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西晉滅亡時,司馬家族下場有多慘?劉聰絲毫不給他們喘息機會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焉。”——《左傳》

西晉王朝的祖先是三國時期曹操的軍師司馬懿,憑藉自身傑出的政治、軍事指揮才能的他,連續輔佐了曹丕、曹叡、曹芳三位魏帝,最終成為帝國的實際掌權者。

西蜀政權在諸葛亮帶領下的幾次北伐戰爭,都是司馬懿在與之抗衡。

試想,如若沒有司馬懿,以諸葛亮的政治軍事指揮能力,北魏還有幾人能成功抵禦西蜀的數次北伐戰爭呢?可見司馬懿為魏國的穩定立下了汗馬功勞。

司馬懿死後,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繼承了司馬懿的地位和權力,在朝中執掌大權。

司馬氏權勢不斷擴大,到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時,魏帝曹奐被司馬炎廢掉,魏國滅亡,司馬炎篡位成功後,改國號為晉,史稱西晉。

然而,西晉作為一個結束了三國鼎立局面的大一統王朝,卻又註定是一個短命的大一統王朝。

到晉武帝司馬炎的兒子司馬衷時,就爆發了著名的“八王之亂”,不久,隨著匈奴勢力的不斷南下,歷時51年的西晉王朝北匈奴劉聰所滅。

一、司馬氏的興起與晉國的建立

東漢時期,司馬懿從無名小吏起步,不斷升官成為魏國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實現了從無名小卒到朝中重臣的華麗轉變,並由軍師逐漸轉變為權臣。

西蜀的最後一次北伐戰爭中,諸葛亮病死,司馬懿也因此得以撤軍回國。

在曹操臨終時,就再三囑咐曹丕魏國需要司馬懿的幫助才能與吳國和西蜀抗衡,

但一定要時刻提防他。

曹丕沒在位很長時間就早早得病,傳位給自己的兒子曹奐時,也特地囑託過相同的話。

西蜀北伐戰爭結束後,吳蜀勢力大不如從前,此時魏帝曹奐想廢掉權傾朝野的司馬氏,可沒想到的是,司馬炎竟直接廢了魏帝,建立了晉朝,也就是史書中所說的西晉,司馬炎也就成了晉武帝。司馬炎即位之時,西部的蜀國已經被滅,北方的曹魏也已不復存在,三國中只有東吳尚未平定。

故晉武帝司馬炎登基後的首要任務,便是平定東吳,統一全國。

公元279年十一月,晉武帝發動水軍和陸軍共20餘萬,分成東線西線共六路進軍攻打東吳,公元280年二月初,晉軍戰勝吳軍,攻克丹陽。

後又攻破吳軍置於江上,用來阻斷江上船隻通行的鐵鎖鐵錐,戰船行進暢通無阻,戰鬥中吳軍西線戰場上的統帥孫歆被晉軍擒獲。東線戰場上,東吳丞相張悌率領3萬大軍,橫渡長江迎戰晉軍,結果吳軍大敗,落荒而逃,而晉軍揮師渡過長江,刀鋒直指建業。

吳軍驚恐怯懦,吳主孫皓不戰而降,士卒大都奔逃離散,東吳宣告滅亡。

至此,魏、蜀、吳三國都已覆滅,西晉成功實現大一統。

之後,十餘名同姓貴族被晉武帝分封為王,晉國的官制、法制、兵制等一系列政治制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調整,由於當時晉國臣子大都為當時的名門望族,他們制訂的制度也多為保護自己的利益的制度,故晉國建立初期,經濟並沒有很大的發展。

二、“八王之亂”與西晉滅亡

公元290年,司馬炎病故,晉惠帝司馬衷繼位。晉惠帝司馬衷本來就天資愚笨,讓他治理國家實屬荒唐,於是,皇后賈氏盡掌朝中大權。司馬氏諸王對這種情況甚為不滿,暗暗策劃殺掉賈氏以獨掌朝中大權。

