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司馬懿為什麼至死都不廢曹自立為帝

凡事都需要一個過程,篡位奪權更是這樣,一招不甚則滿盤皆輸。司馬懿在曹操時期主要扮演謀士的角色,並沒有掌握實際兵權,曹操甚至說過司馬懿有狼顧之相,不會甘心為人臣的,處處提防著他。

只是曹丕需要司馬懿的幫助,處處維護他,再加上司馬懿盡心盡責,才逐漸減少了曹操的疑慮。

據《晉書·帝紀一》記載:臨行,詔曰:“吾深以後事為念,故以委卿。曹參雖有戰功,而蕭何為重。使吾無西顧之憂,不亦可乎!”雖然在曹丕時期得到更多的信任的重用,但司馬懿還是沒有什麼掌握兵權的機會,更沒有獨立帶兵出征的機會。

到了魏明帝曹叡時,司馬懿終於有了帶兵出征的機會,並且在抵禦諸葛亮北伐的過程中積累了軍中的威望。

景初二年(238年),曹叡病逝於洛陽,時年36歲,臨死前立曹爽為大將軍,同司馬懿共同輔政。

公元247年,曹爽開始專擅朝政,多樹親黨,屢改制度。太傅司馬懿不能禁止,與曹爽有了嫌隙。五月,司馬懿開始稱病,不再參與政事。(這裡雖未廢曹氏但已有生變之心)

最後曹爽一家被殺,夏侯霸投降蜀漢,尚書丁謐、鄧颺、何晏、司隸校尉畢軌、荊州刺史李勝、大司農桓範這些人都被夷三族。從此司馬氏家族獨攬朝政大權,排除異已,逐漸控制了曹魏朝堂。但是控制了朝堂並不等於控制了整個曹魏,因為當時曹魏還存在大量心向魏室的地方將領,並由此引發“淮南三叛”。

“淮南三叛”名為“叛”,因為最後的贏家是司馬氏;否則可能便是“淮南三靖亂”,甚至可能不需要三次了。這三叛分別是嘉平三年(251年)的王凌之叛、正元二年(255年)毌丘儉文欽之叛、甘露二年(257年)的諸葛誕之叛。這些反對司馬氏的將領尤其是毌丘儉、文欽、諸葛誕均是一時名將且手握重兵,從中不難看出司馬氏當時在曹魏的勢力面臨著相當大的挑戰:縱然這些將領不能剿滅司馬氏,司馬懿若廢曹自立很可能也只會得到一個疆土分裂、君臣離德的破碎帝國。如果此時孫吳、蜀漢又能通力合作大舉北伐,司馬氏內憂外患併發,也很難善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