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魏蜀吳三國在繼承人問題上都有難唸的經,魏國最頭疼吳國最慘

導語:

因為各種文學作品的加持,三國或許是人們最為熟悉的歷史時期,而在那個年代群雄並起,天下的局勢也是變幻莫測。而在三國時期,人們往往過分關注不同勢力之間的征伐,卻忽略了勢力內部的鬥爭其實也是精彩紛呈。比方說在繼承人這個問題上,魏蜀吳也都有一本難唸的經。

在歷朝歷代,繼承人問題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這直接關係著政權未來的發展,處理稍有不慎就會釀成大禍。

而在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國家在這件事上也都或多或少感到頭疼,不過三家的處理方式卻有所不同,也導致國家的走向出現了差異。

古時候立儲沒有明確的規定,不過大體上說,繼承人的選擇有立嫡、立長、立賢以及立愛四種。

其中立嫡是最符合禮數也是最沒有爭議的,而當沒有嫡子做繼承人的時候,立長也是可以被接受的。

不過有些統治者會從自己的兒子中選擇最為賢德的那個,這種做法倒也無可厚非,大臣們也不會反對。

而立愛就是統治者會選擇自己寵妃的孩子或是自己最喜歡的孩子來繼位,這種做法往往會遭到強烈的反對。

所以說在立儲這件事上,會受到大臣們的制約,一旦做的不好甚至會動搖統治的根基,所以在確立繼承人的時候,統治者往往很謹慎。

三國時期曹操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可能是最頭疼的,因為當時他的長子曹昂戰死,他最看重也是最有才能的幼子曹衝早夭。

因此最終他只能在嫡子中選擇合適的繼承人,最終只有曹丕和曹植符合條件,而兩人之中如何選擇也是讓他頭疼。

因為兩個兒子都很優秀,所以曹操一時間也不知道到底該選擇哪個孩子繼承自己的位置。

不過在競爭中,其實曹丕更有優勢,因為他文武全才,而且他是當時曹操的長子,繼承也更加名正言順,所以是佔據優勢的。

但是曹操更喜歡的卻是文采更好的曹植,也多次想要立曹植為太子,只是曹植的性子太過散漫,這也讓曹操很是失望。

後來曹丕更是得到了高人的指點,在競爭中徹底甩開了自己的弟弟,最終他也如願以償成為了魏國的君主,事實證明曹操的選擇並沒有錯,魏國在他的統治下也變得愈發強大。

至於蜀國在三個國家中是最不用在立儲問題上發愁的,因為劉備早年顛沛流離,所以子嗣並不是很多。

而嫡長子劉禪一直以來都被當成繼承人培養,雖然他的能力並不是那麼突出,但是也沒什麼過錯,因此繼承人位置很是穩固。

不過雖然繼承人的人選已經確定,但是劉備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自己的兒子太過平庸,他也擔心劉禪不能保住自己的基業。

雖然他很信任諸葛亮,但是他還是想要為自己的兒子掃平潛在的隱患,而最大的那個隱患就是他的義子劉封。

所以當關羽兵敗之後,並無太大過錯的劉封被劉備斬殺,劉封死後,蜀國也就再無旁人可以動搖劉禪的地位了。

魏國和蜀國在立儲這件事上雖然都有一些小麻煩,但是都得到了妥善的解決,國家也可以保持穩定的發展。

但是孫權在這件事上卻犯下大錯,也讓東吳自此一蹶不振,為後來的亡國埋下了伏筆。

和曹操、劉備不同,年紀最小的孫權在位時間很長,在位時間越長,他就越迷戀自己的權力,所以在後來也變得昏庸。

而在設立儲君的時候,他也犯下了一系列的錯誤,首先他立孫和為太子,這原本沒有什麼問題,可是在太子沒有犯錯的情況下他又扶持了魯王孫霸。

結果這也讓東吳大臣分成了兩派,整個朝堂亂作一團,後來孫權大怒,廢掉太子,賜死魯王,也殺掉了許多大臣。

這也讓東吳元氣大傷,之後國家也走上了下坡路,這也成為了東吳覆滅的開端,所以說東吳的滅亡完全是因為孫權的引火自焚。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三國時期除了各個勢力之間的勾心鬥角之外,勢力內部的鬥爭也是很精彩的,而且這對於勢力的影響其實更加巨大。

其實三國時期還有很多被我們忽略了的精彩,當我們真正去了解那段歷史之後,也會有全新的認識和發現。

大家對三國曆史又有什麼自己的見解呢?歡迎留言。

參考資料:《三國志》

注:文字來自鈞儒說史原創,圖片來自網路

瞭解更多歷史故事,歡迎關注鈞儒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