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三國演義中男兒有淚不輕彈,為何劉備、諸葛亮、曹操都哭了三十多次

古語有云:“男兒有淚不輕彈”,但在《三國演義》似乎不是如此,幾乎所有人都在哭。哭的最厲害的肯定是劉備,縱觀三國演義,劉備就哭了三十多次,還留下一句諺語——“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

但其他人也沒少哭,諸葛亮哭了13次,關羽哭l7次,張飛、孫權了哭各5次,就連以“笑”聞名於世的曹操,也哭了十多次。

父親曹嵩被害哭;征討宛城失利,折損典韋哭;拿下宛城,想到典韋又哭;攻佔下邳,處決陳宮哭;打敗袁尚,佔領冀州,在袁紹墓前哭;赤壁賦詩,酒醉殺劉馥,酒醒後悔哭;郭嘉去世哭,赤壁大敗回想郭嘉再次哭;夏侯淵命喪定軍山哭。

不同於劉備常對活人哭,曹操是隻對死人哭。這些人既有親友、臣屬也有對手,但其情真假,卻又令人深思。

如前腳剛在袁紹墓前哭祭,後腳就“殺其子,奪其婦”,這讓其哭顯得太過虛偽。但曹操對袁紹真的一點情誼都沒有嗎?都說人生有三鐵,兩人少時畢竟也一起同過窗,嫖過娼。

再如赤壁戰敗後哭郭嘉,三國演義裡寫道:

坐至半夜,仰天大拗:“若郭奉孝在,不使孤有此大失矣!”遂捶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眾皆默然。

但仔細想想,這哭得似乎沒什麼道理,在曹操南征之前,不是沒人勸阻過,比如賈詡、孔融,孔融還因此喪命。赤壁大敗,難道不是因為曹操自己膨脹了,聽不進人勸嗎?

不難看出,不論曹操的哭,是否有真情實意,但絕對不是哭給離開的人看,有借屍還魂,指桑罵槐之用意。哭袁紹,引得河北“眾皆嘆息”,人心歸附;哭奉孝,使得“眾皆默然”,團結了內部。

劉備哭百姓,哭漢室、哭自己,可謂是把“哭”運用到了極致,而作為奸雄的曹操卻是“哭笑相濟”,雖不能就此認定人心操控方面,曹操就一定強於劉備,但在手段上,曹操顯然更豐富一些,不容易被人看破,因此曹操強於劉備一籌也是應有之理。

總的來說,二人並無什麼區別,仁與義,哭與笑都只不過是梟雄間爭奪天下的手段,其間或夾雜的些許真情,卻也在轉瞬間忘卻,抬手間便露出了可怕的獠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