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朱元璋為懲貪汙殺15萬貪官,貪官卻越殺越多,雍正一招就藥到病除

公元前209年,僱農陳勝聯合吳廣在大澤鄉發動了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率先舉起了反抗暴秦的大旗,那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隨之誕生的歷史意義極其深遠。陳勝喊出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不僅僅是秦朝末年的大澤鄉飄蕩,更成為了鐫刻入中華民族血液裡的文化傳承。

在陳勝吳廣起義之後,歷朝歷代的封建王朝到了末期往往會暴發大量的農民起義事件,而這些起義軍在成為了有力量的組織以後,他們乾的第一件事情往往不是衝擊地主,而是衝入官府對於原本的官員進行報復,可見他們心中對於官員的痛恨之深。

這種痛恨從何處而來呢?主要是因為官員直接影響了百姓們的生活,尤其是那一些貪汙的官員。然而人們雖然自古以來就痛恨貪官,熱愛清官,將清官們稱為“青天”加以歌頌,但是貪官的數量卻顯然要遠遠高於清官,如果所有官員都是清官的話,如海瑞、包拯這樣的清官自然也不會被歌頌。

只有當清官是一種稀缺狀態,“十年清知府,三萬雪花銀”的貪官是常態化的時候,海瑞與包拯才會被百姓們那麼地感激涕零。那麼古代的貪官為何如此層出不窮呢?難道皇帝們就沒有為懲戒貪汙而採取什麼有效的措施嗎?

事實上貪官眾多的原因與中國古代的科舉官僚制度有關,這些官員們在經過十年寒窗的苦讀以後,終於獲得了權力,但是由於“流官”制度的影響,這些官員們的權力並不能夠長久地持續下去,而他們在獲得官位的過程中已經付出了太多,同時官員的薪水往往也不算是特別高,所以他們就非常急迫地想要將這一份權力變現。

歷朝歷代的皇帝們為了懲戒貪汙,也是費盡了心思採取了各種招數,對於貪官最為嚴格的顯然是朱元璋,他規定官員貪汙五兩銀子便可入刑,若是貪汙到六十兩銀子那更是可以直接死刑,為了杜絕官員貪汙,更是想出了很多的嚴刑峻法,如“剝皮實草”等等。

所謂“剝皮實草”就是將貪汙官員的人皮給活活剝下來,隨後又將人皮風乾,在其中充塞以稻草,掛在其辦公衙門的旁邊,以此來警醒下一任官員。朱元璋對付貪官有一句名言,在洪武三十年(1397年),他的愛女安慶公主所嫁的丈夫歐言倫貪汙,按律當斬。

安慶公主跑到朱元璋面前苦苦求情,但朱元璋就是不為所動,最後安慶公主發怒說:“天下貪官那麼多,你殺得盡嗎?”朱元璋冷冷回了一句:“焉知殺不盡?”這也就是他懲戒貪官的主要指導思想,只要是敢貪汙那就殺了,遲早有一天可以殺光的,根據統計,朱元璋在位31年處死了超過15萬的貪官。

然而明朝的貪官儘管短時間裡看似減少,但是後來卻越來越多,朱元璋的嚴刑峻法並沒有奏效。而清朝雍正皇帝上位以後也是嚴格治理貪汙,甚至不惜為此免去了心腹年羹堯的職權,不過他在這個問題上吸取了朱元璋的經驗,採用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招數,結果直接藥到病除,那就是設立養廉銀製度。

也就是在官員本身的收入之外,再給他發一筆遠遠高於本職俸祿的收入,意思就是“你缺的錢,朕給了,可不要去禍害百姓了”,總督的養廉銀可以達到俸祿的一百三十倍左右,正五品官員的養廉銀是正俸的三十倍左右,雍正其實也嚴懲貪汙,但是他在嚴懲貪汙的同時也給了官員們高工資,所以貪汙現象就基本杜絕了。對此,你怎麼看呢?

參考資料:《雍正與養廉銀製度》、《簡讀中國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