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孔子明明提倡仁義治天下,為何剛當上大司寇就殺少正卯?何仇恨?

春秋時期百家爭鳴,各種思想流派都粉墨登場,競相吸引大眾的眼球,努力博取諸侯的歡心,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局面,是因為周王室的權威掃地,中央政府對國家控制能力大為下降,幾乎到了無能為力的地步了。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各個諸侯國對待周天子態度也來越不像話了,所有的諸侯國都在想盡一切辦法擴張自己的地盤,充實自己的力量,在諸侯中間稱霸,於是周朝的禮儀制度迅速的崩潰,完全是一派禮崩樂壞的場景。

面對此情此景,一心想著克己復禮天下歸仁孔子也坐不住了,於是在27歲左右就開始興辦私學,廣收門徒,傳授儒家思想。

經過不懈的奮鬥,弟子的人數不斷增長,私學的規模也不斷擴大,孔子的思想和學說影響也逐漸擴大,但是當時社會上有很多思想流派,比如說墨子開創的墨家學說就和孔子的儒家學說分庭抗禮,還有進一步擴大影響的勢頭。

墨子本身是跟著孔子學習的,但是,墨子透過學習和思考,認為孔子的學說是錯誤的,於是自立門戶開始收徒講學,處處和儒家思想針鋒相對,當時的爭論很激烈,都到了非儒即墨的地步了。

但是現在我們基本上看不到墨家的著作流傳,《墨子》這部書也有大量的內容被刪除。這是後世得到官方承認的正統地位以後,儒家知識分子進行去除的結果。墨家思想在墨子之後分成了三個流派,到秦統一六國的時候還有傳承,但是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墨家就絕跡了。

在春秋時期雖然說是百家爭鳴,但是,這種諸子百家是官方意識形態之爭,也是政治之爭、權力之爭,哪一個思想流派爭得了諸侯的認可,就等於獲得了政治上的制高點,也就有了話語權,所以各個思想流派都不遺餘力的進行爭鬥。

除了儒家和墨家的爭鬥之外,還有儒家和法家的爭鬥,這就表現在少正卯和孔子的爭鬥上。

少正卯也是廣收門徒,開館講學,一邊當官一邊講學,少正卯是個口才很好而且也很講實惠不空談正義的人,在講課的過程中吸引了很多學生,包括孔老師的學生都被少正卯給吸引過去了。

所以,依靠著私人辦學為生的孔老師很著急,一個是自己的思想學說沒有人相信了,這很可怕,以後少正卯的思想學說成了主流意識形態,孔老師的理想就永遠無法實現了,這可不是一件小事,是關係到以後國家發展走哪條路的問題,這是長遠的問題,眼前的問題是學生都投到少正卯的門下了,自己的收入銳減,以後都活不下去了。

恰好,魯國國王任命56歲的孔老師當上大司寇,這正好是個權力很大的職位,從字面上看就相當於負責抓賊捕盜的官,於是孔老師雷厲風行的把少正卯抓起來了,可不是學術辯論——要是能辯過少正卯也不用抓了。

於是單方面定罪“心達而險、行闢而堅、言偽而辯、記醜而博、順非而澤”,緊接著對少正卯實行“君子之誅”,孔子殺死自己的競爭對手,還要把自己打扮成道貌岸然的君子。

於是,少正卯死了,孔老師上任才7天,這行政效率不是一般的高,少正卯的思想學說和墨子一樣都消失在滾滾歷史長河之中了。儒家思想成了唯一的主流意識形態,儒生們對這些競爭對手的思想學說進行了徹底的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