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唐朝認定的三國名將,盤點三國時期,入選武廟的九大名將

三國時期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時期,在這期間湧現出了許多的名將,而我們對三國名將的討論是很有爭議的,每個人心中對於哪些人算名將也有著不同的定義。而在古代從唐朝開始,歷朝歷代都會設定武廟,武廟是古代的朝代祭祀古代良將的廟宇。所以入選了武廟的將領是被當時的朝廷承認的名將。而唐朝設立的武廟是各朝中最有名的,考定可配享的將領有六十四人。其中三國時期入選了九人,而魏國有兩人,蜀國有三人,吳國有四人。那我們來看看三國中有哪九大名將被入選配享武廟了。

諸葛亮

一、蜀丞相武鄉侯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自劉備三顧茅廬後,便一直追隨劉備。諸葛亮位列唐朝武廟十哲之一,與白起、張良、韓信等人並列。諸葛孔明應該是所有三國入選將領中最受後人認可的。很多人印象中諸葛亮作為丞相,政治和經濟才能更出眾,其實他的軍事才能同樣出色。

首先諸葛亮擅長治軍,陳壽在《三國志》中就曾提到,諸葛亮“治戎為長”。諸葛亮駐軍有兩大特點:其一是治軍以明,對軍隊有明確的道德要求和嚴格的法令規定。其次是以信為本,治軍時講究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言出必行。司馬懿曾看到諸葛亮退軍後留下的營壘,稱讚其為“天下奇才”。

其次是諸葛亮有過多次用兵勝利的功績。蜀建興三年(225年)春天,諸葛亮率軍南征,討伐南中地區孟獲、朱褒、雍闓、高定的叛亂。之後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討伐雍闓 、 孟獲,諸葛亮採取參軍馬謖的建議,以攻心為主,先打敗雍闓軍,再七擒七縱孟獲,至秋天平定南中亂事,十二月班師成都。平定南中後,諸葛亮在南中組建了無當飛軍。228年至234年,諸葛亮五出祁山,北伐曹魏,在國力與魏國有明顯差距情況下還取得了一定戰績。在第三次北伐時,甚至奪取了曹魏在涼州的兩個郡。

第三是諸葛亮留下了很多軍事著述和軍事發明。諸葛亮作為軍事家在歷代兵家也得到了較高的認可,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名將李靖也曾多次提到諸葛亮的治軍之法與八陣圖,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諸葛亮亦作諸多軍事著述,如《南征》、《北伐》等,在軍事史上有一定貢獻。諸葛亮還留下了諸多發明,如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

諸葛亮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省寶雞市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孔明出色的軍事才能,加之他忠誠的特質,可以說,他入選武廟十哲是名副其實的。

關羽

二、蜀前將軍漢壽亭侯關羽(?—220年),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關羽從劉備最初起兵就一直跟隨,早年跟隨劉備顛沛流離,輾轉各地,和劉備、張飛情同兄弟。郭嘉和程昱評價關羽、張飛為“萬人敵”。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親征大敗劉備,劉備投奔袁紹,但是關羽戰敗被生擒,不得已而投降,曹操待以厚禮。後來,袁紹派大將顏良攻打圍困白馬。曹操親自率軍救援。顏良大驚,倉促應戰。曹操命張遼與關羽為前鋒擊之。關羽望見顏良的麾蓋,策馬衝鋒,刺死顏良於萬軍之中,又拔出佩刀斬得顏良的首級,然後返還。袁軍將領無人能擋,白馬之圍被解,關羽因功被封為漢壽亭侯。

後來劉備入主益州,關羽鎮守荊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率領大軍攻打襄陽和樊城的曹仁。關羽在交戰之中,曾被魏將龐德射傷了額頭。曹操立即派遣于禁督率七軍3萬人救援樊城。此時,樊城尚未被關羽包圍,曹仁命令于禁、龐德屯駐在樊北(漢江改道的低窪地區)。此後,開始連下起了十餘日的霖雨,關羽利用漢水暴漲的機會水淹七軍,然後乘船攻之,進而逼降於禁、擒獲龐德。關羽欲任用龐德為將,但遭到拒絕,於是斬殺龐德。至此,救援樊城的魏軍全軍覆沒,曹仁駐守的樊城也岌岌可危。關羽的軍隊乘船臨樊城,圍城數重。同年十月,許都以南的諸多山賊紛紛響應關羽作亂。甚至連曹魏的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也投靠了關羽。關羽的聲勢一度威震華夏。曹操一度想遷許都以避其銳。

