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健康

“百鏡大戰”趨冷,這屆消費者不好“忽悠”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鋅刻度,作者|星晚,編輯|陳鄧新

邁入2022年的最後一季度,多家一線城市的健身場館卻被爆私教營收同比下降明顯,越來越多的私教進入待業狀態。

而同樣在近日由胡潤研究院釋出的《2022年中全球獨角獸榜》中,卻顯示FITURE沸徹魔鏡成為了智慧健身領域中唯一上榜的獨角獸公司。這難道代表著,當注重身材管理的消費者被劉畊宏領進居家健身的門,曾經發展遇阻的健身鏡又重新收穫關注了?

實際上,近年來加入健身鏡賽道的企業已越來越多,不僅有騰訊、小米等網際網路頭部企業,如運動軟體咕咚、跑步機品牌億健、瑜伽服裝品牌lululemon等企業也紛紛加碼入局,想要分一杯羹。

企業混戰最明顯的影響是健身鏡的價格被打了下來,以低價換使用者的策略依舊百試不爽。但與此同時,硬體質量堪憂、配套內容不夠豐富等弊端也在使用者群體擴大的過程中被暴露出來。

在“健身鏡是否是智商稅”的討論熱度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健身鏡是否能順利飛入萬千百姓家?

從網紅到吃灰,健身鏡始終不是剛需

“買回家9個月,使用的次數屈指可數,這可能是我自己的問題,但事實是真正自律的人會選擇下班後去健身房流汗,而不是在家對著鏡子練。”蔡穎菲家的健身鏡,來自閨蜜的一份好意。

去年末,蔡穎菲過25歲生日時,幾個閨蜜合夥給她買了一臺mirror健身鏡,黑五期間也花費了近1000美元。最開始的兩個月,為了不辜負閨蜜的一番心意,蔡穎菲下班後還是會抽出時間透過健身鏡鍛鍊,但漸漸地,蔡穎菲還是失去了耐心。

“其實無論是健身房還是瑜伽館,我都報過不少課程,對我來說,健身時的氛圍特別重要。”蔡穎菲對鋅刻度談到,“如果是想練瑜伽,健身鏡課程中的各個動作,我都知道,但重要的如何把動作細節做到位,如何營造出線下的氛圍。如果是簡單有氧,那麼直接開啟B站,投幾個小馬哥、韓小四或者劉畊宏的影片,豈不是更有氛圍感。”

從網紅到吃灰,健身鏡始終不是剛需

:“健身本身也是一部分難得的社交時間,我為什麼要呆呆地對著一面鏡子”、“脂肪燃燒識別不準,有時候站著不動,數值也會蹭蹭上漲”、“系統經常出現卡頓,健身需要保持心率,這樣斷斷續續地練會很洩氣”……

除了對產品的不滿意之外,健身鏡搭售的會員課程也勸退了不少消費者。據鈦媒體報道,目前行業內幾家主要公司都選擇收取硬體費用+軟體服務的會員費形式,Fiture和咕咚每年需付費1200元及999元使用會員內容,會員到期後繼續解鎖平臺課程需要持續付費。

重要的是,雖然各品牌推出的健身鏡內建課程略有不同,但大都圍繞著包括瑜伽、普拉提、有氧舞、搏擊操、力量塑形、體態糾正、體能訓練、孕產等健身需求而設定,區別主要在於合作的不同健身教練的風格。

“一次性購買健身鏡的費用加上後續持續要付的會員費,仔細算算,可能除了能夠天天堅持的少部分人,其他人倒不如直接去健身房,畢竟健身房還有各種各樣的器材,而健身鏡的質量究竟能保持多久還是個未知數。”陳齊試用過一次健身鏡後,果斷在14天內選擇了退貨,轉頭到健身房充了年卡。

FITURE的融資程序

陳齊的擔憂不無道理,鋅刻度在黑貓投訴上搜索發現有消費者稱自己在3月18日花費4661元購買的一臺FITURE健身鏡,在使用四個多月後就出現了故障,經售後人員確認為主機板損壞。另外也有另一品牌健身鏡的消費者表示,安裝時按說明書指示將健身鏡靠牆擺放,後來無故傾倒,但內部程式可正常使用,只是外屏破損,不過卻需支付1990元的物料費和600元的維修服務費。

不難看出,從種草到使用,健身鏡想要“忽悠”消費者,都不太容易。

與蔡穎菲有著相似觀點的人不在少數,鋅刻度從小紅書、微博、知乎等平臺上也看到部分消費者對健身鏡的吐槽

儘管近兩年掀起了一陣全民健身熱潮,但健身鏡市場卻在經歷“百鏡大戰”之後降了溫。

最早出現在人們視線中的健身鏡產品由美國Mirror公司於2018年推出,兩年後,瑜伽服裝界“頂流”lululemon斥資5億美元將其收購。彼時,各大運動品牌與資本都提高了健身鏡行業的期待。

