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老伴相繼去世,兩位農村老人結合過日子,窯洞中一個物件很稀奇

晉南中條山下有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村子裡原有12戶人家40多口人,現有隻剩10戶人家不到20口人,留下的大多都是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條件好點的都去城裡買了房,我們老了,也不想挪窩,住在自己的窯洞裡自在,還能種種地、收收莊稼,有吃有喝,日子過得去就行。”留在村子裡養老的唐大爺說。圖為站在土窯院裡的唐大爺和老伴郭大娘。

唐大爺今年72歲,他之前在太原的一家企業工作,60歲退休後回到老家。唐大爺老伴去世得早,回村後,經人介紹認識了同樣失去老伴的郭大娘,兩人在五六年前結合在一起。“我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大兒子和在村裡的女兒去世了,二兒子和另一個女兒在太原工作。在太原的兒子讓我過去和他們一起住,我不想影響他們,想來想去還是回了老家。”唐大爺介紹。圖為唐大爺和郭大娘在他們居住的窯洞裡。

郭大娘也是命運多舛的人,她的老伴去世後,兒子也去世了,兒媳婦又嫁了人,考慮到一個人生活不便,經人介紹就和唐大爺結了婚。“老了,在一起就是混日子哩。我給他做做飯,洗洗衣服,說說話,再搭把手乾點活,一天一天就這麼過下去了。一個人生活,萬一病了都沒人給你倒水喝,兩個人就是互相幫襯。”郭大娘說。圖為郭大娘站在院子裡訴說自己的人生經歷。

雖說是混日子,但郭大娘的日子卻“混”得很認真。在土窯院子的一角,擺放著兩個蒙蓋著一層白布的水缸,布的中間還挖有一個碗口大的洞,洞的周圍有著細細密密的針腳。郭大娘說,村裡缺水,吃的水是從山裡引的,這些水缸主要用來接雨水,放乾淨了可以洗衣服。為了防止灰塵進入,她特意用白布給水缸縫製了一個罩子。圖為蒙著罩子的水缸。

“我們吃的水都儲存在水窖裡。村裡每天會定時放水,水直接就流到水窖裡了。為了方便,我自己在水窖裡裝了個水泵,可以將水透過水管引到窯洞的水缸裡,解決了來來回回取水的問題。”唐大爺說,他和老伴年齡大了,來回取水是個頭疼事,多虧了這個水泵,讓他和郭大娘減少了很多的麻煩。圖為唐大爺合上電閘後,水龍頭就直接將水流到了水缸裡。

唐大爺居住的窯洞頂部掛著兩盞燈,其中一個帶有管子、呈黑黃色的是沼氣燈。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時,農村鼓勵利用沼氣做飯、照明。沼氣透過輸氣管送至噴嘴,在一定的壓力下,沼氣和空氣混合,噴出燃燒。燃燒時有藍色的火焰,套上紗罩後,在高溫下產生強烈的白光,用來照明。唐大爺介紹:“這燈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是很稀奇的。當年電力供應不足,我們村子又偏僻,沼氣燈是最常用的照明方式。”

退休回家後,唐大爺覺得自己還能幹活,不想做在家當閒人,就張羅著養豬放羊餵雞養牛。最多的時候,唐大爺一共養了13頭牛,自己家的院子裡裝不下,他就把牛放在山裡養。“我當時就想找個事做,能賺多少賺多少,人活著不能坐吃等死,總得乾點啥。”唐大爺說,他熱熱鬧鬧地幹了幾年,現在身體不太好了,就啥也不幹了。

唐大爺有高血壓,去年還因此突發腦梗,幸虧發現及時,在郭大娘的照顧下恢復得還不錯,僅留下一點後遺症,就是說話有點不太利索,其它都沒問題。唐大爺說,雖然身體沒有太大毛病,但上了年紀,還是要多保養,每天要吃的藥就一大堆,沒辦法,人老了就要服老。圖為唐大爺每天要吃的藥。

“我家裡原本還有30畝地,現在都給了女婿種。在村裡的女兒去世後,女婿重新娶了媳婦成了家,雖然他組建了新家庭,但是對我還是挺好的,一直照顧我。”唐大爺說,自己病了以後,把之前花6萬元買的大型拖拉機也給了女婿,方便女婿耕種。他還給自己買了老年代步車,現在因為身體的緣故也不能開了,放在院子裡閒置著。圖為唐大爺居住的院子。

唐大爺每個月有退休金,並不為基本生活擔憂。閒下來的他,儘自己所能地改善生活,只要自己能做到,他都儘量去做。他說自己也很無奈,經歷了很多生離死別,送走了一個又一個親人,但值得高興的是,現在身邊的親人和朋友,都能真心相待,有困難的時候,也都會拉一把。目前能和郭大娘一起生活,老來有伴,自己已經很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