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經過一年的冥想練習,他來談談大多人對冥想的誤解和偏見

提到冥想,很多人的只覺是“高深莫測、宗教、身心靈、靈脩、平時沒什麼事兒乾的人做的、想不開的人做的……”

其實這些都是誤解,冥想是一種普適練習,甚至平時在工作、吃飯、喝水的時候,只要你專注在當下要做的事,專注於事情本身,就是一種正念冥想練習。

分享一篇經過一年冥想練習的老手,談談他眼中大多人對冥想的偏見和誤解。

作者:Jade, co-founder and CEO@BES (Blockchain Economics Studio). Entrepreneur, ex-finance, crypto enthusiast.

作為一個初學者堅持冥想有一段時間了,之前發表過一篇《冥想即自由》,分享了一些個人的體會。期間陸續有朋友來問我更多具體的問題,而我也漸漸有了更深的體悟。這裡就把身邊朋友關心的問題以問答形式再次分享,僅代表個人觀點。

為什麼冥想現在這麼火?

冥想最早起源於印度佛教的”瑜伽“和禪宗的”打坐“,又叫內觀。禪宗非常強調”直接體驗“,所以你會發現佛法經典都是很模糊的說法,比如說空,不是這個,也不是那個。但是是什麼?它不會說。它最多會透過“直指”啟發你,比如拈花一笑的故事。而打坐是必不可少的“直接體驗”的方法,就是讓你自己去發現世界的本來面目。

禪宗發展到西方後,發展出新的概念,比如冥想(meditation),正念(mindfullness ),還有新的分支方法,比如矽谷和好萊塢流行的超越冥想(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西方哲學一如既往地更偏重”實用“,所以更容易傳播,以至於冥想在一些KOL的帶領下逐漸成為了像瑜伽一樣的健康生活文化。

不過東方也好,西方也好,不同的門派和名字也好,本質都是一樣的,殊途同歸。我認為如果不是研究者或已經比較專業的練習者,不需要去關注太多的概念,開始的時候怎麼簡單怎麼來。所以禪宗裡有一句話”只管打坐”,就是不要被太多的概念迷惑,也不要過多地去糾正姿勢,方法的對錯,這些在過程中會自我調整。冥想是一件非常,非常自我的事情,別人的方法不一定適合自己。

冥想到底有什麼好處?

網路上和媒體上推薦冥想的素材已經非常多了,感興趣的人相信都有途徑瞭解,目的因人而異。這裡只分享下個人感受:

輕鬆一點看待這個問題,我們的大腦需要休息。佛說,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就算我們睡覺的時候,大腦還是在思考,並沒有真正的休息。為什麼要讓這隻旋轉的陀螺暫時停下來?因為人除了大腦的理性思維,還有意識。至於意識是什麼,和靈魂有什麼區別,和心有什麼聯絡,這個科學才剛剛開始探索,感興趣可以分別討論,不是這裡的主題。我們暫且理解為,意識是比思想和念頭更恆定,更本質的”另一個我“。

我個人冥想只有一年多的時間,而且每天的時間並不能保證,但已經感受到冥想對生活帶來的真實變化。

第一,更清醒。在自己被情緒,被習慣,被左腦思維或右腦感情控制的時候,會更快地跳出來,讓那個念頭過去。

第二,注意力提升。你可以找時間觀察一下,自己和周圍的人是如何被手機塑造成一個注意力(attention span)極短,碎片化思考的人。注意力不僅關乎思考,工作,也關乎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運動耐力。以前我總是在運動的”痛苦期“想著什麼時候跑完,什麼時候結束。但現在注意力能自然地安放在呼吸上,反而輕鬆很多。

第三,非常養生。我冥想的過程中出現過很多生理上的明顯反應,比如俗稱的”氣動“,或武俠小說裡說的”打通任督二脈“,所以好奇地研究了很多相關的醫學理論,比如黃帝內經。直接的經驗是,氣脈更加暢通,手心腳心常年微微發熱,身體柔軟,面板更好(這個可能是內分泌導致)。而西方神經科學研究的更多是冥想對大腦的影響,這個有空單獨介紹。

回到題目所言,還是建議大家放下功利心,不要問有什麼好處,為什麼。只管冥想,你會有自己的體驗。去試吧,去玩吧,去直接感受吧。

冥想的方法到底是怎樣?應該聽誰的?