之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襄樊,而東吳背盟,遣陸遜、呂蒙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景耀三年(260年),蜀漢後主劉禪追諡關羽為壯繆侯。關羽襄樊一戰,斬龐德,降於禁,威震華夏,有此戰功,因此能夠入選武廟。

張遼

三、魏徵東將軍晉陽侯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

張遼出身於漢朝精銳部隊的幷州軍。之後跟隨過丁原、何進、董卓、呂布等諸侯。呂布敗亡後,張遼開始跟隨曹操。之後,參與了官渡之戰,平定了昌豨的叛亂,參與了曹操平定袁譚、袁尚之戰。張遼最著名的兩場戰役便是白狼山之戰和逍遙津之戰。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征討在柳城的袁尚、袁熙與烏桓。八月,曹操帶領先鋒部隊登上白狼山,突然與敵兵遭遇。敵人的數量很多。當時,曹操軍隊的主力重兵還在後方,尚未到達前線,而曹操身邊只有少量的軍隊。曹軍將士們對當前的危險局面都感到恐懼。在“左右皆懼”的曹軍氛圍中,張遼力排眾議,極力勸說曹操應當趁著胡虜的陣勢不整,立刻進行交戰,而不是等待後援。曹操讓張遼全權指揮先鋒部隊出戰。張遼率軍突擊,大破烏桓軍隊,並斬殺了以“驍武”著稱的烏桓單于蹋頓。白狼山之戰,曹軍大破烏桓,胡、漢降者二十餘萬。

白狼山之戰後,張遼又平定了青州柳毅、廬江陳蘭、梅成之亂。此後,張遼長期鎮守合肥。公元215年,張遼與李典、樂進以少量兵馬駐守合肥城,面對東吳孫權親征大軍,張遼率領800將士衝擊東吳的十萬大軍,一直衝殺到孫權的主帥旗下。東吳猛將陳武被斬殺,孫權逃奔山頂,東吳軍隊全都披靡潰敗、聞風喪膽。之後張遼又率領七千人馬,於逍遙津大破孫權、甘寧、淩統等人,令孫權無功而返,甚至幾乎擒住孫權。這就是逍遙津之戰。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

黃初元年(220年),張遼進封晉陽侯。黃初三年(222年),張遼抱病擊破吳將呂範。同年,病逝於江都,諡號為剛侯。後世因為白狼山之戰和逍遙津之戰而對張遼多有讚譽,甚至將張遼媲美衛、霍。張遼也因為這兩場戰役而入選武廟。

周瑜

四、吳偏將軍南郡太守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人 。東漢末年名將。

正史中周瑜堪稱一位人們心中的完美名將,《三國志》記載周瑜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最初周瑜和孫策都在袁術帳下。興平二年(195年),周瑜隨從孫策先克橫江、當利,接著揮師渡江,進攻秣陵,打敗了笮融、薛禮,轉而攻佔湖孰、江乘,進入曲阿,逼走劉繇。建安三年(198年),周瑜跟隨孫策都脫離袁術。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孫策遇刺身亡,時年26歲,臨終把軍國大事託付孫權。周瑜從外地帶兵前來奔喪,同長史張昭共同掌管軍政大事。當時唯獨周瑜用君臣的禮節表達對孫權的支援。

建安十一年(206年),周瑜討伐麻、保二屯,斬其首領,俘萬餘人。黃祖遣部將鄧龍率數千人進攻柴桑,周瑜率軍反擊,俘虜了鄧龍。甘寧前來歸降,周瑜推薦他,甘寧因此受到了孫權的重用。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征討江夏的黃祖。周瑜為都督,俘獲黃祖。

