酸,甜(甘),苦,澀,鮮,香等等感官刺激;同時,你的腸胃要去承接這泡茶的養分,如果是不好的茶,那就要承受不良成分的傷害。

所以,喝茶的時候,少看一些表演吧,表演多了,就會影響沖泡時的水溫、影響沖泡的時長、影響沖泡時茶葉內質的浸出與釋放、從而影響這泡茶對我們身體的滋養。

喝茶是為了健康,表演卻會不同程度地損耗養分,從而減少營養物質的攝入,於身體,不僅無益,甚至,為了表演而悶泡過久的茶湯裡,有大量的茶多酚和咖啡鹼,喝多了,對痛風可並不怎麼友好。

《5》

泡茶的目的,不是雜技表演,而是為了喝茶。

泡茶的結果,也是為了喝到這杯香噴噴的好茶。

為此,我們要多研究如何沖泡,如何注水,如何出水,以及如何利用沸水最大限度地浸出茶葉當中的營養物質讓我們喝下肚去,這樣,才是對身體最好的滋養。

花裡胡哨的手法與姿態曼妙的手勢,只能成為茶藝雜技表演的一種。

看看就好。

只是這種表演狀態下泡出來的茶湯,千萬別喝。

村姑陳,也只能提醒到這裡了。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