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羅森拒絕“三叉戟”

在西二旗上班的程放,總是總是抱怨公司所在地餐飲環境不好,他的形容是“拿著紐約上東區的工資,卻吃著著城鄉結合部的飯”。

不僅是餐飲環境,周圍甚至都找不到好一點的便利店,不僅是公司所在地,就連人流量最大的地鐵站,都沒有像樣的便利店的影子,北京甚至被稱為“便利店荒漠”。

最近,程放聽到的訊息是,北京要重開地鐵便利店了。

而與之相對應的是,羅森也開始大規模登陸北方,在拿下瀋陽等東三省城市之後,羅森對北方城市也開始了強烈進攻。

據2021年8月21日中國羅森市場部長吉田涼平透露,截至到2021年7月,羅森在東北地區的遼寧省大連市和瀋陽市共有400家店,預計在2025年將增至1000家店。

而作為大陸地區早先進入的上海、浙江、江蘇,羅森從當前的2042家店增至4000家店,而在其餘地區,特別是北方地區,羅森也開始加大布局,其中就有京津冀,即使在當前僅有252家店,但羅森預計在2025實現超800家門店的計劃,速度超然。

與之相對應的是,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財年,羅森首次實現盈利,這也給了羅森進一步進軍更廣闊市場的勇氣和信心。

而作為最適宜的便利店地址,地鐵站是便利店品牌們的必爭之地,此前因為北京市地鐵相關管理清退了所有站內便利店,而到了2021年,便利店再次有機會入駐北京地鐵站,最早的三家之中就有羅森。

而此次三家便利店中羅森也引人注目,這家憑藉著即食餐飲、本土化運作在長三角大放異彩的便利店,已經在東北地區站住了腳跟,此次進軍首都成了其戰略性的機會。

那麼羅森有機會在中國北方復刻他的上海光環嗎?作為日式三大便利店之一的羅森,距離711的距離有多遠?本土化的打法能不能成為其打破格局的利劍?

且看本文分解!

羅森的進擊

1996年,上海羅森1號店開張,這是中國第一家羅森,也是最早入駐中國華東地區的外資便利店。

以上海為中心的華東地區一直是羅森在華髮展的大本營。

根據財報顯示,2020年羅森在上海及浙江省、江蘇省等周邊地區共有1826家門店,重慶、大連、北京的門店數分別為341家、249家和215家。

事實上,羅森的擴張從2017年才開始提速。

2017年8月28日,南京丹鳳街門口排起了長長的隊,所有人都在等待南京羅森開張的那一刻,此後,羅森在全國的擴張一發不可收拾。

2002至2017年間,羅森國內門店還不足1000家,而截止2021年2月末,羅森的中國門店數已經達到3344家。

羅森作為國內高階便利店的代表,它的野心不止停留在一二線城市中,而是以此為中心向四周輻射。2020年8月,安徽蕪湖市羅森六店同開,這也是三大日系便利店首次進入三線城市。

在開店策略上,羅森採取的是加盟模式。其共有四種加盟模式,分別是:

直營轉委託:將自家的員工透過培訓晉升為店長。

緊密型加盟:加盟商和總部是對等合作伙伴關係,加盟商負責線下店面的正常運轉,包括招聘、招待、陳列等,總部負責管理供應鏈、市場分析等,給加盟商提供支援。

大加盟模式:羅森聯合地方零售龍頭來進行品牌拓展。中商集團就是羅森在南京區域指定唯一的“大加盟商”,與本地企業合作可以讓“初來乍到”的羅森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合適的門店選址。

區域授權模式:本土企業將共享羅森的品牌、股份和技術等資源,幾乎擁有全權把控之力。

可以看到,在加盟模式上羅森的選擇非常靈活,完美詮釋了何為“因地制宜”,其中,與當地企業合作是羅森圈地的重要策略。除了在選址時依託本土力量,羅森還將本土企業納入到供應鏈一環中。

羅森的競爭力在於自營的飯糰、蛋糕等鮮食與甜點,為了保證產能和效率,羅森與企業合建鮮食工廠,如由江陰華聯主導、羅森參股投建的江陰工廠。由此一來,羅森的上新度得以保證,自身的投入也大大減少,據瞭解,羅森每個月變換12%-15%的商品,一年共變換130%-150%的商品。

羅森模式的反噬

便利店是近兩年的大風口,外資便利店、本土便利店群雄逐鹿,網際網路公司也紛紛下海撈羹,蘇寧小店、京東便利店為代表,整體而言,當下市場已經形成以羅森、7-11為代表的高階派和以美宜佳為代表的大眾派。

目前市場有兩大特徵,其一是增速快。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資料顯示,2013至2019年中國便利店市場銷售額增長快速,2019年銷售額達2556億元,同比增長12。9%。

