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朱元璋後人按週期表起名,但元素週期表清朝才發明,是誰抄襲誰?

氫氦鋰鈸硼,碳氮氧氟氖……各位同學在初中的化學課堂上應該都被其恐怖的統治過吧,作為初中課堂上的一霸,元素週期表可謂是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不僅揭露了各個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絡,反映出了每個元素性質與它的原子結構之間的關係,並且在哲學、自然科學和生產實踐在內的各方面都有重要的意義。

每個背過元素週期表的同學應該都知道,背元素週期表並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默寫元素週期表,對於元素週期表來說真可謂是字字都是生僻字。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究竟是誰想出的這些令人難記的生僻字呢?

其實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了,因為元素週期表與朱元璋眾多兒子的名字可謂是基本一致。所以朱元璋又被稱之為“中國元素週期表之父”。

在朱元璋出生的時候,由於家裡沒文化,又沒錢請人起名,於是只好按照家族輩分的排名,給他起了個朱重八的名字。後來的朱元璋經過不斷的努力從一名乞丐逐漸逆襲到了皇帝的位置。做了皇帝后的明太祖感到朱重八這個名字已經不適合自己現在的地位了,如果再使用這個名字的話是會被別人笑話的。

於是朱元璋便開啟了自己的起名之路,當時的朱元璋心想,元朝是自己帶人滅掉的,不如就叫朱元好了,還有誅元的諧音,聽著就很霸氣。

可是沒過多久,就又犯嘀咕了,這朱元聽著也不好聽啊,再加上自己以前的名字就是三個字,自己現在又少了一個字,這成何體統。既然都起名誅元了,不如就帶一個武器吧,當時民間流行的一種刀叫障刀,而明太祖就找了個和這個障字同音的璋放到了自己名字的後面。

自幼出身貧苦的朱元璋,在打下王位之後不願自己的後代再受和自己一樣的苦,於是他早早的就為朝中的一切設定好了規章制度,在朱元璋看來只要自己的後代按照自己制定的規則去做,後代就會平安無事。

制定好規章制度的朱元璋開始考慮起了子孫後代起名的問題,他不願意自己的後代再出現像自己最初名字一樣的事情。於是給後代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起名規範。

中國古代是十分相信風水玄學的,帝王之家更甚。而說到玄學就必須要談論五行,中國的五行學說講究著一個相生相剋的道理。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對玄之又玄的五行學說更是近乎痴迷的程度,在他看來明朝想要長久不衰,就要遵循著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於是,他立下規矩,子孫後代凡是在取名之時都要遵循五行相生的原則。

可是由於朱家人丁過於興旺,導致原本所熟知的和金木水火土相關的字都已經被用完了,但是由於朱元璋的起名規則限制,王公貴族們只好找邀請能人志士,來尋找史書中和五行相關的字。可這還是遠遠滿足不了他們的需要。

在走投無路之下,這些王公貴族們便想到了自己造字。在字典中找到一個字然後給它加上金字旁,就這樣它就成為了一個有著其它寓意的漢字。

如朱公錫,朱同鉻、朱同鈮,朱安汞,朱在鈉,朱成鈷,朱成鈀……這麼看來是不是很有化學週期變那種感覺。

等到了清朝後期,中國出現了一位叫徐壽的年輕人,此人從小不喜歡讀八股文,對西方的科學卻情有獨鍾,在他看來西方科學和八股文相比更能造福社會。於是他開始學習天文、算數等學科,想要評級自己的科學知識為國家效力。

在鴉片戰爭失敗之後,清政府採取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策略,開始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並開始逐漸開始重視科技人才。

1862年,徐壽被錄入曾國藩創辦的安慶軍械所。他和同事在既沒有圖紙、又沒有資料的艱苦情況下,僅僅依據著一張蒸汽機的草圖,用3個月的時間,每個人一矬子一矬子的成功製造出了中國的第一臺蒸汽機,從而打開了中國近代工業的大門。

1864年,徐壽更是和同事們根據《博物新編》上的圖和簡介,共同聯手之下造出了中國史上的第一艘蒸汽動力船“黃鵠”號。不久之後,他們又聯手創造除了中國的第一艘軍艦“慧吉號”。

1869年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發表了第一代元素週期表,徐壽在看到它的第一眼就被其吸引了,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它翻譯出來,帶到自己的國家,讓自己的同胞也感受一下它的魅力。就這樣徐壽聯合英國翻譯家傅蘭雅開始了翻譯的工作。

但是用中文對這些化學元素命名並沒有這麼的簡單,元素週期表中的元素型別實在是太多了,根絕漢字的定義來看的話,表示氣體的元素和表示金屬的元素肯定要有所區分。可就在命名的時候徐壽也遇到了和明朝後人一樣的問題,字不夠用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徐壽在朋友的推薦下翻開了《明史》,在看到朱元璋後代的名字之後,所有的問題似乎都迎刃而解了。於是朱元璋後代名字中的那些帶金字旁的字都被用在了化學元素週期表中,可是這並沒有解決徐壽的所有問題,而也是經過這件事後徐壽得到了啟發。

他學著朱元璋後代的方法,表示金屬的字用金字旁,非金屬的字用石字旁,表示液體的字用水字旁,表示氣體的字用氣字頭,然後再加下英文發音的第一個音節的音譯字。

如果是已有的漢字,直接採用進去,如果是沒有的漢字,就根據此規則創造出一個來。為此,徐壽創造了硼、氧、硫等字。這個方法在如今還是被使用。

綜上所述,兩者之間並沒有存在著什麼抄襲,有的是徐壽對明朝文化的繼承併發揚光大。漢譯的元素週期表也正是這兩個跨時代文化交流的產物。

時至今日,學過化學的人基本上都能把元素週期表背的像唐詩宋詞一樣順口,這和徐壽的功勞是分不開的。

他翻譯的《化學元素週期表》更是為中國近現代化學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不得不說徐壽所展現出來的博學、天賦和熱情以及他的開掛人生,就彷彿是穿越者一般,冷靜並且強有力的支撐著那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