網上介紹冥想方法的影片和文章已經很多了,這裡不贅述。我個人用的是南懷瑾的“七支坐法”(七支坐法的要點——南懷瑾講授 - 簡書),但其實初學者不用那麼多講究,只要儘量盤腿,儘量坐直,避免容易睡著的姿勢和對身體不好的姿勢,就都可以。不要陷入對任何一個具體方法的執著。這裡給出幾個個人建議:

關於盤腿:雙盤 > 單盤 > 散盤,如果散盤都不行,就按儒家說的“正襟危坐”,也可以。如果腿麻了,沒關係,觀察你麻的感受,也是冥想的一部分。練習多了,腿麻就會越來越少,後面反而全身柔軟,腿盤的很舒服。中醫強調人的雙足,打坐有利於下肢的健康,到了老年會有明顯的區別。

關於呼吸:一開始可以從1數到10,再從10回到1。思緒比較多的人數出息,身體比較弱的人數入息。漸入佳境之後,就不用數數了,有意思地關注,跟隨自己的呼吸就可以。我用的是數出息的腹式呼吸,關注腹部,這樣可以氣沉丹田。不僅要數息,還要知息長,知息短,就是呼吸的質量。

關於時間:初學者儘量減少時間,增加次數。哪怕每天只有5分鐘,也可以。我現在一般40分鐘,最開始只能堅持10分鐘。以前我用headspace記時,但後來就不用了,身體有自己的生物鐘。

關於環境:哪裡都可以,當然最好是安靜,熟悉的環境。我在家就是留了一個冥想的小角落,一張瑜伽墊,一個坐墊。有時在車上,飛機上我也會冥想,可以閉目,也可以睜著眼睛。其實只要是你的注意力在自己的呼吸上,再多的干擾也沒關係。

至於聽誰的,我覺得網上宣傳冥想的人沒幾個是真的自己堅持冥想的,不用太在意他們的宣傳。冥想是所有的“生活方式”里門檻最低的,你不需要特殊的地點,工具,不需要花錢,也不需要讀各種書看各種影片加各種群。所以出於商業目的的冥想倡導者比較難賺錢,你也不要被忽悠。

冥想的最終目標或追求是什麼?

我有一個美國朋友對冥想的總結特別一語中的,他說冥想就是focus on not focusing。關注你不能關注這一點。看著腦海中的念頭來來去去,就是冥想的全部。所以不要去禁止你的思想,也不要執著於追求“空”。

至於為什麼要關注念頭的來去,這是一個龐大的哲學問題。簡單地說,我們的人生就是無數個念頭組成的。像大海的波浪一樣,浪前還來不及消失,後浪就追了過來。甚至有些你覺得重要的人生選擇,大的不得了的生活難題,也都只是因為一念而起,起心動念。什麼夢想,什麼慾望,什麼愛情,什麼痛苦,只不過是念頭。而被念頭控制而不自知,就是佛所說的一念無明。

意識到這一點並不意味著無慾無求,甚至消極的生活態度。相反,帶著豁達的心態去看待生命的過程,去“放過”小我執著的假象,才會自發地生出生命真正的創造力,就是所謂的道法自然。

所以,別再問這麼多為什麼,跟隨心而不是思想。對我自己來說,冥想對生活的終極意義就是“活在當下”。把注意力每時每刻都放在當下,他們是你唯一”擁有“的東西。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所以你連當下也沒有。你只是在盡情地經歷和感受”變化“,這個唯一永恆的東西。

冥想跟宗教有關嗎?