這就是後來著名的“八王之亂”。根據封地的不同,“八王”分別指齊王、趙王、長沙王、河間王、成都王、東海王、汝南王、楚王。

公元299年,趙王倫殺掉賈后及其黨羽,又於公元301年廢晉惠帝,自立為帝。之後齊王冏、趙王倫、長沙王乂、河間王顒、成都王穎五王之間為爭奪權力不斷髮生戰爭,直到公元306年,已經被廢的晉惠帝被東海王越用毒藥毒死,懷帝司馬熾也被東海王越擁立繼位,五王之間的戰爭也暫時停止。至此,歷時五年的“八王之亂”方為結束。“八王之亂”中,天下傳揚出了晉“

得國不正

”的說法,以及晉武帝荒淫無道,晉惠帝無能理政的傳聞。

而此時另一個更大的災難也正在路上,三國後期,曹操、劉備、孫權都老死病死了。這時,匈奴首領劉淵也在養精蓄銳,不斷擴張勢力、擴充實力,併兼併吞沒了北方的絕大多數土地。

八王之亂”時期,西晉王朝內部矛盾激烈,統治階級尚且不能保證自身的生命安全,自然無暇顧及外部勢力的發展。

後劉淵被推選為“大單于”,並打著自己的祖先是漢昭烈帝劉備,自己是漢室後裔,以此為名,開始了滅晉的歷程。最終,晉愍帝司馬鄴出降,西晉王朝滅亡。

三、五胡亂華,終劉淵勝

西晉末年,王室衰微,許多人紛紛起義,欲圖滅了西晉,而最終滅了西晉的是匈奴人劉淵。古人造反前都有個說辭,像“清君側”一類的,那麼劉淵是如何弄來個“名正言順”的理由的,這還要從西漢說起:劉邦剛剛建立西漢時,就與匈奴和親,匈奴與公主的孩子因此也就有了劉家血統,就直接改姓劉。

到漢武帝劉徹時,國力鼎盛,經濟繁榮,就出兵攻打匈奴,最終匈奴一舉歸順了漢王朝。

匈奴的子孫中就有劉淵,於是劉淵打著漢室正統的旗號,規避了“篡權謀位”的嫌疑,從四面八方招兵買馬,為後來兒子劉聰推翻西晉王朝建立了基礎。

劉淵登基後,立即派遣自己的兒子劉聰和大將王彌直搗西晉都城洛陽。

劉淵當時年事已高,次子劉聰雖然戰功卓著,但是劉淵卻根據在封建時代根深蒂固的“嫡長子繼承製”,把皇位傳給了長子劉和,劉聰很不服氣。

劉淵死後,手握兵權的劉聰舉兵滅了自己的哥哥劉和,並自己上位稱帝。

當時劉聰的軍隊相對於西晉的部隊,正如“彼竭我盈”。劉聰一鼓作氣,親率大軍,直攻西晉都城洛陽。

當時在洛陽主管西晉政權的是東海王越,他手握重兵,但為了自保,他選擇放棄與劉聰軍交戰,帶領4萬人馬和大批朝臣撤離洛陽,向東行軍,築於項城。

劉聰趁此時機,一舉滅掉了東海王所率領的人馬,攻克洛陽城,掠走懷帝司馬熾。

懷帝被劉聰俘虜後,為斷絕劉聰拿懷帝要挾的念頭,豫州刺史閻鼎和雍州刺史賈疋協同眾人,隨即擁立司馬鄴為晉帝,定長安為新的都城。

而劉聰絲毫不給西晉王朝喘息的機會,舉兵包圍長安,此時的西晉已沒有能力與劉聰的軍隊抗衡,遂晉愍帝司馬鄴出降,西晉王朝終結。

結語:

歷史上,不同集團間的利益關係往往會導致國家的興亡。

秦朝標誌著中國由奴隸制社會進入封建制社會,三世而亡。東漢至隋朝,士族階級到科舉取士中,諸多王朝都不長久。

但值得注意的是,西漢政權被王莽謀篡而劉秀起,東漢被滅而劉備出,建立蜀國。蜀國被滅,西晉建立後,又被漢室家族滅掉。

歷史兜兜轉轉,總是離不開漢室,可見漢王朝的勢力之廣和影響之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