建安十三年(208年)秋天,曹操率軍南侵荊州,向孫權進逼。孫權命周瑜領三萬人抗曹,曹操軍因有疾病,又不習水性,初戰便敗退,曹操引軍至江北。周瑜軍在南岸設營 ,雙方於赤壁對峙。黃蓋建議用火計將曹軍打敗,周瑜認為可行,命黃蓋詐降。曹操果然中計,船艦全被燒燬,曹操大敗北還。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赤壁大戰後,周瑜進軍南郡,和曹仁隔江相持。周瑜先派甘寧前去佔據夷陵。曹仁分出一部分兵馬包圍了甘寧,甘寧向周瑜告急。周瑜採用了呂蒙的計謀,率軍馳援夷陵,大破曹軍於夷陵城下,所殺過半。之後吳軍大戰曹仁。周瑜親自騎馬督戰,被飛箭射中右脅,傷勢嚴重,退兵回營。曹仁聞周瑜臥病在床,親自督帥士兵上陣攻擊吳兵。周瑜奮身而起,巡視各營,激勵將士殺敵。經過一年的交戰,周瑜對曹仁“所殺傷甚眾”,使得曹仁只好棄城而走。孫權任命周瑜為南郡太守。

建安十五年(210年),孫權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益州、二分天下的方案,周瑜返回駐地江陵,行至巴丘(今湖南嶽陽),突然病卒,年僅三十六歲 。討伐益州的計劃也隨之告終。孫權聽聞哭泣道:“公瑾有王佐之資,然而壽命短促,我還能依賴什麼呢?”孫權稱帝后曾說:“如果沒有公瑾,我是當不上皇帝的。”正史上週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作為一位青年才俊,周瑜頗受士大夫喜愛。這樣一位指揮了赤壁之戰的名將入選武廟也是情理之中的。

張飛

五、蜀車騎將軍西鄉侯張飛(?—221年),字益德,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張飛也是一直跟隨劉備顛沛流離,輾轉各地,和劉備、關羽情同兄弟。郭嘉和程昱評價關張二人為“萬人敵”。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揮師南下荊州。劉備得知後南逃,數十萬百姓相隨,曹操派遣曹純率虎豹騎急追一日一夜,於當陽長坂追到劉備,劉備軍被擊潰,只率領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逃走。劉備派張飛去斷後,張飛召集二十餘騎立於當陽橋上,曹軍大眾至,張飛據水斷橋,曹操軍都害怕張飛的勇猛,雖然看見張飛人少,但也沒有人敢上,劉備軍因此轉危為安。

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劉備入川進攻益州。張飛攻破佔領江州,並生擒嚴顏,之後又義釋嚴顏。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張飛攻破江州後,又平定巴郡、巴西兩郡。五月,張飛兵至成都,與劉備會合,劉璋投降。劉備平定益州後,任命張飛為巴西太守。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曹操命張郃進犯巴西,數次進犯巴西郡的邊界。 張飛率軍與張郃相拒五十餘日後,張飛率領精兵一萬餘人從其他山道主動進攻宕渠的張郃,張郃率兵迎擊,山道狹窄,張郃軍前後軍不得救應,被張飛打得大敗,張郃為了逃命,只得放棄戰馬攀山而逃,率領部下十餘人逃到南鄭。

公元221年(章武元年),劉備稱帝。張飛被部將殺害。蜀漢後主追諡張飛為桓侯。張飛因為幫助劉備奪取西川,並且大敗魏國名將張郃而入選武廟。

呂蒙

六、吳武威將軍南郡太守孱陵侯呂蒙(178年—220年),字子明,東漢末年名將,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呂家崗)。

呂蒙最初同姐夫鄧當跟隨孫策征討,之後呂蒙參與孫權征討黃祖、山越。呂蒙統率前鋒部隊,身先戰陣,親自斬殺黃祖部將陳就。之後呂蒙跟隨周瑜參與赤壁之戰,南郡之戰,屢建功勞。建安十九年(214年),孫權率軍攻打皖城。呂蒙舉薦將軍甘寧為升城督,率領精銳士卒,從拂曉發起猛攻。呂蒙擂鼓助威,甘寧身先士卒,呂蒙以精銳緊隨登城,僅一頓飯時間,就將城攻破,擒朱光,俘數萬人。此戰,對孫權控制江淮地域起重要作用。呂蒙被封為廬江太守。

