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為什麼呂蒙殺了關羽之後,他自己也突然死了?被索命還是被謀害?

第一種:“關二爺顯靈索命”說

關羽顯靈的傳聞,自古以來就不缺市場,否則的話,為什麼那麼多人願意給他磕頭?光是在《三國演義》上,二爺就至少三次“視察人間”,一次跑到玉泉山,跟普淨長老訴冤;一次是諸葛亮破羌兵時,跑出來給關興指路,其它小打小鬧露個臉當“配角”的顯靈不計其數。

還有一次顯靈最重要,時間就在二爺剛去世不久,地點就在孫權為呂蒙舉辦的慶功宴上:

正當眾人喝得五迷三道時,呂蒙突然“瘋了”,他扔下酒杯,一把揪住孫權,大聲說:“碧眼小兒!紫髯鼠輩!還識我否?”在眾目睽睽中,呂蒙一把推到孫權,說自己就是關羽,索命來了。嚇得孫權等人倒頭就拜,呂蒙在驚恐的氣氛中,突然倒地,七竅流血而死!

很顯然,這是文學作品的虛構模式,有人把歷史事實與文學創作混為一談。問題是,為什麼這麼不靠譜的橋段,能“騙了”很多人?

因為關羽被後人神話,他被賦予了“忠義”的形象代表,並深入每個人的骨髓。即便人們不相信關羽會顯靈,也樂意或者“相信”他的種種傳聞。本著因果報應的道理,作為加害關羽的呂蒙,必然要為此付出代價。

這個編排完全切合人們的精神需求,所以信不信不重要,願意傳播更重要。

第二種:“孫權暗下毒手”說

第二種說法最迷惑人,市場最廣。持這種觀點說法的理由,大致如下:

1。呂蒙不顧孫權反對殺害關羽,破壞了孫劉聯盟大局,甚至引火燒身;

2。呂蒙不聽話自作主張,犯了君臣相處的大忌;

3。呂蒙功高震主,引起了孫權的不安。

其實這三條理由一條都站不住腳,提出這種說法的人,純粹是理論假設,沒有任何實證,抓住了1%的蛛絲馬跡,卻無視99%的主體事實。我們對照正史,略作分析。

其一,孫劉聯盟和荊州,哪一個在孫權心目中地位更重?

孫劉聯盟重要不重要?很重要,孫權也不想破壞,但是相對於荊州的戰略地位,孫權寧可冒聯盟解體的風險,也要拿下荊州。

從關羽手中強奪荊州,不是臨時起意,早在建安二十二年之前,呂蒙就向孫權提出了這個建議,並獲得了孫權的贊同。魯肅去世後,孫權立刻讓呂蒙出任都督,鎮守陸口。這個訊號再明顯不過了,孫權已經決定武力奪取荊州了,至於孫劉聯盟,已經退居其次。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攻打襄陽和樊城,呂蒙感覺機會到了,提請孫權開始實施計劃。孫權絲毫沒有猶豫,立刻按呂蒙的計劃,用陸遜來迷惑關羽,計劃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

奪取荊州從計劃到實施,至少有兩年之久,總策劃是呂蒙,總指揮卻是孫權。

其二,呂蒙真的是擅自殺害了關羽嗎?

我們看《三國志》是如何記載這段歷史的:

“會權尋至,羽自知孤窮,乃走麥城,西至漳鄉,眾皆委羽而降。權使朱然、潘璋斷其徑路,即父子俱獲,荊州遂定。”

這段話很清晰地表明,孫權已經親臨前線,抓捕關羽的行動,正是孫權親自指揮,由朱然、潘璋執行。假如孫權覺得關羽是燙手山芋,為何費勁巴拉去追捕?放過就是了嘛。再看關羽之死的記載:

“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這段記載再次表明,孫權才是收官戰的總指揮,而且斬殺關羽的命令,就是他下達的,記錄中甚至一個字都沒提到呂蒙。呂蒙當時在幹嘛?安撫人心,穩定局勢。《三國志》記載,呂蒙進城後,為了收買人心,還殺了一位擅取百姓斗笠計程車兵,由此“軍中震慄,道不拾遺。蒙旦暮使親近存恤耆老,問所不足,疾病者給醫藥,飢寒者賜衣糧。”

所以,根本就不存在呂蒙擅殺關羽的情況,這個說法也是文學作品的描寫,而不是歷史。

其三,孫權對關羽究竟是什麼態度?

