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古代太子為什麼不能全聽老爸的?這個皇帝的兒子為什麼不能當皇帝?

選定太子的第二大壞處是可能將父子相殘的時間推前。

唐高祖李淵有二十二個兒子,明太祖朱元璋有子二十六人,康熙皇帝有子三十五人。在這麼多兒子中選定了太子後,原本應該高枕無憂了。遺憾的是,他們三個人都沒有處理好繼承人選擇問題,引起了巨大的政治動盪。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兒子不會全聽老爸的。尤其是在權力誘惑下性情開始扭曲,保不準幹出逼父奪位甚至殺父奪位的悲劇來。

古制,立定太子後,為了保護、培養太子,朝廷把太子安置在東宮,撥給他一群幕僚,設官分職,建立政治機構,並配備一定的武裝力量。這就使太子擁有了一定的政治實力。有的時候,皇帝外出或者有病時會由太子監國,也就是代理皇帝職務,戰事興起的時候,太子還可以監兵,也就是代理武裝部隊司令職務。天下沒事的時候,太子長期或短期負責一定範圍的事務。比如南朝劉裕平定關中的時候,就授予兒子劉義隆“監司州豫州之淮西兗州之陳留諸軍事、前將軍、司州刺史,持節如故”,鎮守洛陽。劉義隆之後擔任國“都督荊益寧雍梁秦六州豫州之河南廣平揚州之義成松滋四郡諸軍事、西中郎將、荊州刺史,持節如故”等職務,封宜都王,食邑三千戶;進號鎮西將軍,給鼓吹一部,進督湘州。當時,劉義隆還不滿 14歲。孫權立長子孫登為太子的時候,“選置師傅,銓簡秀士,以為賓友”。江左名士諸葛恪、張休、顧譚、陳表等都進入東宮,侍講詩書,出從騎射。孫權正式稱帝后,立孫登為皇太子,以諸葛恪為左輔,張休為右弼,顧譚為輔正,陳表為翼正都尉。他們四人被稱為“四友”,謝景、範慎、刁玄、羊簡等大小臣工都成為太子賓客。“於是東宮號為多士”。

如果太子能夠按照父親的安排,“茁壯成長”,那當然很好。可一旦太子利用這些政治力量進行叛亂,那將是什麼樣的情景呢?公元453年2月21日凌晨,劉宋首都建康還未從睡夢中醒來。皇宮守衛遠遠地發現有一隊兵馬疾步向皇宮走來,慌忙加強了戒備。不想這隊兵馬帶頭的是太子劉劭。劉劭把一張偽造的聖旨遞給守衛,說∶“奉旨進宮。”守衛不辨真偽,打開了宮門。劉劭率領軍隊闖入皇宮後,拔刀惡狠狠地向父皇劉義隆的寢宮殺去。當時劉義隆正在和大臣密談,尚未睡覺。他見太子屬官張超之持刀而入,大為驚駭,本能地舉起身旁的小几推擋。張超之一刀砍下,劉義隆舉著小几的五個手指被砍斷。不等受傷倒地的劉義隆有所反應,張超之再劈一刀,劉義隆當場身亡。宮廷內外,殺聲連天,血流滿地。這一切的導因是劉義隆之前流露出了廢立太子的意思。實力在握的劉劭搶先發難,踏著鮮血登上了皇位。子弒父的悲劇在歷史上一再出現,既因為太子具有叛亂的客觀實力,也因為父子之間日益加深的猜忌。

皇家的父子關係往往被權力扭曲,不用說坦誠相待,就連正常的父子關係也不太好維持。

對太子來說,父皇的好惡、後宮的干涉、宦官的擅權、黨派之爭、兄弟覬覦、母親失寵、太子自身素質的規定和變化,乃至恰到好處的一句讒言都可能導致太子地位的變化。皇帝情感心理上的哪怕是最微妙的一絲變化都可能給太子的地位帶來巨大影響。對皇帝來說,東宮的行政、臣工的傾向、派系間鬥爭、後宮枕邊風、太子自身的言行,乃至偶然被撥動的心絃都可能是皇帝之位受威脅的預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