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派呂蒙率兩萬兵士攻取了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並用計擒住了零陵太守郝普。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興師伐吳。孫權以呂蒙為都督,令其率軍守濡須塢。曹操的前鋒尚未安營,呂蒙即率兵出擊,將其擊潰。由於呂蒙節度諸軍奮勇抵抗,曹軍久攻濡須塢不克。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只得引軍撤退。同年,魯肅去世。呂蒙代替魯肅為都督,鎮守陸口。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一月,孫權西征關羽,任命呂蒙為前部,率軍隱蔽前出,進至尋陽,把精銳士卒埋伏在偽裝的商船中,令將士身穿白衣,化裝成商人,募百姓搖櫓划槳,晝夜兼程,溯江急駛,直向江陵進襲,十分隱蔽。駐守江防的蜀軍士兵被偽裝的吳軍所騙,猝不及防,全部被俘虜,江陵城內空虛,陷入混亂。呂蒙誘降駐守公安的蜀將傅士仁和南郡太守麋芳。麋芳獻城出迎,呂蒙遂率大軍進據江陵,從而,一舉奪回蜀長期佔據的荊州。十二月,關羽父子被擒獲。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年末,呂蒙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歲。呂蒙針對荊州,215年奪取三郡,219年再奪三郡,大敗關羽,最終使得東吳國土面積大增,實現了東吳“全據長江”的宿願。其發憤勤學的事蹟,成為了古代勤能補拙的代表,與其有關的成語有“士別三日”、“刮目相待”、“吳下阿蒙”等。呂蒙也因此入選武廟。

陸遜

七、吳丞相婁侯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吳國軍事家。

建安八年(203年),陸遜成為孫權幕僚。 初期陸遜因多次平定叛亂受到孫權賞識。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參與了呂蒙襲取荊州之戰。陸遜前後斬獲招納關羽軍數萬人。

黃武元年(221年),劉備親統大軍沿江東進討伐東吳。孫權首先以陸遜為大都督以拒劉備。陸遜採取主動後撤,誘敵深入,把數百里峽谷山地讓給劉備,以使蜀軍戰線伸長,露出破綻。蜀漢軍從巫峽至夷陵沿路紮下了幾十個大營。兩軍相持半年之久。時至盛夏暑熱,蜀軍無法急戰速勝,兵疲意懈。黃武二年(222年)六月,陸遜決定反攻,陸遜命令吳軍繼施火攻,火燒連營四十餘寨,蜀漢軍死傷慘重。陸遜即集中兵力,四面圍攻,蜀漢軍土崩瓦解,被殲數萬。劉備逃奔秭歸。蜀漢軍“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屍骸漂流,塞江而下”,可見蜀漢軍損失之大,失敗之慘。

黃武七年(228年),曹休步、騎兵十萬人,進攻皖城。 孫權進拜陸遜為大都督。雙方最終戰於石亭,陸遜自為中部,令朱桓、全琮為左右,大敗魏軍。魏軍敗走,陸遜等督軍追殺,直抵夾石,斬擒魏軍一萬餘人,繳獲牛馬騾驢車乘萬輛,軍資器械無數。曹休不久便因氣憤發病而死。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后,以陸遜為上大將軍、輔佐太子孫登。赤烏七年(244年)陸遜被拜為丞相。

之後因為捲入太子之爭。赤烏八年(245年)憂鬱去世,終年六十三歲,諡號為“昭”。陸遜統領吳國軍政二十餘年。期間指揮了如夷陵之戰、石亭之戰等諸多戰役。一生出將入相,被贊為”社稷之臣“。陸遜也因此入選武廟。