孫權無論於公於私,都對關羽不會有好感!孫權曾經為自己的兒子,向關二小姐提親。沒想到心高氣傲的關羽居然以“虎女安能配犬子”,來羞辱孫權。

其實孫權未必真的看得上關二小姐,純粹為了鞏固孫劉聯盟。至少,以孫權江東之主的身份,這樁婚姻一點不辱沒關羽吧?所以,關羽的這個做法,無疑赤裸裸地打在孫權臉上。

在奪取荊州之前,孫權其實已經聯絡了曹操,準備以孫曹聯盟對抗孫劉聯盟瓦解的風險,並達成了協議。已經不大在乎孫劉聯盟的孫權,在奪取荊州後,還會忌憚殺掉一個關羽嗎?殺不殺關羽,都會引來劉備的報復,那就殺唄!

其四,呂蒙真的功高震主嗎?真的遭到孫權忌憚了嗎?

呂蒙這個人確實比較大膽,不大循規蹈矩,有挑戰權威的膽氣。他十五歲就悄悄混進姐夫的軍營參戰,被發現後他相當牛氣地說:“貧賤難可居,脫誤有功,富貴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他還曾經對周瑜、魯肅等東吳頂級大佬的決議,提出過反對意見,那時候他僅僅是個中郎將。可見,呂蒙本性率直,有追求,敢作敢為。但這不代表呂蒙就是個“刺頭”,相反,無論是周瑜還是魯肅、孫權,都很欣賞呂蒙。

不要拿“功高蓋主”這樣的詞隨便亂套,歷史上真正做到功高蓋主的非常稀少,對孫權來說,即便周瑜都不敢說功高蓋主,何況呂蒙?

請大家注意一個事實,能“蓋主”的人,一定有很強大的整治後盾,呂蒙有嗎?他僅僅是個後起之秀,政壇的小字輩。還有一個很關鍵,那是一個豪門士族集團的天下,出身很重要,呂蒙就是個小士族階級,要上“豪”起來,他這一輩子都不可能實現。

事實上,孫權正需要呂蒙這種非豪門大戶出身的將領!豪門集團事實上對孫權的權力,有很強的掣肘,而呂蒙這種出身“乾淨”的人,對孫權來說可遇不可求。所以,呂蒙得病後,孫權表現的憂心忡忡:

會蒙疾發,權時在公安,迎置內殿,所以治護者萬方,募封內有能愈蒙疾者,賜千金。時有針加,權為之慘慽,欲數見其顏色,又恐勞動,常穿壁瞻之,見小能下食則喜,顧左右言笑,不然則咄唶,夜不能寐。

孫權想陪伴呂蒙,又擔心影響他休息,就鑿一個牆洞,悄悄注視。呂蒙稍稍進食,孫權就開心得像個孩子,呂蒙精神不佳,孫權連腳都睡不著。萬般無奈之下,孫權還請來道士作法,企圖做最後的努力。

如果一個人偽裝能到這種程度,影帝們都要汗顏。可見所謂“功高蓋主”,所謂孫權的忌憚,都是想象出來的,除非誰能拿出實錘。

第三種:“傳染病正常死亡”說

其實呂蒙之死沒什麼可說的,按《三國志》記載,他就是得了重病。

呂蒙從病發到去世,大致一個月時間,中間病情反覆了多次。這也側面驗證,不可能是孫權下毒手,假如孫權想要謀害呂蒙,需要讓他在病床上拖延了將近一個月嗎?

那麼,呂蒙究竟得了什麼病?以至於來得那麼快,絲毫沒有搶救的機會?至於什麼病,史書未作記載。有人分析,呂蒙很可能得了傳染病,理由是那一年,除了呂蒙,還有孫皎、蔣欽也都染病去世。

雖然沒有醫療檔案佐證這個說法,但有一個基本事實,可以作為旁證,那就是,中國從西漢末年開始,進入一個為期400年的冰寒期,氣候條件極其惡劣。到東漢中後期,各種天災、瘟疫頻繁。比如赤壁之戰,曹軍之所以失敗,就跟軍隊染上了瘟疫有關。

另外,歷史上像呂蒙這樣的將軍,突然暴病的記錄不少見,比如霍去病24歲英年早逝。軍營的生活非常艱苦,常年征戰的將士們,看著身體槓槓的,其實往往早已經嚴重透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