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跟著非遺遊山東|尋膠東非遺美食 品沿海經典味道

「本文來源:好客山東」

山東綿延的海岸線上

岬灣相間,沙軟灘平

城伴海生,海增城色

數千年耕海牧魚

孕育滋養了一方獨特的美食文化

沐海風,賞日出,品美食

一同開啟

膠東非遺美食之旅

品味舌尖上的膠東特色美食!

日照-青島-威海-煙臺-濰坊

-

日照 -

東夷太陽餅

日照古為東夷,是東夷太陽文化的起源地,至今仍有每年農曆六月十九舉辦的太陽節。日照古代先民把新收穫的五穀做成太陽形狀的餅,以供奉太陽,感謝太陽給人們帶來了光明和溫暖,給大地帶來了豐收。

五蓮煎餅

煎餅是日照市五蓮縣的主食,已有上千年的歷史。煎餅多以粗糧製成,常吃煎餅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有益腸胃健康;其次煎餅筋道耐嚼,常吃煎餅有益牙齒健康。製作五蓮煎餅將雜糧糊子做成一個團,然後用手在燒熱的鏊子上滾動。就這樣一圈一圈的,直到整個鏊子被攤滿,這可是一個技術活。剛揭下來的五蓮煎餅香脆可口,散發著香氣,咬上一口,薄脆香酥。

-

青島 -

香酥雞烹飪技藝

香酥雞烹飪技藝——青島春和樓於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建立之後不久,便開始烹製香酥雞。《青島市志·商業志》載:“青島建置後,隨著城市的發展,清朝遺老遺少、各地軍閥、官僚資產階級及外國商僑群聚於此,宴飲之風盛行……春和樓的香酥雞、扒原殼鮑魚……各有特色。”後經過春和樓多位名廚傳承發展,形成了選料嚴格,製作考究,獨具青島地域特色的春和樓香酥雞傳統烹飪技藝。

嶗山涼粉

嶗山涼粉(凍菜涼粉)乃嶗山一寶。凍菜又名石花菜,是一種生長在嶗山沿海礁石上的海洋植物。古代的嶗山漁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發現了它特有的食用功能,就是用凍菜可以熬製出別有風味的涼粉,成為當地人日常生活和接待客人的美味佳餚。因此用凍菜加工製作涼粉成為嶗山區域的一種飲食文化和民間習俗,古老的加工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以海菜、石花菜、鹿角菜所制的涼粉,透明晶瑩,加上蒜泥、香菜沫、香油、醋、鹽、味精等,是解暑佐酒的佳餚。在夏天青島的餐飲點隨處可見,清爽開胃,滲透著蔬菜的鮮味。

-

威海 -

膠東海鮮餃子製作技藝

榮成人自古就沿習著“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習俗,因而各類海鮮是百姓飲食結構中少不了的食物。膠東海鮮餃子是膠東地區飲食民俗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膠東特產海鮮入餡,品種繁多,營養豐富,製作技藝獨特,其中尤以鮁魚餃子和鷹爪蝦餃子為其代表。

蠓子蝦醬製作工藝

蠓子蝦醬是膠東沿海極富特色的海鮮調味品,其生產工藝在戰國時期形成雛形,清朝雍正年間榮成蠓子蝦醬被登州知府作為地方特產貢奉朝廷,成為宮內御品。蠓子蝦醬製作技藝記錄和詮釋著沿海先祖們在海邊繁衍生息的厚重歷史及特殊飲食,對研究沿海居民的飲食文化、生活文化、民俗文化及發展規律提供了重要依據。同時,它豐富了人們的餐桌,更給人們的飲食生活帶來了便捷、快樂與健康。

-

煙臺 -

福山大面

福山大面據傳已有二三百年的歷史,操作技藝複雜,經和麵、打條、拉抻而成面坯,細如龍鬚。使用的盛器最早是用香油浸泡過的砂陶碗,它以柔滑鮮美、細如銀絲、品種繁多、工藝性強而著稱於世。因此被稱為中國四大面條之一,福山大面有鮮、香、柔、韌、廣的基本特點。如此美味怎能不來品嚐一下。

蓬萊小面製作技藝

蓬萊小面是膠東飲食文化的一枝奇葩,繼承著原汁原味的製作技藝,它營養美味、內涵豐富,與蓬萊“人間仙境”一道享譽全國。蓬萊小面量小、面細、汁鮮,綜合了對於美食要求的色、香、味、形、器五個方面。

-

濰坊 -

城隍廟肉火燒

濰坊肉火燒是山東知名的傳統小吃,皮薄而酥脆,皮鼓鼓的,裡面是肉餡。而剛出爐的肉火燒呈碗口大小,因熱氣和肉餡而充實飽滿,圓滾滾的卻看不到捏合的痕跡,略扁平,顏色呈金黃色。濰坊市濰城區城隍廟街一帶,因為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就已經成為肉火燒鋪相對集中的地帶,擁有了響亮的名聲。

高密大蜜棗製作工藝

大蜜棗是高密民間傳統食品,因以蜂蜜調製,形態圓滿,宛如大棗,而得名“大蜜棗”。究其源,可追溯到宋代,到清代中期以後,製作技藝日臻完善,並出現了“永和”“玉祥齋”“久大”等名氣很大的糕點鋪。高密大蜜棗以其皮薄酥脆、清香蜜甜、食而不膩等特點,深受老百姓追捧,是走親訪友的首選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