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劉琮死後,孫權為何不願意再讓位給劉備?劉表死後孫權是怎麼做的?

公元207年,曹操揮師南下,進取荊州。荊州牧劉表恰在此時病死,兒子劉琮繼任為荊州之主。劉表在荊州苦心經營數十年,城防完善,兵強馬壯,完全具備與曹操一決高下的實力。如果劉琮真的下定決心與曹操以死相拼,駐紮在新野的劉備也會鼎力相助,勝敗存亡尚未可知。

然而劉琮卻全無一點英雄豪氣,面對曹軍大兵壓境,他居然不勞曹操破費一槍一刀,二話沒說開城投降,把荊襄九郡這塊寶地拱手讓人,枉費了他老爸劉表一生心血。與劉琮相比,孫權也是年紀輕輕就繼承父兄偌大基業,自領江東,但他面對曹操卻敢於拼死一戰,最終在赤壁之戰中力克強敵,打碎了曹操統一天下的夢想,一舉奠定三國鼎立之局面。

曹操對比一下孫權和劉琮的表現,由衷感嘆說:“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之子,豚犬爾!”實際上,曹操本人也一直非常重視下一代教育,而且是教育子女的高手。魏蜀吳三國的後代中,劉備之子平庸無能,孫權的子孫後人孫亮、孫休、孫皓等人也都是庸碌之輩,相比之下,曹操的後代中卻英才輩出,人才濟濟。

曹操的眾多兒子中,論及勇武善戰和軍事才能之高,要數卞夫人所生第二子曹彰。史書記載,曹彰“武藝壯猛,有將領之氣”,“少善射御,膂力過人,手格猛獸,不避險阻”,生性彪悍剛強,武藝絕倫,驍勇善戰,是一個天生的武將材料。

曹操創業戰爭中,經常把曹彰帶在身邊,“數從征伐,志意慷慨”,經過實戰考驗,曹彰的軍事技能更加突飛猛進,比之曹操手下的眾多名將也是不遑多讓。曹彰的代表作是建安二十三年的平定烏桓之戰。

在這一戰事中,曹彰首次獨當一面領軍出征,對手是兇悍勇猛的烏桓騎兵。曹彰豪氣干雲毫無畏懼,親自帶領千餘人馬擔任先鋒,結果遭遇了烏桓騎兵主力部隊。曹彰勇氣百倍,身先士卒,發起衝鋒,殺的烏桓騎兵七零八落,大敗而逃。曹彰不顧疲勞抓住戰機窮追猛打,一口氣打到代郡以北200多里的地方,“大破之,斬首獲生以千數”。鮮卑首領軻比能親眼見到曹彰的神勇,當場向曹彰表示臣服。

曹操諸子中,要論文采出眾,自然非陳思王曹植莫屬。曹植天資聰穎,遺傳了曹操優良的文學基因,“年十歲餘,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有神童之美譽。成年之後,曹植更是以文學見長,創作出很多流傳千古的名篇佳作。

後世對他的文采推崇備至,“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曹植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駕。天下豪俊,翕然趨風”,“風雅當家,詩人本色,斷推此君。”

與他們兩人比起來,曹丕就顯得遜色許多。論及用兵打仗才能,他沒有曹彰那樣的勇武和軍事天賦。論及文采詩賦,他比之曹彰更是遠遠不如。但令人難以理解的是,曹操權衡再三,最終作出決定,把繼承人之位傳給了曹丕。

曹操之所以這麼幹,有兩大原因。一是按照中國古代帝王傳位慣例,“立嫡以長不以賢”,長子具有繼承大統的優先權,而不能一味以個人才能論高下。因為長幼次序是準確無誤、無可爭議的,而才能則往往見仁見智,難以形成統一意見。

曹丕原來排行第二,但長子曹昂在宛城之戰中遇害,曹丕自動升級成為實際上的長子。立長子為繼承人,符合千百年來的皇位傳承慣例,可以讓所有反對者閉嘴。第二個原因,則是曹丕文武之才雖然都不算太出色,但也比較均衡,且對於駕馭人才有獨到之處,連司馬懿這樣的人都對曹丕服服帖帖,所以曹操最終把曹丕定為繼承人。

參考資料:《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