其二是市場集中度不高。2019年易捷市場份額佔比最多,達到21%,崑崙好客和美宜佳位列之後,佔比同為15%,其他便利店則均低於5%。

兩大特點加持促使國內便利店市場競爭激烈。便利店們下血本跑馬圈地、搶奪市場,卻礙於重資產執行模式無法在短期內解決盈利問題,背上的殼越來越重,資金還未迴轉就成為被壓死的駱駝。

全時就是個典型案例,2015年其提出“年內千店,5年萬店”的計劃,沒等到抱負實現就陷入關店漩渦。

根據財報資料顯示,2020財年,羅森在中國的營業利潤首次實現盈利。也就是說,從1996年到2020年,24年過去了,羅森在中國的業務才第一次賺錢。

社交媒體上關於羅森單品的測評鋪天蓋地,區域性第一家店的排隊事件也屢屢發生,頗受年輕人歡迎的羅森成本之困到底在哪裡?

實際上,回到行業上來,這並非羅森獨有,整個便利店市場都面臨這個問題。便利店屬於重資產零售業,特點是投入高、戰線長、回款慢,只有達到規模效應後才能實現盈利。

據統計,7-11入華16年依然處於虧損狀態,全家入華28年也仍未盈利。資金鍊強大的便利店能捱到賺錢那一天,而底盤不穩則逃不過全時的命運。

此外,自營鮮食類產品既是羅森的法寶但也存在隱患。自營產品利潤高但損耗也大,即食產品一旦控制不好供需平衡,將帶來不小的損失,倉儲壓力不可忽視。

羅森拒絕做“三叉戟”

2020年,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整理釋出“2020年中國便利店TOP100”,易捷、美宜家和崑崙好客依然穩居前三,此外,全家、羅森、7-11分別位列第五、第六和第八。

一直以來,這三家外資便利店被人號稱日系便利店“三巨頭”。

2020年,全家的門店數量已被羅森超越,今年6月底,中國大陸全家執行長林建宏傳來離職訊息。事實上,早在2019年中日全家關於“授權費”的爭論後,全家已然元氣大傷,發展似乎按下暫停鍵。

7-11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外資便利店,放眼世界,它是當之無愧的“便利店之王”,作為全球最大的連鎖便利集團,截至2019年5月底,7-11全球店鋪總數共有6。86萬,其中中國擁有8415家店鋪,位列第5。

7-11同為加盟擴張模式,但與羅森不同的是,7-11的加盟條件十分嚴格。其加盟模式有兩種,A型(投資管理型)和D型(委託管理型)。兩種模式有所區別,但都需要加盟商準備30-40萬加盟費。

除了資金要求外,7-11還對加盟商有以下要求:有零售經驗、有基礎硬體設施或者有相應的資源、和7-ELEVEn有共同的經營理念。

正是因為嚴格的加盟條件,7-11的擴張速度相比另外兩家十分緩慢,2018年,7-11新增門店數為238家,隨後增速繼續放緩,2年只開出255家。

此外,7-11採取的是區域集中式發展策略,一方面配送方便,降低物流成本,另一方面則透過“抬頭不見低頭見”來加強消費者心智,省去了一大筆廣告投入。

不可否認的是,三家的自營產品中,7-11的產品研發能力最強,產品管理最為精細化。7-11目前的自有品牌主要有7-Gold、7-Premium、Seven Lifestyle和Daily Fresh Food,其中7-Premium自2007推出後,截至2012年佔7-11銷售總額的59%。

毫無疑問,在產品和服務的打磨上羅森還需要向7-11進一步靠近,儘管網路上有不少唱衰7-11的聲音,但“走下神壇”這樣的用詞還是過分誇張了。

而自知無法在規模和毛利上超越711的羅森,選擇另闢蹊徑主打即食。

與其說高客單價、高B格是711的代名詞,但在資本市場中,盈利才是硬道理,羅森靠著低毛利、廣開店的策略,搶先一步拿下了盈利,在這個普遍虧損的賽道之中,羅森的盈利或將打破這一市場定律,它能夠吸引資本市場更多的注意力,但同時也會加速便利店賽道的中場競爭。

在中國,便利蜂摩拳擦掌幾欲上市、四川紅旗舞東風、東北倉買、蘇州喜士多、福州六喜等各路諸侯擁兵自立固守一方、蘇寧小店、京東小店、天貓小店等網際網路巨頭下場劍拔弩張,更不必說還有國家隊華潤蘇果深耕多年,中國市場的廣闊原遠超出羅森們的想象。

而對羅森來講,實現盈利,規模擴張只是短期的勝利,在長期主義來看,羅森能夠抹去外資“印象”,紮根本土,能否迎接新一輪市場洗牌,還是個未知數。

試想一下,假設在多年以後,在寂靜無人的大涼山上,矗立著一家羅森,那畫面一定也會很美。

參考文章:

未來消費APP:整體盈利,目標萬店:覆盤羅森入華25年

華經產業研究院:2020年中國便利店市場現狀分析,行業集中度提升空間大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是什麼照亮了日系便利店的榮光?| 國君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