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乾隆題匾"都一處"

乾隆題匾“都一處”

前門大街

路東 鮮魚口稍南

有一家專賣燒賣的老字號飯店

名叫“都一處”

這是一家有著200多年曆史的老店

如今還獲得了商業部頒發的

“金鼎獎”“中華名小吃”等光榮稱號

今天的“且聽北京”就給大家講講

“都一處”這個獨特名字背後的故事

都一處,創始人王瑞福,山西人。乾隆三年(1738年)開業,最初不過是個蓆棚小酒店,經營黃酒,外加燒餅、炸豆腐等小吃,門口掛著一個挺顯眼的破葫蘆。由於這位山西掌櫃辛勤能幹又肯動腦,生意還算不錯。乾隆七年(1742年),王瑞福用賺的錢蓋了一間門面的小樓,經營品種也增加了不少,什麼

煮花生

、玫瑰棗、馬蓮肉、晾肉……這個酒店仍沒名沒牌子,破葫蘆就是它的標記。

啥時候,這個破葫蘆小酒店

有了別有特色的店名的呢?

是哪個高人給取的名、寫的匾呢?

我們來講講這個傳奇故事

乾隆十七年,也就是1752年,大年節中的一天晚上,乾隆皇帝從外邊閒逛歸來,走到

正陽門

大街天已經黑了。他有點餓乏,想找家飯館吃點兒飯,歇歇腳。可是大街上的店鋪早就關門上板了,只看到這個掛著破葫蘆的小酒店仍在開門營業,裡面的客人還不少,划拳行令,很是熱鬧。

乾隆身著便衣,帶著兩個隨從就進了這家小店。掌櫃的一看進來的三位客人衣帽整潔,儀表不俗,連忙把他們讓到了樓上。掌櫃的很高興,大過年的,多位客人多份收入。他把店中的好酒“佛手露”和店裡的幾樣拿手菜一齊端上桌,並親自為三位客人斟酒、佈菜,站在一旁伺候著。

飲罷酒,嘗過菜,乾隆與隨從對掌櫃的並不知他們是何人的情況下,如此熱情接待,生出幾分感慨。與掌櫃的閒聊中知道此店還沒有字號呢,乾隆爺一高興說:“我給你起個字號,好不好?”掌櫃的知道遇見了文化人,隨口說:“那敢情好呀!”

說著,掌櫃的拿來筆墨紙硯,乾隆握筆唰唰唰,寫了三個大字——都一處,並對掌櫃的說:“現在大正月的,街巷裡的店鋪、飯店都閉門謝客了,只有你這個黃酒館開門,晝夜迎客。就叫它‘都一處’吧!”掌櫃的被誇得心裡那個樂呀,他也不知此人是皇上爺呀,只是一個勁兒地道謝,送走了客人。

第二天,天一亮,小酒店迎來了有佩刀人跟護的一位官人——他明顯是宮裡當差的,進門就找掌櫃的,王掌櫃趕緊迎接。來人對他說:“昨天皇上來你店喝酒吃飯,你伺候得好,賞你白銀一百兩,趕緊謝恩!”王掌櫃一聽都不知東西南北了,跪到地上磕了三個響頭……哇!昨日竟是皇上來我小店呀!

這掌櫃的抓住大好商機,把乾隆的題名製成匾,掛在門前;把乾隆坐過的圈椅用黃綾子鋪上,拿黃緞子打朵花繫上。這樣,到這兒用餐的客人,能得看皇上的題字,能一睹皇上的寶座。這以後,店裡又添了皮薄餡滿、味道鮮美的

燒賣

……

從此,“都一處”的名聲就傳開了

來光顧的客人

差點兒把門檻給踢破了

直到現在

“都一處”每日都是顧客盈門哪!

今天的內容

就為您講述到這裡

我們下期再見

參考資料|《老北京述聞 傳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