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歷史上的今天】隋煬帝楊廣在位14年耗盡隋初積攢之國卻是國家覆亡

仁壽四年(公元604年)隋文帝楊堅病逝楊廣繼位,開啟了這位中國歷史上極具爭議的帝王生涯。談及隋唐盛世時楊廣是我們永遠繞不過去的名字。然而,在位14年耗盡隋初積攢之國本結局卻是國家覆亡,身遭橫死,被後來的李唐王朝貶稱”隋煬帝,令人唏噓不已。

有人說楊廣是弊在當下,功在千秋,也有人說他是窮兵黷武,橫徵暴斂。那麼楊廣在位都做了什麼呢,隋朝初年安定的局面又是如何一步一步邁向崩潰?因該說作為一位君王,在頂層規劃上楊廣還是很有發展眼光的。首先便是營造東都,繼位之初就下詔命將作大家宇文愷主持修建東都洛陽。

東都修建的規模不亞於長安,隋文帝楊廣常年居住於此,國家重要的中央部門和官員也都隨之遷入洛陽。這一舉措,極大的刺激了洛陽及周邊地區人口、漕運、商業、的發展也讓洛陽成為又一政治經、濟中心。秦漢時期國家重心還在北方,所以長安作為政治中心足夠震懾四方,隨著南北朝時期南方經濟重心開始凸顯,江南地區的發展已經遠離了長安的輻射範圍,洛陽東都的營建可謂是楊廣治國遠見的一次體現和施展。

其次是開鑿運河,大業元年(605年)楊廣便下令開鑿運河,運河工程在原有河道和漕運溝渠為基礎修建,整條大運河共四段連線南北方的五大水系,對於後世南北經濟發展溝通有無都有莫大的幫助。但是很多人老是把這個大運河等同於現在的大運河,這個是不對的(元朝:楊廣他侵權),現存的運河段,多是元時開鑿,後來歷朝歷代反覆疏通維護,才得以儲存到現在。大業元年,開鑿永濟渠的同時,就下令造各色船隻數萬艘,同年八月,楊廣就帶人浩浩蕩蕩的開始了大巡遊,光民夫就徵調了八萬之多。看來我們的楊廣同學,也不光是單純了為了民生建設。

隋初以來國家積累的財富確實能夠支撐這些建設的消耗。且楊廣在文帝時置建的黎陽、河陽、常平、廣通四大糧倉的基礎上增設了洛口、回洛兩艙,各地義倉估計儲量又何止千萬。糧食積累的情況下,有催生人口的增加,在隋朝嚴查戶口核對登記,每年派官員下鄉檢查登記等政策之下,使得東漢以來由大戶蔭庇的百姓直接轉由國家控制,到大業五年(609年)全國人口增加約641500人。

單單隻看這些,楊廣還真算是明君。若朝廷休養生息整頓吏治,人口的增加就會轉化為帝國財富和實力的增漲。若朝廷以高壓之策對待百姓,無度的攤派、剝削、徵發那麼這些都將成為帝國毀滅的喪鐘。隋煬帝楊廣顯然是後者,一方面他個性喜好奢華營建宮殿無數,另一方面好大喜功又窮兵黷武。楊廣北巡得知高句麗和北方周邊少數民族暗中互通對抗隋朝。遂於大業八年下令征討高句麗收復遼東故地,開啟了三徵高句麗的序幕。

然而楊廣雖有“眷彼華壤,翦為夷類”的豪言,卻沒有指揮千軍之能。《資治通鑑》“大業八年:九軍渡遼,凡三十萬五千,及還至遼東城,唯二千七百人,資儲器械鉅萬計,失亡蕩盡”。陸軍主力敗於清川江,水軍也折戟沉沙。數十萬大軍葬身關外卻所獲無幾,這樣的結果怎能接受。翌年二次發兵,但後方不穩,楊玄感李密兵變造反,各地農民起義不斷,二徵高句麗只能半途而廢。不死心的楊廣在大業十年(614年)再次征伐遼東,可是此時國內已是狼煙四起禍亂不斷,導致所徵之兵大都無法按時到達甚至有大量士卒逃跑,結局可想而知。

“黃河之北,千里無煙”“死者向枕,臭穢盈路”三徵高句麗生靈塗炭,卻只換來了高句麗的表面乖巧。當世君王若只為一己之私慾,奢靡無度橫徵暴斂,百姓必會不甘於此揭竿而起。大業十四年(618年)在位14年之久的楊廣,曲捲在他江都的宮殿裡,面對兵變的軍隊只能選擇自縊而終,隨後隋朝名存實亡任人擺佈,國祚僅三十八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