其實不止冥想,禪宗本身跟宗教有淵源,但沒有必然的關係。我也系統性地閱讀過很多佛教,禪宗,印度瑜伽,還有西方腦科學,西方哲學的經典。但最感興趣的,還是他們相通的部分。

我曾經在隨筆中寫到:“看紀錄片《三摩地》,對一個觀點非常認同。就是各種宗教,瑜伽,冥想的儀式,其實是遠離世俗執著之後的另一種執著。前者是更多的物質,更多的愛,更多的擁有,後者則是更多的”空“,更多的”無我“,更多的”得道“,甚至比前者的欲求更深。《金剛經》裡說,一個潛心修行的人最後一步要修的是忘了法,忘了佛。因為處於某種目的去修行,去佈施,就已經偏離了自然的狀態。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行為態度和生活方式應該是心靈平靜的結果,而不是心靈平靜的手段。”

所以,禪比宗教更少,也比宗教更多,因為它不追求和執著。除了上文提到的紀錄片,再推薦幾本相對中性,與宗教無關的優秀著作: >《the power of now》- Eckhart Tolle >《The Headspace Guide to Meditation and Mindfulness 》- Andy Puddicombe >《長青哲學》- 赫胥黎 >《靜坐的科學與心靈之旅》 - 楊定 >《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 南懷瑾 (不要被題目嚇到!)

什麼運動可以幫助提升冥想能力?

冥想和運動是相互促進的,比如很多運動員都會透過冥想促進注意力和心理素質的提升。瑜伽可能是所有運動中和冥想最相近的,非常強調對內的探索,關注呼吸,鍛鍊內臟和骨骼肌肉。甚至有一種說法是”流動的冥想“。

跑步和游泳也是冥想的好機會。如果你平時聽歌來對抗無聊,現在可以試試在跑步和游泳的時候關注自己的呼吸。這樣既可以運動又能冥想。

進階的過程中要做什麼?

這個問題可能我不適合回答,因為我還只是初學者。不過隨著冥想的狀態越來越好,你很有可能會對很多問題感到好奇,比如神經科學,中醫,禪宗,甚至量子物理。你也會開始研究一些細分的方法或門派,或參加更專門的活動。

不同的冥想細分方法,一般的區別是觀想的物件不同。比如光瑜伽是觀想身體內的光。白骨觀是觀想自己變成了一副白骨,最後連骨頭也消失不見,變成了灰燼。這種方法一般被視作一種”捷徑“,因為瀕死體驗,和”自己“的消失,最有可能讓人到達無我的境界。但是它需要你對解剖學有所瞭解,而且還必須見過人肉體的死亡過程。

還有一些人會開始參加“禪七”這樣的集中時間的冥想活動。中國的很多寺廟都有每年固定的禪七時間,香港有靜觀中心,臺灣有佛光山等聖地,日本,印度,巴厘島等有禪宗文化的地方也都有這樣的選擇。不過,禪七要面臨的是7天或以上的連續打坐,身體和精神都要有充足的準備,也很難有人有這種與世隔絕7天的奢侈。

我的建議是,除非已經非常喜歡冥想,立志更深入地研究,不然沒必要去追求更復雜的東西,也沒有必要去找老師。冥想並不是為了有所得,也沒有學位證書。就算有更高明的人,冥想也不是一門可以傳授的知識,它只是一種個人體驗。

如何對待冥想中遇到的“神秘體驗”?

是的,隨著認識一些有長期冥想經驗的朋友,我知道了很多不可思議的神秘體驗確實存在。如果你試過蘑菇,LSD,死藤水等等藥物,那麼這些跟長期冥想的人所能經歷的比起來,都不算什麼。

我自己也有過幾次”神奇“的經驗,不過都還停留在四禪八定的初級階段,最多隻是身體感受,還沒到看到什麼幻想的程度。但即使看到了幻想,多數也只是因為氣對視覺神經的作用,沒有什麼大不了。

所以,對於神秘體驗,遇到了就讓它過去,沒遇到也不要追求。智慧不夠的人,很容易誤入歧途,走向迷信,或其他的極端。所有的感官體驗其實也只是”相“,不必執著。

如何開始?

現在,閉上眼睛,調整呼吸,數自己的呼吸,從 1 數到 10。你是不是走神了?想到了什麼?把它,這個念頭,寫下來,留言給我們。

好了,你的第一次冥想已經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