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健康

開辦“便民門診”的啟示

“這樣的便民門診太貼心了!”傍晚時分,華燈漸上,懷孕快七個月的孕婦白微正在吉林大學第一醫院的口腔科門診就診。她告訴記者:早上,牙忽然疼起來,在APP上掛號,果然,平時就不好掛的口腔科,白天號全滿,好在有了這個延展到晚間的便民門診,很順利約到號,看上了牙。

為解決學生、上班族等在工作日就醫不便等問題,吉林大學第一醫院日前開辦了傍晚到晚間時段的便民門診,延長了眼科弱視治療、口腔科等6個群眾需求較大的科室開診時間——每週一到週五下班延長到20點,大大方便了患者。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更好方便群眾就醫,開放哪些科室、開放時間,都是經過反覆斟酌考量的;既進行了大資料分析,又廣泛地徵求了患者意見。

開辦便民門診的經驗,對我們做好其他民生工作,也有一些啟示。

不妨多做換位觀察。群眾到底有什麼需求,生活中有哪些難題,僅站在服務供給方去看,就不如換位思考、代入觀察。“假如我是患者,什麼號最難掛?”帶著這一“假如”去調研,就能找準工作的靶心。服務群眾,首先就要從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做起,這樣才能有效地解群眾之所難。

不妨多做貼心服務。問題找準了,設計解決方案時,也要從便利群眾的角度去體察、衡量。號難掛,簡單增加一些號源行不行?醫院調研發現,不光是數量問題,還有個時間不匹配問題。就診時間和上班時間是重合的。盤活下班後時間延長開診,一舉兩得,自然最受群眾歡迎。這說明,只有深入細緻地調查研究,依據群眾的具體情況和真正需要想辦法,暖心事才能辦得更貼心。

記得前年冬天下鄉採訪,就碰到件暖心事:一位捐贈者給當地鄉鎮小學生捐羽絨服,不是簡單地均號捐贈,而是細緻到每個人都量身定做,每件衣服都對應著孩子的姓名、身高、性別。這樣貼心定製的嶄新羽絨服,孩子穿在身上,一定能暖在心裡。

從群眾的角度思考問題、尋找辦法,才能更好地解決各項急難愁盼問題,溫暖人心。

《 人民日報 》( 2022年10月25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