鄧艾

八、魏太尉鄧艾(195年-264年),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

鄧艾不僅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鄧艾早期受到司馬懿重用,負責魏國的屯田、水利、屯兵。正始四年(243年),鄧艾出任參徵西軍事,轉任南安(今甘肅隴西東南)太守,開始參與曹魏西線戰事。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戰線防備蜀漢姜維。鄧艾可以說是姜維北伐最大的阻力。鄧艾多次擊退姜維北伐。還參與了平定淮南三叛。

景元四年(263年)八月,魏軍兵分三路伐蜀:徵西將軍鄧艾率兵三萬餘人,由狄道(今甘肅臨洮)進軍,以牽制蜀大將軍姜維駐守沓中(今甘肅舟曲西北)的主力。十月,鄧艾趁姜維被鍾會牽制在劍閣,率軍自陰平沿景谷道東向南轉進。鄧艾率軍攀登小道,鑿山開路,修棧架橋,魚貫而進,越過七百餘里無人煙的險域。山高谷深,至為艱險。途中,糧運不繼,曾多次陷入困境。部隊走到馬閣山,道路斷絕,一時進退不得,鄧艾身先士卒,用毛氈裹身滾下山坡。

鄧艾率軍出其不意地直抵江油,迫降蜀漢守將馬邈。蜀漢衛將軍諸葛瞻據守綿竹,列陣等待鄧艾。綿竹一戰,鄧艾親臨督戰,大破蜀軍,遂克綿竹,斬蜀將諸葛瞻及尚書張遵等人。鄧艾乘勝進擊,一鼓作氣攻陷雒縣(今四川廣漢北),逼近成都。逼使蜀帝劉禪投降,鄧艾率軍入成都,蜀漢滅亡。鄧艾建立滅蜀奇功,獲封太尉。

後因居功自傲而遭到鍾會的汙衊和陷害,被司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後與其子鄧忠一起被殺害。鄧艾在戰爭中目光遠大,見解超人,具有難得的戰略頭腦。作戰中料敵先機,始終能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在與姜維的數次交戰中未嘗敗績。其偷渡陰平一役,堪稱戰爭史上歷次入川作戰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為軍事史上的傑作而載入史冊。鄧艾因為滅國之戰而入選武廟。

陸抗

九、吳大司馬荊州牧陸抗(226年-274年),字幼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陸遜次子。

赤烏八年(245年),陸抗20歲時,承襲其父陸遜爵位,率領陸遜部眾五千人,駐守武昌。之後,陸抗一直為東吳鎮守荊州、揚州各地邊境,抵抗曹魏、晉朝。建衡二年(270年)四月,孫皓拜陸抗為都督信陵、西陵、夷道、樂鄉、公安諸軍事,駐樂鄉。

鳳凰元年(272年),西陵督步闡反叛,投降晉朝,晉武帝命車騎將軍羊祜率步兵5萬進攻江陵支援步闡。晉朝楊肇率援軍到西陵,陸抗率大軍憑據長圍與楊肇對峙。次日,楊肇主動攻擊,陸抗即命吳軍反擊,矢石雨下,晉軍大敗。楊肇計窮,丟棄鎧甲潰逃,陸抗派輕兵追之,晉軍慘敗。羊祜各軍亦各自撤兵。陸抗轉兵攻克西陵,俘殺步闡及其部屬數十人,皆誅三族,其餘脅從者數萬皆赦之。此戰,陸抗指揮若定,先打破晉軍分進合擊之勢,用次要兵力牽制晉軍主力,用主力圍城打援,終於擊敗晉軍,攻克西陵。

鳳凰二年(273年),陸抗被拜封為大司馬。同年,陸抗去世,終年49歲。 陸抗死後,吳國再無良將。而陸抗和羊祜的交往也受到後人推崇。陸抗可以說是吳國後期,對抗晉朝進攻的最大功臣。陸抗因此也入選武廟。

以上就是三國時期入選武廟的九大名將,而我們看唐朝選擇的這九大名將,從中可以看出古代是怎麼看待三國名將的標準的,要麼是有滅國之功,要麼是有著名戰役,或者當時都很有名的名將。你是怎麼看的呢?

歡迎關注我,看更多歷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