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秦朝最後一位皇帝,一生戰功赫赫,卻因一句話被後世罵成了千古一帝

?公元前230年開始,秦開始了統一六國的大規模戰爭,期間歷時9年,至公元前221年,秦最終一統天下,結束了春秋戰國500多年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王嬴政稱皇帝,成為中國歷史上名符其實的“千古一帝”。秦之所以能在七雄中笑到最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人才,秦不僅多良相,像李斯、像範睢等,而且猛將如雲,像白起、王翦,還有一個蒙驁。白起和王翦我們都較熟悉,蒙驁我們可能有些陌生。但要說起他的後代,我們都聽過,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蒙恬。

蒙驁是蒙恬的祖父,蒙驁原本是齊國人,後來投靠到秦國,歷仕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秦始皇四朝,數次率軍出征,屢立戰功。公元前249年,秦派蒙驁率軍攻打韓國,逼迫韓國割讓成皋、鞏二城,秦國在此設定三川郡。由此,秦國疆界直逼魏國都城大梁;公元前248年,蒙驁率軍攻打趙國,平定太原;公元前247年,蒙驁又率軍攻克魏國的高都、汲縣。繼而攻打趙國的榆次、新城、狼孟,奪三十七座城池;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即位,任用蒙驁為將軍。同年,秦國攻佔趙國的晉陽,不久晉陽叛亂,蒙驁率軍平定叛亂;公元前244年,蒙驁攻打韓國,奪取韓國十三座城池。同年十月,蒙驁又領軍攻打魏國,一年後攻取魏國的氏篸和有詭;公元前242年,秦王政得知魏無忌去世的訊息後,派蒙驁再次率軍攻打魏國,奪取了魏國的酸棗、燕、虛、長平、雍丘、山陽等二十座城池,秦將此設定為東郡。因屢立軍功,蒙驁官至上卿。秦始皇七年,即公元前240年,蒙驁去世 。其後,蒙驁的兒子蒙武、孫子蒙恬、蒙毅都成為秦國名將。

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蒙恬。蒙恬生於武將世家,可能是受家庭尚武環境的薰陶,蒙恬自幼就志向遠大,渴望長大後報效國家,衝鋒陷陣,建功立業。蒙恬天資聰慧,熟讀兵書。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為將軍,率軍攻打六國的最後一個國家——齊國,因破齊有功,被擢升為內史,成為京城咸陽的最高行政長官。蒙恬還有一個弟弟,叫蒙毅,也位列上卿。蒙毅、蒙恬兄弟二人,一文一武,深得始皇的信任,尊寵無比,蒙恬在外,掌管軍事,蒙毅為內謀,管國家內務,二人號稱“忠信”,諸臣皆不敢與他們兄弟二人爭寵。

蒙氏兄弟的尊寵是建立在始皇帝對他們信任的基礎之上,不幸的是,公元前210年十月,年逾半百的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的途中駕崩,隨後趙高夥同李斯扣壓了遺詔,封鎖訊息,並假傳聖旨逼本應繼承皇位的太子扶蘇自殺,隨後,蒙氏兄弟也相繼遇害,手握30萬重兵的蒙恬被逼服藥自殺。

蒙家為何落得如此下場,原因很簡單,一是得罪了不應得罪的小人,這人就是趙高。蒙毅是個原則性很強的人,他執法嚴明,剛正不阿。有一次,內侍趙高犯下大罪,蒙毅依法要判其死刑,但趙高巧言令色,最終還是被秦始皇赦免了。從此時起,蒙氏兄弟便成了趙高的眼中釘和肉中刺,時時想除之而後快。二是站“錯”了隊,蒙氏兄弟在高層的權力爭鬥中,是站在太子扶蘇一方,而趙高向與扶蘇不和,在秦始皇死後,恐扶蘇即位對已不利,於是用計逼死扶蘇,又擔心蒙氏兄弟報復,一不做二不休,便將蒙氏兄弟一併除掉。

蒙恬當時駐守北方九郡,為防範匈奴,手握重兵,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可惜,最終卻栽在一個小人之手,讓人唏噓之餘,也令人深思。君子要防小人,武將難敵文臣,這是血的教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