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古代科舉中,中了探花比中狀元還要開心,這是為何

那麼大家對於這件事情有什麼自己的看法呢?

此時正在看文章的你,是不是對這篇文章充滿好奇與耐心嗎?

古代科舉中,中了探花比中狀元還要開心,這是為何?

科舉制度是我國曾經說用來選拔人才的制度之一,它歷經1300多年之久,可見作為非同一般,在古代透過科舉為國家選拔出了無數的人才,那些窮苦人家的學子想要出人頭地,科舉是最快捷的一條的路,就像我們如今所說的“知識改變命運”一樣。

但科舉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考去的,只有具備真才實學的人才能透過層層選拔,最終考取功名,一般科舉分為府試、鄉試、會試和殿試,透過會試就意味著考取了進士,可以入朝為官了,最後的殿試這是選取前三甲的,分別是狀元、榜眼和探花。

狀元是第一名,當然很高興,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談話才是最開心的人,為什麼呢?這其實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

狀元的才華那是毋庸置疑的,畢竟第一名不是白來的,不過一個人要想前途光明,僅僅靠才華是不可能的,還要結合這個人身上的其他特質,比如人品、相貌、人脈等等。說起容貌,我們都知道如今是一個“看臉”的社會,但這並不只是如今,歷朝歷代都是如此,就連考取功名也是這樣,畢竟長得好看的給人的第一印象就好,如果長得醜,一個人再有才華也只能把到手的機會給丟掉。

比如曾經就有人考取狀元,就因為長得醜,結果被皇帝撤掉了“狀元”的稱號。這個人就是唐朝的黃巢,黃巢這個人非常聰明,而且武功高強,靠著一身才藝考上了狀元,結果覲見皇上的時候,把皇上嚇了一跳,到手的狀元就這樣沒了。

不過最看重相貌的並非是狀元,而是探花,在進行殿試的時候,首先看樣貌把探花選出來,一般都是留給公主了,接著才選狀元,狀元需要看的方面多一些,包括面相、性格都要正,最後才是榜眼。

因此探花自然是非常高興的,這就意味著自己的相貌得到了認可,而且還有機會娶到公主,再說了一個長得好看的人,走到哪都吃香,誰都喜歡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