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神醫華佗曾經不屑從醫?曹操為何要宰了他?撬開腦殼治頭疼靠譜嗎

華佗死得真不冤!如果你是曹操,有人在你腦殼疼的時候,說要把你腦袋敲開拿點東西出來,再縫合上,你願意不?

哪怕是現代醫療條件如此發達,很多人也不會願意這麼幹,為啥?因為有風險啊!腦殼疼忍忍還能過,腦袋敲開了,萬一出點意外,就直接送走了。

因此在1800多年的三國時期,你提出來要把曹操的腦殼敲開,曹操鐵定覺得華佗不是缺心眼,就是有意要害他,這麼一來殺掉華佗豈不就很正常了?

首先,作為一名醫治天下人的大夫,你是個缺心眼,那不是害人嘛!殺了你,不就可以保證你不會再去害別人了?其次如果你要加害曹操,那就更應該殺了。所以說《三國演義》裡的華佗之死不冤枉。那麼正史中的華佗呢?

一、正史中華佗死得也不冤枉。

按照《三國志》的記載,華佗依舊是一代名醫,曹操年紀大了以後,這腦袋經常疼。疼起來是真的要人命。

這個時候的華佗跑過來,朝著曹操的腦袋上紮了幾針,你別說,曹操的腦殼立刻就不疼了!就問你華佗厲害不厲害?簡直是膩害!

可是你不知道的是,如此厲害的華佗,居然很討厭自己的職業。為啥?因為在古代讀書人實在是沒辦法才去行醫,這行業一直遭到世人的鄙視。

抱有這種態度,華佗這心裡當然不是滋味。所以在治好曹操的腦袋以後,華佗就回家了。為啥?因為他不喜歡這種被人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感覺。

看樣子我們的神醫華佗,還是個不羈放縱愛自由的文藝青年。可是曹操的腦袋疼是個無法根治的毛病,需要華佗隔三岔五去扎兩針。

等到這次華佗回家以後,曹操腦袋又疼了,於是派人去請華佗來。

華佗很厭煩這種被人呼來喝去的感覺,曹操又不給他一個官做做,這麼個使喚法,華佗自然心不甘情不願。

所以這回華佗說自己的老婆生病了,他必須要回去給媳婦兒治病。這一去就去了很長時間,一再拖延給曹操治病的日期。

你想想,曹操的腦袋整天疼得發暈,這心裡能好受嗎?於是就派人去華佗家裡暗中調查。如果華佗的媳婦兒真的生病了,那就給點糧食他們家。如果沒有生病,那就把華佗給拖回來。

結果調查的人跑去一看就傻眼了,華佗的媳婦兒活蹦亂跳,整天嘻嘻哈哈,這要是生病了,那世上可就都是生病的人了!

所以華佗就這麼被拖了回來,還沒怎麼拷打,華佗就全都招了!這還得了?這是欺君之罪有沒有(曹操當時已經是魏王了)?

於是乎曹操就把華佗給宰了。你說這裡的華佗冤枉不冤枉?肯定不冤枉,當然了換做現在那是罪不至死的,可是在封建時代,欺君之罪就是得殺頭。

二、華佗對自己的職業,是又愛又恨。

華佗是個充滿矛盾的人,他在醫術上有高超的能力,但是他本人卻和世人一樣,壓根就瞧不起這個行業。

學而優則仕,在古代人看來,讀書認字以後,就應該出來做官。那個時候義務教育還沒有普及,所以世上絕大多數都是文盲,你要有個小學畢業的文憑,絕對是縣城裡頂呱呱的高階人才。

華佗能夠學醫,自然是飽讀詩書了。可惜生逢亂世,找不到一份合適的工作。所以為了生存,華佗只好做了醫生。

那個年代的醫生,是大家瞧不起的物件。真的很不明白古代人的三觀,瞧不起有錢的商人也就算了,居然連治病救人的醫生,他們也瞧不起。

曹操打算殺掉華佗的時候,荀彧曾經為華佗求過情,他認為華佗醫術高明,最好還是留他一條小命。

可是曹操的回答卻讓人有點咋舌,曹操覺得華佗這傢伙就是個無能鼠輩,天下像他這樣的人數不勝數。

從曹操的話中,我們也能看得出,曹操是打心眼裡瞧不起身為醫生的華佗。這是對整個醫生行業的鄙視,不單單指的是華佗。

所以啊,大環境如此,你覺得華佗在治病的時候,心裡能高興嗎?本來就不太順心,現在還要被人呼來喝去,有點小脾氣的華佗,自然不願意給曹操賣命了。

不過臨死前,華佗還是展現出了他對自己這份職業的喜愛。他在大牢之中,把自己畢生所寫的醫書交給了獄吏,希望這本書能夠流傳後世,治病救人。

可惜獄吏膽子小,不肯要,華佗無奈之下,含著淚把這本書給燒了。可見華佗是真的喜歡自己的職業,只不過是因為大環境鄙視這份職業,使得華佗的內心充滿了矛盾。

三、華佗有做官的機會,他為何不去?

在《三國志》裡有這麼一段記載: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人也,一名旉。遊學徐土,兼通數經。沛相陳珪舉孝廉,太尉黃琬闢,皆不就。曉養性之術,時人以為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

講的啥意思呢?華佗這個人讀書很厲害,所以沛相陳珪,曾經推舉他為孝廉。舉孝廉是漢朝做官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見華佗第一次有了做官的機會。

不光如此,就連太尉黃琬也曾經邀請華佗出來做官,可是華佗把這兩位都給拒絕了。我勒個去,由此可見華佗還是個清高的人啊!

既然是個清高的人,為啥後來又不太喜歡自己的職業呢?我認為,華佗年少的時候,專注於自己的愛好,也就是醫術。

這個時候的華佗,沒有成家,也沒有柴米油鹽的壓力,只需要好好讀書學習就行了。所以他壓根就不願意出來做官,研究研究醫術,難道不香嗎?

可是愣頭青總有被社會啪啪打臉的時候,等到華佗年紀大了一點以後,發現周圍的小夥伴都去做官了,自己依舊一事無成,這心裡自然不好受。

因此青年、中年時期的華佗,對自己的這份職業,那是瞧不上的。可是到了晚年以後,人生已經走到了風燭殘年的最後時刻,華佗回顧自己的一生,他又開始無怨無悔了。誰說人活一輩子,一定要出將入相?一定要榮華富貴?他再次愛上了自己的這個職業。

總結:華佗也是個普通人。

華佗的人生經歷了這麼三個心態轉變的階段。第一個階段喜好醫學,瞧不上做官。第二個階段,崇拜做官,開始鄙視學醫。第三個階段,寵辱不驚,對自己的人生無怨無悔。

我覺得這是一個人很正常的三個階段,伴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眼界也會跟著變化。

至於華佗之死,恰好是處於他想不通的第二個階段。好在華佗在牢裡過渡到了人生的第三個階段,也算是沒有留下什麼遺憾了。

參考資料:《三國志》

讀三國曆史,建議讀一讀這套陳壽的《三國志》,這是第一手資料,比專家們的分析更加原汁原味。何況還有史學家裴松之的註解。

三國志(套裝共4冊 國學典藏版 裴松之注)

¥

102。5

京東

月銷375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