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古代打仗要用到弓箭,而且弓箭成為作戰的主要武器,那麼箭的作用?

古代打仗要用到弓箭,而且弓箭成為作戰的主要武器。要是軍營中的將軍有射箭神技,能夠百步穿楊,就會被皇帝推崇。那麼,箭的作用真有那麼大嗎?

還真有那麼大。弓箭分很多種,有長弓硬弩,也有短小的弓箭,還有暗器袖箭,馬鐙裡藏了小弓箭,用腳踏著弓箭射出去就能給敵人造成很大的傷害。弓箭有很強的彈性,能夠在射程之內給敵人造成巨大傷害。關鍵還是箭的作用,弓只是起到彈射作用,並不能扔出去殺傷敵人。

箭桿大多由竹子和木頭製成,尾端裝上羽毛,飛翔的時候採用弧線軌道,落地的時候箭頭先著地,要是落在人身上,可就扎到肉裡去了。箭不是石子,石子砸不到肉裡去,砸偏了,沒砸到要害,敵人還有戰鬥力,要是箭就不同了,射到人的身體,就會深入皮肉,拔出來會帶出很多皮肉,鮮血直流,讓人瞬間失去戰鬥力,要是不拔出來,帶著箭桿跑,越跑箭頭就越陷得深,箭桿還會成為負擔,給人造成很大的創傷。箭的殺傷力比起刀和槍要好很多,也算是當時比較先進的武器了。箭可以在不和對方正面交鋒的情況下射過去,有效殺傷對方,卻儲存了自己的實力。

古代獵戶大多攜帶弓弩,射傷野獸,要是帶著彈弓就只能打鳥了。箭頭上還可以抹上毒藥、麻藥,讓被射中的人出現中毒現象,昏厥或者發瘋;還可以去掉箭頭,綁上書信,射到對方城池或軍營中,起到不見面就捎信兒的作用;還能綁上硫磺煙硝之類的引火之物,弄成火箭,射到對方糧草堆或房上、柴禾垛上,引起火災,動搖對方的軍心。當然,箭也可以用來玩遊戲。投壺的遊戲就是要人們拿了箭,隔一段距離,去投一個銅壺,看誰能投到銅壺裡去。

秦始皇非常重視射箭,軍隊中專門配備了使用強弓硬弩計程車兵,讓他們組成一個個射箭的單位,靈活機動,還能相互配合,大規模作戰。或許秦人受了匈奴騎射的影響,才組建了專門射箭的部隊。到了漢武帝時期,更是重視射箭,只不過很多漢代士兵射不過匈奴人。曾經有五百多漢代士兵和五六十個匈奴人對射,結果漢代士兵死傷慘重,匈奴人卻死傷不多。原來匈奴人用了長弓和長箭,射程遠,射得準,而漢代士兵弓箭都比較短小,射程近,射不準確,也就只能吃眼前虧了。不過漢代的飛將軍李廣射箭很厲害,達到神射的程度。夜裡看到一隻老虎就把箭射過去,到了天明去尋找箭,發現箭頭已經射進了石頭裡。原來,他把那塊石頭當成老虎了。

趙匡胤在馬上得天下,特別重視騎射。他在舉行花園宴會的時候,總是準備很多禮物,賞賜給射箭準確的人。當然,在宴會上會有各位武將的射箭表演,立定了射箭,騎馬射箭,精準者獲勝,也會獲得很多賞賜。可見,當時對於射箭的重視。

只要是用冷兵器的軍隊打仗,皇帝和將軍就都非常重視騎射。騎馬射箭並不好瞄準,只能在馬的顛簸中憑藉感覺射出去,雖然只有短短的一瞬,但足以射到目標。騎射厲害的將軍和士兵一定練習了不下一萬次,才能射中目標。要掌握馬跑的節奏,還要配合呼吸,眼力要好,判斷力要強,射箭的基本功還要好,才能在馬上完成一系列騎射動作。騎兵本身殺傷力就很大,比起步兵來說,騎兵簡直就是戰場頭顱收割機,人借馬力,馬借人力,一齊衝殺,會給對方造成很大的傷害。要是騎兵會射箭,就更厲害了,離得遠遠的就開始射箭,殺傷一批敵人,然後一陣衝殺,就會把敵軍殺得落花流水,即便不衝鋒,就是遠遠地射箭,敵人追趕就一邊跑一邊射箭,也會給敵人造成很大的傷害。

要想射箭射得遠,就得用強弓。杜甫的《前出塞九首·其六》寫道:“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用強弓和長箭,射中戰馬之後,戰馬上計程車兵或將軍就會掉下馬來,損失一半多的戰鬥力。要是能一箭射中敵軍將領,那就能快速結束戰鬥,立下巨大的戰功。可以說,當時的神射手被相當重視,而弓箭即相當於現在的導彈,雖然不能精確制導,但能夠準確命中目標,尤其是箭如飛蝗的情況下,很多箭下的生靈都會難逃活命。

要想防備弓箭,就要用盾牌,但一般情況下,軍營中的盾牌比較缺乏,抵擋不住漫天飛舞的箭簇,或者只是能抵擋一時,卻不能防止傷亡。就好比流言的冷箭,放出去讓人冷不防,即便有了官宣的訊息,也早已經射中了很多人,讓他們跟著癲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