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張果老拒娶玉真公主的故事是真實存在的嗎?唐玄宗為何要殺了他們?

八仙的故事在我國民間源遠流長,自古以來便受到老百姓的歡迎。這些故事中有的是由道教弟子們杜撰的,也有的是從歷史原型改編,反應了一些歷史的事實。張果老拒絕迎娶玉真公主的事情便是真實存在的,也反應出了唐玄宗年間佛道兩教爭鋒的歷史背景。故事中的仙人張果老便是以唐玄宗年間著名道士張果為原型塑造的,這個故事除了在民間流傳,還廣泛存在於唐宋時期的歷史文獻之中。張果老作為一個窮道士,能夠被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看上,那是莫大的福緣。然而他果斷地拒絕了唐玄宗的賜婚,卻讓讀者和觀眾感到難以理解。

張果老的原型叫做張果,因為他年高德昭,民間用老字來表示對他的尊重。張果老在唐朝道士中非常有名,與葉法善、羅公遠並稱為盛唐三大道士,是崇通道教的唐玄宗李隆基最為看重的道士之一。歷史上對張果老的出身記載很少,想傳他出生於隋朝大業年間,去世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年齡超過一百四十歲。所以他在唐朝是老神仙一般的人物,從唐高宗李治時期便已經名揚道教。他以長壽和煉丹術著名,收到很多唐朝權貴的最捧。據說李治和武則天為了追求長生而請他入宮,但都遭到他的拒絕。

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後勵精圖治,唐朝的國力發展到了巔峰,被後世譽為開元盛世。此時李隆基開始了好大喜功的操作,其中推崇道教和追求長生便成了主要的表現之一。張果老作為盛唐三大道士之一自然受到所有道教信徒的敬仰,李隆基也就派出心腹延攬張果老入宮為官。在經過多次拒絕和邀請的波折後,張果老最終還是離開了隱居修道的中條山,跟著李隆基派出的官員進入了長安。李隆基對張果老很看重,授以銀青光祿大夫,賜號“通玄先生”,主動向他請教修道法門。這其中除了各種法術外,最為著名的就是煉丹和長生之術。

實際上從唐朝建立開始,李唐皇室就把道教作為家族信奉的宗教,很多皇室成員都有出家修道的過往。從唐太宗李世民時期開始,皇室就長期在民間宣傳,將老子李耳作為自己的祖先,以保證李唐皇室統治天下的合法性。因此在歷代唐朝皇帝在位時,身邊都有一位著名道士作為心腹,而修道更是他們日常的重要活動之一。張果老就是以這種身份進入到唐朝宮廷之中,受到李隆基的最捧,成為繼葉法善之後又一位登頂的著名道士。由於唐玄宗的緣故,張果老在長安城的身份水漲船高,也受到很多權貴的追捧,玉真公主就是其中之一。

玉真公主在唐朝的名氣非常大,可以說是當時的唐朝上流社會最為受人最捧的女人之一。她是唐睿宗李旦的女兒,唐玄宗李隆基的妹妹,身份非常尊貴。她崇通道教,受到唐朝女權思想的影響,不願嫁人相夫教子,很早就出家當了女道士。這種思想在中國古代是非常罕見的,但在唐朝卻很流行。唐朝的很多高官權貴家的女子為了迴避婚姻都會出家當女道士,躲一年半載的,再重新配人。於是這些女道士就成為比較體面的身份掩飾,使她們能夠行走於上流社會的圈子之中,宛如沙龍的女主人。

在玉真公主的社交圈中,有著很多名人,比如大名鼎鼎的王維、李白都曾經是這個圈子的常客。據說王維和李白曾經還為了玉真公主鬧得非常不愉快,而王維能夠做官也是走了玉真公主的路子。因此玉真公主在長安的社交圈和道教圈子都是非常有名的,身邊有不少達官顯貴。

張果老作為盛唐著名道士之一,一進長安城便受到皇帝和權貴的追捧,玉真公主自然不能無視。很多文獻中記載,玉真公主多次邀請張果老出遊都被婉言拒絕。很多社交的場合中,比如高官皇族的宴會等等,玉真公主都會出面邀請張果老,但張果老都沒有正面迴應。

後來在玉真公主的請求下,唐玄宗李隆基下旨,要把玉真公主賜婚給張果老。不料,張果老卻堅持不受,還唱道:“娶婦得公主,十地升公府。人以為可喜,我以為可畏”。唱完大笑不止,然後掏出紙驢,吹氣成形,倒騎驢揹走了。一年後,張果老堅持返回山中修道。李隆基沒有辦法,把張果老修道的山封為仙翁山,還下旨修建棲霞觀,作為張果老修道之所。張果老去世後,唐朝在這裡立廟祭祀,並派著名道士葉法善的弟子李山童主持祭祀。這樣的故事在唐宋文獻中留下不少,在《明皇雜錄》、《舊唐書》、《新唐書》方技卷等資料中都有收錄。

