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探訪勞模創新工作室③|如何讓列車不斷電安全執行?他帶團隊實現從“分相”到“同相”填補世界空白

02:21

謝娜 四川線上記者 李寰 攝影 韋維

你在搭乘列車時,有過這樣的體驗嗎?原本高速行駛的列車每隔一段時間,速度就會降下來,緩緩透過一段區域,這是因為列車正在透過不同相別電壓的接觸網,這一過程叫過“電分相”。列車過“電分相”期間短暫停電,失去牽引力和制動力,依靠慣性滑行,不僅導致列車速度下降,還存在安全隱患,也容易造成停車事故。如何讓列車不斷電執行,在提升線路運輸能力的同時,消除行車安全隱患?

我國電氣化鐵路同相供電技術創始人、西南交通大學教授李群湛帶領團隊率先提供了一套解決方案。

4月24日,記者來到李群湛全國示範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時,看到4列方方正正的“大櫃子”正在進行資料測試。“這是我們工作室自主研發的世界首套新一代牽引供電系統的核心裝置——同相供電裝置。同相供電能夠在列車行駛中最大程度取消電分相,消除無電區,節能環保,安全可靠。”作為工作室領銜人,李群湛自豪地說。

李群湛接受採訪

開闢同相供電系統技術領域 實現世界級原始創新

進行世界級的原始創新,是李群湛全國示範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團隊前行的基石。

“不少國家的科研人員都在探究更好的供電技術,希望從根本上解決過‘電分相’這一世界難題。”1988年,李群湛在總結第一代傳統牽引供電技術的基礎上,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同相供電技術”概念與初步方案,從無到有,開闢出同相供電這一領域的研究道路。

此後幾十年,李群湛帶領團隊陸續研發出世界首創同相供電技術、牽引網分段保護與狀態測控等關鍵技術併成功應用,完善了同相供電理論與技術體系,構建了第二代軌道交通牽引供電系統。

2010年,正當李群湛團隊全身心投入到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專案“電氣化鐵路同相供電裝置”現場實驗時,53歲的他被確診為喉癌。手術後,李群湛的聲帶大部分被切除,氣管安裝插管,只能靠紗帶在頸部固定住,發出耳語般的聲音。他堅持靠著手寫建議、簡訊問詢,指導團隊順利完成專案在成昆線眉山牽引變電所的現場實驗。

李群湛與團隊在討論問題

在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組合式同相供電裝置得到了以中科院院士程時傑為組長的專家組“頂格”評價:“該系統系原創技術,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填補了世界空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李群湛率團隊在做實驗

搶佔發展機遇 走在世界上這一領域最前頭

“完成第一代技術向第二代技術轉型,只是第一步。”李群湛和團隊意識到,成果落地對於實現科研價值至關重要。工作室在西南交通大學率先進行了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試點改革,建立了“產學研用”一體化新型企業,完成科技成果轉化11項。

工作室產業化團隊總工程師吳波介紹,目前,這套技術體系已應用在京滬高速鐵路、大西高速鐵路、瓦日過載鐵路、溫州市域鐵路、成昆鐵路、廣州地鐵18號線等多個工程,可以有效減少供電故障,在AT供電方式下可縮小故障範圍75%以上,提升運輸效率,節約執行成本,創造經濟效益累計約10億元。

李群湛和團隊成員們並不滿足於目前的研發成果,“結合城市軌道交通的飛速發展,我們正在推動第三代新型供電與機車車輛技術落地,和第四代智慧供電與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力爭讓‘中國創造’一直走在世界上這一領域最前頭。”

【來源:四川線上】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