到了2020年,健身鏡行業開始迎來輝煌的“百鏡大戰”時期。據公開資訊顯示,2020年秋季,AI健身公司myShape、健身品牌FITURE先後釋出健身鏡產品。緊接著到2021年,跑步機生產商億健推出“億健魔鏡”、戶外運動平臺咕咚發售“FITMORE健身鏡”、樂刻推出首款家庭智慧健身鏡“LITTA MIRROR”、健康生活品牌YUPP也推出首款健身鏡產品。

參賽的選手多了起來,經典的價格內卷也如期而至。起初,mirror與FITURE推出的健身鏡價格達到8000元以上,再加上內容會員年費,總價一度破萬。而如今,小度添添智慧健身鏡M30售價2699元起、億健AI智慧健身鏡手機4099元起、YUPP超能鏡Y1售價1949元起,甚至連FITURE也順勢推出了魔鏡mini,售價2799元起。

圖源:企查查

但價格戰奏效了嗎?只能說有,但不多。鋅刻度從企業查詢平臺搜尋發現,FITURE走紅之初,用了僅僅不到兩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四輪融資,融資金額超過3。9億美元,吸引了紅杉資本中國、黑蟻資本、騰訊資本、金沙江創投、高鵠資本、君聯資本等投資方,風頭一時無兩。然而,FITURE的融資程序卻暫停在了2021年4月進行的B輪融資。

今年7月底,FITURE還傳出大規模裁員風波,裁員範圍集中在國內一線的業務員工,此外還有4位VP級別的高管離職。儘管FITURE對此事迴應稱,“作為一家處於成長期的創業公司,為了更長遠地發展,需要根據戰略靈活調整組織架構”,但外界關於FITURE發展模式的質疑已開始喧囂塵上。

激烈的價格戰,沒換來想要的爆款

2020年,Mirror超預期實現了1。7億美元收入,這一結果給了Lululemon十足的信心,因此其在2021年完成了在北美200多個零售店內開起Mirror店中店的業務擴張。

據外媒報道,lululemon希望透過兩個品牌之間會員、課程的緊密聯動,實現Mirror 2021年收入增長50%至65%,達到2。5億至2。75億美元的願景。只是很快,lululemon在Q3財報公佈後下調了這一收入預期,並且在年報時披露Mirror該年收入減少。

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恐怕與消費者心智建立不到位有關。在居家健身、智慧健身話題熱度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健身鏡的發展程序卻依舊停止在“真剛需還是偽需求”的討論中,消費者對這一產品的認可度仍不夠高。

激烈的價格戰,沒換來想要的爆款

降溫的“百鏡大戰”還沒有決出勝負,儘管目前整個賽道呈現出了發展放緩的腳步,但從長遠來看,這一賽道仍然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這也是各大品牌內卷不止的重要原因。

據艾瑞諮詢預計,智慧健身鏡在2025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12億元,出貨量達到187萬臺,而在2020年智慧健身鏡的市場規模和出貨量分別為0。3億元和0。4萬臺。

另外,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釋出的《2021年大眾健身行為和消費研究報告》也顯示,2021年大眾健身年平均總消費為5670元,相比2020年提升35%。大眾體育消費意願進一步加強,89%的受訪者認為體育健身智慧化是必要的,近1/3的受訪者購買過智慧運動裝置,已成為體育實物類消費第五大細分品類,而在健身器材購買或升級決策中,智慧類功能也已上升為主要因素,特別是中高階人群、高頻健身人群尤為看重。

換句話說,對於有健身需求的消費者來說,如果有好產品,那麼是可以為之買單的。可從目前看來,“百鏡大戰”的重要較量部分集中在了價格上,會員內容雖有所不同,但仍然沒有達到消費者的期待,也沒有展示出不可替代性。

甚至隨著電視廠商疊加AI健身功能、健身房私教降價等外界因素,健身鏡以往的優勢也開始式微。

鋅刻度瞭解到,由於健身場館生意慘淡,私教價格由原先300至900一節,降至1800至2000元包月不限次數。私教的降價對於諸多擁有健身習慣的人來說,恐怕都比一面鏡子來得更“香”。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電視廠商也開始意識到健身功能是個不錯的銷售賣點,例如此前海信推出的一款電視中包含“健身鏡”功能,使用者可以透過投屏的方式在電視上播放任意軟體上的健身影片,並透過外接攝像頭來邊學邊糾正。

儘管有從事健身鏡的業內人士對這樣的外部衝擊不以為意,堅信智慧電視只是家庭健身場景中的主要硬體入口,但不具備健身鏡移動方便、佔地面積小等優勢。但從目前消費者的反饋來看,無法從課程內容、AI糾錯上有進一步提升的健身鏡,恐怕還不如一臺電視。

除此之外,QuestMobile於2022年6月釋出的《QuestMobile2022運動健身消費洞察報告》指出,受到近期社會環境影響,過去人們以app為指導核心的戶外運動場景正逐漸變為以KOL為引導核心的居家運動場景模式。

這意味著,眼下的運動健身市場,能夠為使用者提供多方位價值的KOL更具有吸引力。至於健身鏡究竟是不是智商稅,仍然要看其能夠為使用者提供多少價值。隨著使用者健身意識和習慣的不斷提高與形成,“百鏡大戰”的下一步或將落腳於內容、服務、運營等多位一體的考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