作為凡夫俗子而言,能夠迎娶公主,被公主倒追,自然是走上人生巔峰的捷徑。張果老雖然是盛唐三大道士之一,也地位也做到了道教最高,但相比於朝中權貴的勢力還是很小的。他地位崇高,都是源於李隆基對道教的崇信,但這不會跟他帶來更多的權勢和現實利益。迎娶公主則不同,可以說是一飛沖天的大好良機。以玉真公主在李唐皇室的地位,張果老當了駙馬可謂是身價倍增。而唐朝駙馬在地位和權勢上都是非常大的,遠遠不是弱雞的明清駙馬可比。這對於追求人生巔峰的凡人來說,絕對是難以拒絕的誘惑。

對於張果老拒絕唐玄宗賜婚的事情,後人對此的解讀眾說紛紜。有的人說是玉真公主風評不好,身邊男人太多,張果老不願意參合進去。也有的說張果老對道教非常虔誠,根本沒有還俗結婚的想法。還有人認為張果老年紀太大了,對年輕的玉真公主不感興趣,所以婉言謝絕了賜婚。這些說法都是有些道理,但都沒有觸及到事情的核心本質。上述說法雖然指出了一些兩人婚姻的現實問題,卻並不是主要障礙。實際上從開元時期的社會風氣和政治格局來看,玉真公主提出嫁給張果老,是存在著很大的政治利益需求的。

從歷史背景來看,當時唐朝的宗教狀況正存在著很大的內部衝突,道教和佛教互相爭鋒得最為激烈的時候。本來唐朝是以道教立國,道教作為唐朝的國教,收到皇室和各大門閥家族的推崇。可是武則天稱帝后,大力的打壓道教,扶持佛教,使得兩教鬥爭越發的激烈起來。唐玄宗是在反武鬥爭中成長起來的皇帝,從即位開始就對參與的武氏勢力進行清除和打壓。到了開元年間的中後期,武則天的侄孫女武惠妃被李隆基所寵愛,武氏的勢力又有重新復起的勢頭,於是武氏最為推崇的佛教也在社會上興盛起來。

在歷史文獻中可以看到很多當時道教和佛教鬥法的故事,有的乾脆就是神話。這些故事中道教的主角往往就是葉法善、張果老、羅公遠等成為李隆基心腹的道士群體。因此在當時的宗教背景中,佛教和道教的鬥爭非常激烈,道教雖然佔據上風,但佛教也有以武氏為首的一批權貴的支援。

玉真公主作為女道士,又是李唐皇族的成員,在宗教方面就是道教的代言人。除了張果老以外,他的圈子中也拉攏了不少當時的著名道士,尤其是有很多女道士,以表達皇室對道教的支援。張果老作為當時聲望最高的道士,如果能成為玉真公主的駙馬,這對道教來說是有很大益處的事情。

可是這個事情對於張果老並沒有任何好處,甚至可能惹禍上身。首先,玉真公主下嫁張果老,李隆基求的是張果老在道教中的影響力。這麼一來,張果老就不能還俗,這個婚姻就是空架子,有名而務實。張果老不但不會得到駙馬應得的權勢和利益,甚至會成為兩教鬥爭的招牌。而張果老與葉法善、羅公遠不同的是,他身後沒有太多的弟子群體,不是一個派別的代言人。在佛道的鬥爭中,讓他孤身去應對佛教的各種手段,這明顯是非常吃虧的事情。這種事情一旦捲入政治鬥爭中,他會被作為棄子,結局很難預料。

第二,當時道教內部意見並不統一,紛爭不斷,張果老不願意被捲入其中。張果老的前任是著名道士葉法善,其地位不在張果老之下。葉法善在李隆基登基過程中立有大功,除了道法出眾以外,也是李隆基平定韋后和太平公主叛亂的重要謀士之一。葉法善的弟子眾多,在唐朝的道教中佔據了很高的地位。雖然張果老進宮時葉法善已經去世,但是他留下的勢力已經主導了宗教鬥爭的大局。張果老貿然捲進去,不但會被葉法善的弟子們排斥,而且也會在佛道鬥爭中兩面不是人,地位非常尷尬。

第三,李隆基與太子李亨的關係並不好,李亨身邊也有自己的道士群體。由於朝廷中激烈的政治鬥爭,李隆基對太子李亨的勢力並不放心,縱容李林甫等人壓制李亨的勢力。這種政治鬥爭持續了十多年,直到安史之亂的爆發才結束。與張果老齊名的道士羅公遠與李亨走得比較近,在道教之中自成一派。因為這個原因李隆基雖然招羅公遠入宮,但待遇卻不如張果老高。兩人在道教名氣極高,影響力很大,如果發生內鬥,對道教來說是毀滅性的。實際上兩人都不太願意捲入李隆基父子倆的鬥爭中,所以入宮一年多後相繼返鄉歸隱修道。

可以說在長安的一年多時間中,張果老已經看出了唐朝朝廷中存在的各種政治危機。其中既有李隆基父子的矛盾,也有朝廷內部派系之爭,而且都牽涉到道教和佛教的爭鬥。這樣的爭鬥對與潛心修道的他來說並沒有好處,捲入其中很可能帶來殺身之禍。李隆基和玉真公主只是想借著張果老的影響力拉攏道教和權貴,而張果老卻無法得到更多自己所追求的東西。在這樣沒有現實利益,卻存在巨大隱患和危機的局面下,張果老實在沒有成為空頭駙馬的興趣。由此可見,張果老對朝廷的危機有著清醒的認識,明哲保身的技能非常熟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