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朱元璋殺人如砍瓜切菜般隨意,唯獨殺此人使出了必殺技才成功殺掉

在歷代開國皇帝中,最嗜好殺人的莫過於朱元璋了。很少有創業皇帝在坐定江山後,會像他那樣製造案件大規模屠殺政府官員。他看待臣僚的心態毫無人君風度,他的眼光看人“至誠者少,不誠者多,暫誠者或有之”,因此“稍有觸犯,刀鋸隨之”,下手猛而狠。

在洪武四大案中,被他殺掉的人超過10萬。“空印案”幾乎殺光了全國的府縣主印官員,“郭桓案”將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的官吏盡數處死。至於“胡惟庸案”和“藍玉案”,開國勳臣宿將們更是遭到綿延十多年的屠殺。洪武年間的59名開國公爵和侯爵到朱元璋死時,只剩武定侯郭英和長興侯耿炳文還活著。可以說,明代功臣集團非正常死亡率之高,堪稱歷朝歷代之最。

不過,在洪武年間的十多萬刀下鬼中,唯獨有那麼一個人的死讓朱元璋破費思量,這個人就是“第一重臣”李善長。李善長對朱元璋來說,相當於劉邦身邊的蕭何,這個人沒在戰場上指揮過一兵一卒,但他在朱元璋成功路上所起的作用無人可以替代。徐達、常遇春們能夠指揮千軍萬馬到處打勝仗,全賴李善長這位大管家經營有方,供給軍需物資及時充足。

在1370年大封功臣時,李善長作為唯一的文臣位列六公爵之首,進爵韓國公,晉升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位極人臣,坐穩了“第一重臣”的位子。所以,要殺這位地位、聲望在徐常二人之上的功勳元老,殺人不眨眼的朱元璋也感覺太棘手,難度太大了,不能急要等機會。

一直等到1390年,朱元璋開始動手了,他最先使出的一招是借湯和的口,說李善長有兩次意欲借兵謀反。一次是1379年,根據李善長妻朱氏的招供,他曾在那年找湯和要借300兵卒使使,湯和沒敢借給他。另一次是在1390年當年,這次說是湯和的秘密報告,李善長藉口要蓋房子又找到湯和,還是要借300兵卒。湯和這次反應更大:“攘臂曰:‘太師敢擅發兵耶?’”又給拒絕了。

這兩次借兵之所以都沒有借成,那是因為這兩件事很可能都是捏造的,尤其是後一次發生的時候湯和已經中風說不了話了,怎麼可能對著李善長揮舞臂膀、嚴詞疾呼呢?

但這絲毫無礙於朱元璋將事件定性為“造反未遂”,並開始著手摺騰他的家人僕從。他的家奴盧仲謙、丁斌等人不敢對抗朱元璋的審訊,紛紛招供李善長曾經與“造反頭子”胡惟庸有過長時間的秘密勾當。

這是案情的一個“重大突破”,基本上快能辦成鐵案了,只是可惜當事人胡惟庸已在1380年被處死,他的這份關鍵性供詞永遠拿不到了。這條偵辦案件的路子走不通了,朱元璋第一次感覺殺個人還真費勁。領導一發急,下屬們自然坐不住了,他們急領導之所急,紛紛行動起來上書彈劾李善長,幫助領導下決心:殺了他吧,我們都聽您的!

但是朱元璋還有顧慮,在缺少殺第二重臣和第三重臣的經驗的情況下,直接殺第一重臣還是有點冒險,需要再謹慎些。

最終為了圓滿完成殺掉第一重臣李善長的計劃,朱元璋想到有一個重量級部門必須馬上動用,這個部門就是欽天監。於是,在為領導的決策尋找天意支援的這一政治任務一經下達,這個部門立即動作起來,並很快觀察到一個險些被遺漏的星象變化,他們採取神秘的方法對星變進行了分析,最後得出了一個皆大歡喜的結論:需要殺掉一名大臣來消除災禍。

這是一招必殺技:既然天意如此,那我雖是皇帝也得順從啊!於是,朱元璋立馬敲定了對李善長家族的滅殺方案:殺李善長,夷其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