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在孟子心中,“仁義”究竟是什麼呢?

《孟子》一書第一章中,提出的仁義思想是儒家學說的核心。 從孔子的“祖述堯舜、憲章文武”起,儒家就認為“聖王之道唯有堯、舜、禹、湯、文、武”,而這些“聖王之道”又以仁義為首,因此,仁義思想是儒家學說必然要涉及到的內容。

孟子身處的亂世是現實的功利思想大行其道的社會,針對當時的這種社會風氣,作為儒家代表人物的孟子,大力提倡和宣揚仁義之說,希望以一己之力改變這種狀況。因此,他以“正人心,息邪說,距詖行,放淫辭,以承三聖者”為己任。由此可見,孟子的這些做法是以現實社會為基礎的,充分體現了孟子強烈的責任感。

當時,諸侯們追求功利的手段已經達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而作為一位大國之君的梁惠王之所以能見到孟子,根本原因也是為了能在爭權奪利的鬥爭中取得優勢。在剛剛見到孟子時,梁惠王對孟子瞭解不足,錯把孟子當成是蘇秦、張儀等崇尚“詐力”的縱橫家之流,因此剛一答話便問“有以利吾國”,而心懷仁義思想的孟子也不客氣,觀點鮮明地回敬道“亦有仁義而已矣”,從而揭開了向全社會提倡和宣揚仁義思想的大幕。 當然,儘管孟子的主要思想是仁義,但他也不是始終都不想利、不講利,他只是不唯利是圖而已。

根據《孟子》一書的記載,孟子關於利的觀點有“魚,我所欲也”、“修天爵、仁義忠信,樂善不倦,而人爵”等。更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孟子仁義思想的重要方面——保民之說——其實講的也是利。可見,孟子是並不排斥利,只不過利不是他的主要思想。 孟子講的利,與其他人追求的利有很大的區別。首先,孟子反對人們不講社會公義、只講一己私利的做法;其次,當社會公義與私利發生衝突時,孟子主張把社會公義放在首要位置考慮,等等。只有知道了這些,才能對儒家思想和《孟子》全書有更深的瞭解。

現在的君子不僅不羞於言利了,而且已經是“義利齊飛”,達到了孔子所謂的“見利思義”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