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明朝是如何做到皇帝不被架空,掌握絕對實權的?

秦漢時代前期,宰相分享了部分皇權,因為宰相的建議皇帝一般都還聽,宰相畢竟位高望重。

東漢時,外戚太監一度完全掌握了皇權,可以達到廢立皇帝的層次。

三國兩晉南北朝,皇權也勢弱,軍閥可以讓皇帝“禪位”。

隋唐時期,中期的太監開始監軍,後期的太監發展到可以控制皇帝人選。

宋朝,皇帝開始認真考慮皇權的威脅,將軍隊精英放在開封,地方部隊勢力大減,朝廷裡面呢,宰相權力被分割殆盡,行政,軍事,錢糧被三種官職行使。而且宋朝是一個沒有長官的朝代,縣長能斷的案子最大隻能是杖打100,皇權直接通達到州一級。兩宋四百年,沒見誰能威脅皇權。

到北宋畢竟還不算專制皇權,國家大事,皇帝還是跟宰相們談論,他們的意見也經常左右皇帝決策。宋朝奉行的是皇帝與士大夫集團共治天下的策略。

明朝自明太祖洪武元年建國到明思宗崇禎十七年李自成進北京滅明,共276年國祚,歷經十六帝。但是明朝居然有121年的時間裡皇帝沒有上早朝的時間。如明武宗雖豹房沉迷無度,常駐宣府,親征蒙古王子也是親臨流矢,但也搞得大臣們也提心吊膽。南巡作樂。但也荒廢了朝政,多年不理政事。

明世宗嘉靖帝在位四十五年,篤行道教,獨守深宮,齋醮煉丹,以求長生。明嘉靖二十一年,由於迷信吸風飲露的求仙之術,導致“壬寅宮變”,此後嘉靖帝遷居西苑長達二十四年不理朝政。雖然明朝出現一些昏庸的皇帝,甚至有連續幾十年不上朝理政,但是明朝的國家機器照常運轉,君主權利也沒有旁落,就連後世的清朝也直接承襲。特別是明神宗萬曆皇帝近三十年不上朝,後期也掌握實際的權利,這一切都是什麼原因呢?

萬曆三十年不上朝不代表不理政,但是掌握著實權這事其實很好理解。

舉一個通俗的例子,馬雲天天東北西跑,一年也不會有幾天在阿里巴巴總部待上幾天,可阿里同樣賺錢,馬雲之所能離開,是因為他下面有副總裁,有經理,有主管,有人事部門,有考核制度。而明朝一樣,史料上稱,明朝是封建社會制度最完善的,以至於清朝直接照搬,而康乾更是對朱元璋佩服得五體投地,發出了“治隆唐宋”的感慨。

朱元璋監督機構(督察院)與特務機構(錦衣衛、東廠、西廠)的建立,使得君主高度集權,而宰相職位的廢除,奏章成為了皇帝的唯一專權。外有監察機構與錦衣衛監視百官,內有奏章專權披紅,行駛政務聯絡。。這樣的制度下,百官不敢亂,也亂不起來,而廢除宰相,奏章直接變成皇帝的專權之後,更是無礙,而“萬曆的三大徵”便是明神宗幕後操作的。

說起萬曆皇帝為什麼不上朝,主要的原因就是躲避大臣們的口水。萬曆10歲登基,在位時間長達48年。萬曆剛登基的時候,由李太后,大學士高拱、張居正、高儀輔政,萬曆在位前十年,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社會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史稱“萬曆中興”。

因為繼位時間過早,萬曆早年一直在太后與大臣的操控之下執政,幸福指數特別低,但是萬曆不氣餒,同樣學習,隨著知識的增多,開始變得寡言少語,甚至看起來可欺。鄭貴妃還老是嘲笑他“像老太太”

因為朱元璋在開國之初,建立了言官制度,目的就在於鼓勵大臣直言進諫,以便及時糾正皇帝的錯誤,保障國家的大政方針正確,從而確保朱家江山萬世永固。朱元璋的《祖訓》對後世有絕對的權威,後世的臣子們可以拿著《祖訓》去敲打皇帝而不用擔心受到處罰,言官們以此為恃,有恃無恐。

隨著制度實行的時間越來越長,就開始變味了,言官制度,變成了換取名氣的途徑,面對“軟弱可欺”的明神宗,每天的上朝變成了口水戰。

我們都知道解決問題開會討論,並不是人越多越好,只要關鍵人物到場就好,因此萬曆皇帝為了避免口水,開始了無為而治。遇到大事情需要討論時,只需將相關一小部分人叫來議事即可。而“萬曆三大徵”(平定寧夏蒙古拜之亂、播州土司楊應龍之亂以及抗倭援朝戰爭)便是這樣完成的。而日常事務,走奏章即可。

綜合分析。

1。萬曆皇帝只是不上朝,缺少了廷議這個環節。

2。大事決策操作流程。(1)內閣針對事件票擬決議。(2)票擬決議交掌印太監,掌印太監讀與皇帝聽。(3)皇帝出臺最終決議,由掌印太監抄寫或直接蓋皇帝印璽。(4)由太監帶聖旨給相關人部門宣讀執行。

在這一流程中皇帝不能直接草擬聖旨,聖旨必須出自內閣。內閣對皇帝聖旨有封駁權。

3。萬曆雖然沒有早朝。但不等於不見大臣。重大事情透過內閣合議和太監傳達。重大事件決策權一直屬於萬曆。

4。萬曆透過人事任免獎懲等權術控制朝臣。利用黨爭,利用文臣與太監這些矛盾達到平衡控制時局。

5。利用明朝東廠錦衣衛等特務機構加強對朝臣控制。

明朝皇帝沒那麼壞,是滿清政府黑的太厲害。

不過隨著萬曆的皇帝的年紀越來越大,也開始荒於政事,又無像張居正這樣的人可以督導,明朝開始走向衰落。歷史記載中,把萬曆年作為明朝開始走向滅亡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